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N种方法之一

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留痕迹不读书,痕迹是自己与书的对话,留下痕迹书才会在你脑子里留下痕迹。

我刚开始读书时喜欢读畅销的书,赶时髦随大流儿,读来读去发现很多知识不成体系,反而造成了很大的认知困扰。

今天老师提到的读书方法对我很有启发,我的理解是不必死记硬背只要能够找到核心概念和核心词汇,在把逻辑梳理清晰一支笔就搞定了。

让书和书对话

读书的价值在于引发思考,让书与书对话是一个作者与另一个作者的对话,是昨天的作者与今天的作者的握手,是曾经与现在思想的交锋。用一本书去理解另一本书,用一段文字去启发下一段思考。

读书就要去思考,而且需要刻意思考,才可以段练自己的心智模式,每一段文字的逻辑关系,重点语句要画出来,哪怕只留下一个标点符号。最好用自己的话把作者的观点复述一便,这样学习效率会更高。

重读一本喜欢的书

大多数人的问题是读书太少,少数人的问题是重读的太少。练一万招的对手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招练一万遍的对手。显然多读不如重读,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悟,真正记住。毕竟剩下的才是学到的东西。

我大部分时间听专栏比较方便,所以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喜欢听。最近重新刷刘澜老师的《领导力30讲》,对一些细节又有了新的理解,感悟和困惑。新的理解是对专栏内容又加深了印象,新的感悟是“动员群众,解决难题”才是领导力,新的困惑是他听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

泛读是为了更好地重读,温故而知新不管是精读还是泛读多年以后书中具体讲述的内容可能想不起来了,但是书中的知识已经重新塑造了我的价值观,人格,品质。

重读一本读不下去的书

把读书列一个四象限图,读得懂的与读不懂的,喜欢读的与不喜欢读的。最终会有两种结果,读得下去的与读不下去的。重读的标准是“对自己有用”只要对自己有用,读得下去的自然需要重读,读不下去的也要重读。

习惯困难比习惯更重要,找一件困难的事习惯它。唯一一本读了一半感觉一头雾水没读懂放弃了的书是《自学是门手艺》,这是一本讲自学-Python的书,对于0基础我的来说入门挺难的,仔细想来只要对自己有用再难又怎么样,还能再难吗?不就是这样吗?有困难的学习才可能帮助到自己,没有困难的肯定不是学习的正确姿势。

带上一支三色笔读书

书分为需要重读的和不需要重读的。重读的书分为两种,一种是只需要重读划线重点的部分的,另一种划线部分是当时的感想,重读时可以有、必须有新的感想。

三色笔记法:阅读时用当你认为读到重要的内容时用红笔画下来,相对重要的内容用蓝色笔画线,不那么重要但是也比较有意思的内容,可以画绿线。不太好确定哪些内容时最重要的,可以先暂时都用蓝色笔画下来,然后再次阅读画线部分,从其中选出最重要的内容,画成红线,这样效率会更高。

三色写作法:从画红线也就是最重要的部分里,挑出一些内容,然后在纸上写出自己为什么认为这些内容重要,这就是写作的主干了。还可以把画绿线的内容,也就是不那么重要但比较有意思的部分,再写出为什么会觉得它们有意思,作为主体的有趣补充。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的N种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