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战略思维方法是毛泽东在对战争作出战略决策的过程,以及在战略指导中所运用过的各种具体战略思维方法的总和是军事战略思维方法的一般原理,在中国革命战争实践中具体运用的光辉典范,在军事战略思维方法中有其特殊的地位。”下面我谈谈个人认识。
一、毛泽东战略思维方法的精髓——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实事-客观事物,求-研究,是-事物内部的规律性。从实际情况出发,研究事物的规律性,也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也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
通过理论要点的学习,知道毛泽东的战略思维方法,主要有阶级分析法、唯物辩证法、知行合一法、经验借鉴法、军政统一法、超前预测法和推陈出新法等这些方法无一不是对实事求是的运用和从不同层次的诠释。
毛泽东认为,实事求是应该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秉承的工作作风与态度,就是要从战争的客观实际出发,在借鉴他人的经验的基础上,明理求真。
毛泽东始终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反复强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毛泽东战略思维方法的精髓——实事求是:调查、研究、实践和认识的循环。
二、毛泽东战略思维方法的本质——时代选择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毛泽东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战争的方法论,将马列主义关于战争的辩证法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形成了成功指导中国革命和战争实践的毛泽东思想,这与毛泽东科学的战略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在这儿不用特别拔高,因为在我们党的宣传中也是这样定性的。就如同邓小平成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同马云赶上了互联网时代,任正非赶上了改革开放,他们都是时代选择。
三、如何成为毛泽东式的人
一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毛泽东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最后一次读书的时间是在1976年9月8日5:50,在医生抢救的情况下还坚持读了7分钟书,毛泽东把读书当做了每日生活的一部分,缺不得。
毛泽东博览群书,通晓古今,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社会主义著作到资本主义著作,从古代到近代,从中国到外国,包括哲学、经济、政治、军事、文学、历史、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还有各种杂书等等。有一种说法,相对来讲科学家是单点突破,一条路走到底,而战略家是广撒网,博览众家之长。
毛泽东看书喜欢标注,他读过的书基本都是密密麻麻的写满了个人见解,也特别喜欢写作,每到革命战争到达关键时刻,他都会发表重要论述指引革命,比如《对日战争宣言》《论持久战》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总的来讲就是读的多,背的多,想的多,问的多,写的多。
二是善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客观)。毛泽东始终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917年暑假期间,他约一位学友以游学方式,步行千里,历经长沙、宁乡、安化、益阳和沅江五县,了解农村情况。次年又和蔡和生一道,沿洞庭湖半圈做农村调查。
通过看各种资料和记述,毛泽东给我这么一种感觉,有这么一股劲:“我就是要多到各处走走看看,我就是要了解一手情况”。
三是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主观)。这主要指的是分析研究的能力,以《论持久战》为例,在全面抗战开始后,国内许多人中存在着“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毛泽东经过客观的分析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4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明确指出,这些基本点从根本上规定了中日战争必须将是一场持久战,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而不是日本,从而统一了抗日战争的指导思想。
四是克服艰难困苦的毅力。毛泽东在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并不是一开始就确立的,是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斗争的结果。在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面临无数次的生死关头,在革命期间多次被打倒,被处分从未放弃,才最后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这个持续几十年的过程最考验人 ,换做现在,类似的情况我们能熬过几个呢?
最后补充3点认识:
1、不背包袱。有再多的失败,都会站起来,继续前行,时髦的说法-打不死的小强。
2、不为经验论。经验很重要,又不被经验束缚手脚。每一次的决策,都是根据新的条件和情况做出的。从结果上看是一样的套路,实际的过程却是经过科学的推理和演算。
3、不服输,相信相信的力量。这涉及心理层面,读文章看资料时总有这么一种感觉,毛泽东一直深信中国一定会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