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经常提到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

在看历史电视剧,尤其是明清时期,我们经常听到碎银子这一名词,那么问题来了,古代历史上的碎银子都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碎银子的具体情况。

首先,我们看下古代银子的作用。

古代的银子,除了打造银器、首饰等器物,以供生活和装饰之用,还有作为流通货币的作用。

不过,在明朝以前,白银的数量有限,银子大多用来结算大宗货物和贵重商品,平时的生活、买卖大多用官府铸造的铜钱。

明朝开始,随着贸易的增加和新航路的开辟,在美洲发现了大量的白银,同时日本也有不少白银,在贸易中大量的白银流入明朝,白银数量激增和白银的价值下降,使白银的流通普遍开来。

明朝中期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白银成为官府收税的重要形式,方便了朝廷税收。

古代碎银子的用途。

相比于铜钱,银子的价值比较高,平时吃一顿饭、打几斤酒等比较小的交易,需要的银两很小,携带的银子比较多时,需要店家给顾客找钱,这时候就需要碎银子。

碎银子相比于重量大的银元宝,更有利于流通和满足日常的生活,方便交易。

古代碎银子的由来。

由于银子相对来说并不是特别硬,用剪刀就可以剪下来一块,当没有合适的银子时,就直接用剪刀剪下来一块付钱或者找钱。

不断地剪切,原本大块的银元宝就成了碎银子,也成了市面上经常流通的货币品种。

不过在朝廷征税时,却需要把这些大大小小散碎的银两重新融合成银元宝,以方便统计和管理。

把碎银子熔化后再重新铸造,避免不了损耗,这就是明清时期经常听到的火耗银。

在清朝火耗归公前,因为火耗这一项,老百姓受到了额外的压迫,加重了百姓负担,这也是白银成为税收后对老百姓造成的损害。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代历史上经常提到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