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行(三)-----关于僧侣

缅甸人口的85%以上都信仰佛教。佛教不但是他们的宗教信仰,也是他们道德教育的源泉。信众们需要日常经常参神拜佛,不得对寺庙,佛像,僧侣有不敬的举动,不穿过短、过透的衣服,男孩必须入寺做一段时间和尚,过静修生活后才可还俗结婚。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心灵向善方面,我相信佛教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

缅甸最大的僧院------马哈加纳杨僧院就在曼德勒的东塔曼湖边,在缅甸,寺院也承担着一部分国民教育的职能,所以这也是缅甸最大的佛学院。里面多达两千人的僧众在这里学习佛理佛法,佛家经典。有年幼的小沙弥,也有得道高僧。不少孤儿或者家里孩子多,家境贫寒的孩子被送到寺院,可以受到很好的教育,还很受人尊敬。也算是个不错的出路。不过僧侣的晋级也很严格,也需要经过层层考核。他们每天只吃两餐,分别在凌晨4:00和中午10:00,过午不食。每天中午,上千的僧侣排队接受布施,一起用餐,场面非常壮观。如今这成了一个独特的旅游景观,有大批的游客涌到这里观看。

九点半刚过,就有游客到僧侣排队必经的路两边占位置了。大家都想排在前面,占据拍照的有利位置,路两边拉的警戒线也被挤得松松垮垮。听说这个僧院的僧人已经不用每天托钵化缘了,每天有信众带着食材来僧院做饭,作为修行。而这一场巨大的布施并不是你想来就来,还需提前一个月预定呢。趁着还没有开饭,我们溜到僧侣用餐的饭堂,雪白的桌布已经铺好,饭菜也已摆好了,蔬菜,水果,点心什么都有,还挺齐全。(这里的僧侣是鸡鸭鱼肉什么都可以吃的),边上几个忙碌的人应该就是布施者了。

僧院饭堂开饭前


布施者在准备点心

十点一刻,钟声敲响,陆陆续续有僧侣沿路走来,往排队的地点集合。也许他们已经见多了各色游客,赤足托钵,目不斜视,表情淡然从路中间走过,基本无视路两边拥挤激动的人群,游客们举着手机不停拍着照,还不时相互埋怨挡了镜头,还不如这些被围观者超然冷静。看到前面有人往僧侣的钵里放东西或钱,我们才记起导游告说我们也可以布施,感受给与的乐趣,体会一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感觉。赶紧在包里翻找,因为提前没准备,只找出一块巧克力和两块点心,心怀诚意地放在从身边走过的小沙弥钵里。不得不承认,自己真是浅薄的人,最后拿出一千缅币准备布施出去时,竟然挑选了半天,挑了一位穿着白色袈裟,清秀可爱的小沙弥才心甘情愿地给出去(好丢脸,竟然布施也看脸)。

两列队伍成型后,肃穆静默地向前走。队伍延续很长,根本看不到头在哪里。这千人僧饭的场面是真的够壮观够难忘。更让我意外的是这些僧侣接受布施的表情。他们一路走来,步履轻快,遇到布施也不停留,更不与布施者做交流。丝毫没有接受别人东西的感激,谦卑,谄媚。而是不卑不亢翩然而去,倒是布施者一派感激涕淋的模样。这就是有信仰的僧侣和乞丐的巨大区别。

在缅甸僧侣人数众多,几乎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男子一生必须出家一次,社会才承认其成人,才可以结婚、娶妻、生子。男子出家的时间可长可短,可以是一周,一个月,一年,几年,也可以是终身。而且手续简便,进出自由。所以有“出家容易,还俗也容易”的说法。僧侣在这里是很受人尊敬的,寺庙里用电不花钱,僧侣坐车也不收钱,也算是“特权阶级”了。按照规定僧侣是不从事生产劳动的,他们的生活来源全都来自于布施。不为明日食,不具炊,不积薪粮,不囤积资材,才能在求法的道路上,少些世俗的干扰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缅甸行(三)-----关于僧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