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如其分的自尊》

文章提到:每个孩子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两样东西,一个是归属感,一个是价值感。个体认同以及社会认同,我们说“自尊”的时候,中性词汇,有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那么什么是“自尊”,构成“自尊”是有三大支柱做为架构的,如何判断自己是高自尊还是低自尊,自尊种类,以及自己如何修补我们的自尊。这些内容都会在书中学习到,让我们对“自尊”有了全面的认识。

自爱,自信和自我观,是“自尊”的三大成分,也就理解了如何判断自己的自尊水平是高还是低:

首先回答三个问题:① 我是否能全面、无条件地接受自己,不管是好是坏?(自爱)② 我是否认为自己有能力采取恰当行动?(自信)③  我是如何评价自己的?(自我观)

以上三点之外,还有一些辅助的问题让自己很准确① 你是否习惯性贬低自我?② 你易于做出决策并行动,还是相反?③ 你易受周围人的影响,还是相反?④ 你易于坚持自己的选择,还是相反?⑤ 你对失败和批评特别敏感,还是相反?⑥ 当被人说到痛处时,你受到的打击是严重还是轻微?⑦ 你有没有“假冒者综合征”?(“假冒者综合征”是指担心自己并不真正匹配工作岗位,是个假冒者。)⑧ 你是否有幸福焦虑?⑨ 当你被称赞时,会觉得尴尬还是轻松?

通过以上问题相信可以给自己一个大致的结论了,接下来探讨自尊的不同类型,帮助我们更详细地评价自己的自尊水平。

图片发自App


自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的呢?其实在儿童在8岁左右就已经开始具有整体的自我意识。来自父母的爱、肯定和鼓励,来自同辈的认可与欢迎,来自社会的认同与称赞,以及来自亲密朋友的评价等,都是构成一个人自尊的力量源泉。

反观自己,所有因素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己,有些时候甚至有点“筑室道谋,三年不成”犹犹豫豫,那怎么能够重新形建立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呢?书中给了答案,“给了鸡汤也给了一把勺子”

这里提到第一种方法就是乔哈里窗工具,不断扩大自己“开放区”的方式,接受眼前真实的自己。


图片发自App

第二种方法——采取行动。允许自己失败的心态积极主动去做事。为了清楚为什么要采取行动,上图: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接下来,第三点,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因为我们知道形成自尊体系包括社会上他人给自己的认同感,所以改善关系,建立健康,妥善的人际关系,可以获得“被爱”的感觉。

与其说是本心理方面的书,不如说是本“工具书”,它教会我们如何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也同样如何变成更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恰如其分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