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输液的中国人,这四种针,不能随便输!有些危害你从来不知道!

一咳嗽、发热,就找医生说:“医生,给我输液吧,我想快点好。”

吃了几天药没见好,找到医生说:“医生,给我输液吧,我吃了几天药还不见好。”

这种自己主动找医生要求输液的情况,还真不少见!

别再这么主动找着输液了,真不是什么好事!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兼大内科主任周昭远(微博名称@友悦)表示:

不管有病没病,也不管什么病,我经常遇到病人要求输液。根据多年的临床工作,这4类针,不要随便输!

1、消炎针

有些病人只要有点感冒发热或肠炎腹泻,就要求输液用“消炎针”,也就是抗生素。
其实很多感冒是病毒感染,不需要用抗生素,用抗生素也不能缩短病程,甚至可能导致菌群失调;肠炎即使是细菌感染,口服抗生素肠道局部浓度高、全身毒副作用少,而静脉输液抗生素到肠道的浓度反而低,疗效还不如口服。

2、通血管针

“通血管”针是很多中老年病人心中所好,不管有事没事都喜欢输点中成药注射液“通血管”。
这种习惯不知什么时候形成的,也不知有多少医生推荐,我是从来不用。

原因是一些中药静脉制剂安全性差,不时有各种毒副反应的报道,而且老年人心肺肝肾功能减退,输液过多过快可以诱发心衰,处理不及时可能导致死亡。

另外,输液常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稀释,前者可能诱发加重高血压,后者可能诱发加重糖尿病,而老年人这两种病的发生率高,我就遇到过病人不知自己有糖尿病,由于输液含葡萄糖而诱发高渗导致昏迷的情况。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医师宋珏娴也表示,很多人听说定期输液可以疏通血管,防中风。这种观念大错特错。

所谓的输液疏通血管,只是暂时性地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并非永久的,且会造成药物耐受性,以后再用这些药就不管用了。正确的预防脑中风应该是先在正规医院神经内科做好脑卒中筛查。

3、营养针

所谓的“营养针”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和白蛋白等,这类药物只有在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或病情危重才需要静脉用,进食正常的人可以从食物或口服药物获取,没必要静脉用药。
尤其是白蛋白,价钱贵、半衰期短,不足两周的时间就被代谢掉,所以只用于急重症病人以提高血液胶体渗透压、减轻组织水肿等。而且,血液制品无法保证不含有某种未查出来的病毒等有害物质,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用。

4、增强抵抗力针

“增强抵抗力”的针主要是球蛋白等。有些人以为经常输点球蛋白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得病。
实际上球蛋白在体内也仅存几天,对正在发生的感染性疾病和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有一定疗效,但没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而且球蛋白和白蛋白一样,是从人血中提取的,虽然采血前会检查排除肝炎、艾滋病等病毒疾患,但这些疾病的抗体产生需要一定时间,此时间内即使感染也查不出,还有可能感染其他未知的疾病,迫不得已才考虑使用,绝对不能作为增加抵抗力的常规用药。

为什么主动要求输液,因为输液起效快?

其实输液并不见得起效快,选择正确的药物才是关键。

比如得了肺炎,治好它药物应到肺里才行,以前有些药虽然体外细菌的敏感性试验表明它很好,但临床上并不那么理想,可能是由于肺里的药浓度太低造成的。现在很多新药能在体内有很高的药物浓度,即使是口服效果也不比静脉输液差。

什么人才要输液?

通常有几类患者需要输液:

一类是病情的确较重,为了在短时间内让药物在体内发挥作用,减少消化道吸收以及肝脏代谢所消耗的时间,但病情稳定后可以改为口服。

第二类药物吸收效果差,只能用静脉输液才能达到有效浓度,如抗真菌、糖肽类等药物;

第三类是吸收功能障碍或者昏迷、有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

输不输液,医生说了算!

所以不要总要求医生给输液,每个患者存在个体差异,不能说都需要输液,也不能说都不需要,应由医生进行判断,病人要做的就是配合医生。

参考资料:

① 健康时报 2015年08月31日 《被滥用的四种输液针 》(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兼大内科主任周昭远的新浪微博(微博名称@友悦))

② 健康时报 2016年11月11日 《定期输液 并不能防中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医师宋珏娴)

③ 健康时报 2014年09月08日 《我曾拒绝给患者输液 》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沈 凌 )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输液的中国人,这四种针,不能随便输!有些危害你从来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