普通人的就医体验如何提升?如何实现医疗自由?

前阵子因为皮肤过敏,去浙江医院三墩园区看病。挂号金额17元,其中15元为诊疗金额。想到我走进诊疗室,脑袋上飘着15元的标价,也不能怪医生2分钟看完我的病,继续叫号了。

不由得想到几个问题:

1)除了门诊、急诊挂号排队,是否有更好的就医选择?

2)医保对疾病的保障是否到位?

3)普通人有没有可能实现医疗自由?

很多人都不知道,医院有特需部、国际部。

特需部诞生之初是为了给一定级别的干部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国际部是为外籍人士设立,后来二者都针对全体患者开放,满足部分富裕阶层对就医环境、服务、质量的要求。

好比酒店有快捷酒店和五星级酒店,虽然都是睡觉,但是备品、软硬件设施、服务体验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特需部和国际部的就医体验、医疗资源好很多。

公立医院的普通部更多是为了满足大多数人的就医需求,我国尚有6亿人口的月收入低于1000元,这么大的基数人口都要在普通部解决看病需求,排队难、就医体验不好在所难免。

同样的医生,同样的时间,普通部100个病人、特需部30个、国际部3个,分给每个病人的时间谁多谁少可见一斑。如果有经济能力,去特需部或国际部肯定是比普通部更好的就医选择。

再来说说医保保障。

关于医保的常识:

①职工医保=个人缴纳+公司缴纳,个人缴纳部分会全部进入医保卡里。等于每个月都固定支出一笔钱放在医保卡里供治病使用。公司缴纳会进入公共账户,看病报销的钱就是从这里出的。 平时去医院看病,到定点药房买药,直接刷医保卡等于花自己的钱。

②医保报销有起付线、报销限额和报销范围的限制。实际报销的金额=(治疗总费用—起付线—报销范围之外的费用)×报销比例。如果计算出来的值超过报销的最大限额,那么只能按照最大限额报销。

举例:A看病共花费70万元,所在城市的起付线为1000元,报销比例为80%,其中10万元在报销范围之外,报销上限为40万。

A的报销金额=(700000-1000-100000)*80%=479200,由于超过报销上限40万,最终只能报销40万。

还有一个名词叫做医保控费。

医疗费用支出的增速过快,超过医保基金增长速度,为防止入不敷出,只好做医保控费。

按照KPI拆解逻辑,医保中心会先给每家医院做限额,医院下达给科室,科室再传递给医生,哪家医院用超了就自掏腰包买单。有些大医院下半年会拒收医保病人,就是因为医保额度已经用完了。医院买单,要么让医生少收医保病人,多收点自费患者,向患者多推荐自费药品或器械、检查项目,要么对超出的科室整体罚款,科室再罚掉对应医生的奖金或工资。

这就导致很多可以使用医保的药物,医生不会开给你,医保最终可以报销的部分也会减少,个人实际支出的医疗费用上涨。真的发生重大疾病,需要使用外购药、更好的治疗设备时,他们可能都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对个人、家庭的经济实力是个考验。

普通人距离医疗自由有多远?

什么叫医疗自由?需要看病时,可以随心所欲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案,最好的医疗资源,不用担心花多少钱。在医保有局限的时候,可以用商业保险作为补充。医疗险分为几种:


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便宜大碗的百万医疗险。

“首月保费1块钱、住院赔付500万”,类似这样的营销噱头刷爆抖音。实际上,医疗险都是实报实销,如果没有花费到500万,是不可能赔付500万的。保险费用逐年上涨,无社保人员,36岁以后保费超过1400元,有社保人员50岁后也超过1000元。

除保费之外,百万医疗还有几个坑点:

①报销项目不含普通门诊,只有和住院相关的治疗费用才有机会报销,在保险行业内也称为“住院医疗险”。

②一般都有“1万免赔额”。在医疗费用扣掉社会医疗保险后,剩下的个人支付费用超过1万元的部分百万医疗险才会报销,1万以内的部分仍然由个人承担。

③百万医疗险是短期险,合同期限大多是1年,最长有6年,并非保证续保的。缴费多年后,可能被告知停售,造成白交钱无保障

④健康告知严格。填写健康告知是有一定门槛的事情,要求操作者具备基础的保险专业知识。在没有充分引导的情况下让用户自主填写,很有可能被保险公司认定为“带病投保”,理赔时拒绝赔付。

⑤不含外购药。这些药在癌症治疗中非常常见且价格昂贵。

中端医疗突破医保目录限制,接近医疗自由。

中端医疗险覆盖公立意愿的特需部、国际部,涵盖外购药、可0免赔额、续保稳定(后续的身体状况改变不影响续保)。保障责任全面,价格便宜,基本可以解决中产家庭的医疗需求。一个30岁的男性,纯住院+0免赔+含特需部大概2000多一年。

选择中端医疗险产品时,除基础保障责任外(是否包含特需部、门诊、牙科、免赔额),也需要关注保险公司可对接的医疗网络资源和增值服务,比如二诊。在《癌症的真相》一书中提到误诊问题,假阴性和假阳性,有二诊服务就能提升准确率。

高端医疗险实现真正的医疗自由。

相比于中端医疗,就医范围扩展到私立和昂贵医院,可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区域(亚太、除美、全球)就医。打底保额1000万、含门诊牙科体检、涵盖既往症、享受专属经理服务、海外陪诊翻译等增值服务。30岁非北京地区男性,就医范围选择亚洲,不附加门诊责任、牙科及预防保健、孕产责任,大概是1.7万一年。到40岁的时候,费用约为2.2万一年。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一步到位,选择高端医疗。毕竟身体条件是不可逆的,一旦检查出问题,保险公司不愿意承保,无法购买医疗险,就失去了通过保险转移风险的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普通人的就医体验如何提升?如何实现医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