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谁是人?谁是妖?
有人说,疫情就是一面照妖镜。
疫情之下,各种有意思的人亮相,各种神奇的故事上演。
台下有人开始指点:那就是“妖”。于是,很多人跟着起哄:那的确是“妖”。
但却不知,台上的“妖”看台下的人,也觉得坐在那里是一群“妖”。
到底谁才是“妖”?还真不好说。
我只是很好奇:为什么非要给人贴一个“妖”的标签?人和“妖”,怎样才能分得清?
这个世界的人,难道只有黑与白,没有灰度?没有多彩的颜色?
这个世上的事,难道只有对与错,没有第三条路径或者更多可能?
面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的发生,有着不同的观点,这很正常——观点是我们大脑加工出来的东西,它并不代表着世界的真像。不同思想观点的交流探讨,可以推进我们的认知提升和意识进化,促进我们去探寻真像。但可惜的是,我见到的很多交流却并不是交流,而是双方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指责甚至谩骂那与之观点不同的人。
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头条上,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例如有人做了某件事,说了某些话,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这本正常,但有意思的是,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会认为对方就是错的。于是,双方开始冲突,一方认为对方坏,另一方认为对方蠢,进而双方开始相互攻击、谩骂、拉黑,给对方戴帽子、贴标签,甚至将对方妖魔化。
我们常说,这个世界需要不同的声音。
没错,我支持不同的声音,支持每个人的独立思考,因为兼听则明,因为有不同的声音、有每个人的独立思考,我们才能实现认知进化和社会进步。但正所谓:君子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有不同的声音,非得非此即彼,非得非黑即白,非得相互谩骂,进行人身攻击,甚至妖魔化吗?
我们可否在尊重他人发声的基础上,来好好表达自己的想法呢?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有些人喜欢独立思考并善于发出独特的声音,但与此同时,他们在发出自己独特声音的同时,却不能接受与其独特声音不同的声音。甚至,他会站在所谓“独立思考”的制高点,去批判他人没有“独立思想”,去评判他人的“蠢”和“坏”,给他人扣上一个“左”或者“右”的帽子,甚至将他人“妖魔”化。
说真的,当他这么做的时候,我是看到了他的“独立思想”,但我更看到了他对他对人的评判、贴标签与不尊重。
他以为自己是神,但却不知,在他人的眼里,已经是“妖”的存在了。
所以,到底谁是人,谁是妖?
二
好的人?坏的人?
透过网络的各种言论,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家国情怀,也看到了很多人的独立思想,甚至也看到了很多人的使命与担当,但我与此同时,在这些“情怀”与“思想”背后,我同时还看到了对人格的批判,看到了对人身的攻击,看到了对人心的撕裂……
而所有这一切,这是基于我们对某个人某件事了解很有限的前提下,进行主观判断而形成的——万一,那个人、那件事不是你所想象的样子呢?
事实上,大多数人不一定是我们以为的样子,我们以为济公着了魔道,岂不知人家早已入了佛道,我们以为大多数的样子并不见得是他本来的样子,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之处,有其不为人知的处境,我们很难去用一种永恒不变的标准去定义众生。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打脸的现象经常出现,甚至打过来还打过去,又再次打回来。
退一步讲,你可能真的很正确,对方的确错了,但他便是做了一件错事,那就意味着他一无是处?一个人做了一件蠢事,就意味着他是一个愚蠢的人?就需要你给他扣帽子使棍子?
一如聪明的你,从来就没有做过蠢事?从来没有犯过错?如果因为你的某个错误行为或者做过一件蠢事,就给你贴一个“坏人”或“蠢货”的标签,你又如何?
其实,无论是对任何人,哪怕他做了一件极其恶劣的坏事,我们也不要轻易地认为他就是“坏人”无疑——即便他触犯法律,那只是代表他出现了一个错误的行为,他要为他的行为担负法律责任,但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从此就脱离了人性;哪怕他干了一件很愚蠢的事,我们也不能就因此给他贴上一个“愚昧”的标签——即便是因为他的过失导致问题的发生,他要为他的过失承担责任甚至付出代价,但这也并不能意味着他就是一个彻底的笨蛋。
我始终相信,每个人都他作为高级动物的人性,哪怕此时此刻的行为看着像个“妖”——哪怕对方有错误的行为出现,也不能代表这是个错误的人、是坏人、是妖魔鬼怪——一个特定的行为,并不能界定一个人的全貌,我们不能以貌取人,我们更不能因为某个行为来以偏概全对这个人下结论。
在行为上,是有规范、原则和底线的,下有法律原则,上有道德规范,可能有对错标准。但在人这个问题上,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很难有黑白对错之定论——何况,人会变化,还会成长,我们不能通过一件事将一个人一棍子打死。
因此,并不存在绝对意义上坏人或者好人。同理,也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智者或者蠢货。
即便是智障者,在某些时候,在某些领域可能比一个聪明的人有着更加出色的表现。就像那些“白痴天才”一样,或许在常人看来,他的确是个白痴,但在某些领域,他的某种天分你即便勤学苦练一辈子也不见得能学会。
很多有心理疾病的人,我也从来不觉他真的“有病”,他只不过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一个有独特特点的人。事实上,心理疾病本来也是相对的,就像同性恋,原来会被定义为疾病,现在已经不是了。就像抑郁症,可能算是疾病,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曾经抑郁过。
所以,我不喜欢用“好”或“坏”给人贴标签,也不喜欢用“聪明”和“愚蠢”来对人进行分类,一个人往往是多维而又复杂的,我更喜欢去看每个人身上那长长的灰度与多彩之处。
三
局限性?独立性?
有些时候,哪怕是我们看清了一个人和事的全貌,我们对每个人每件事的认知依旧会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我们一样不能仅仅凭着自己的所思所想去定义他人的好与坏,去界定路线所谓的左与右,去描绘事情的方与圆。
身处特定环境的我们,我们的聪明才智,永远只能受限于当下的时空:即便我们真的是所谓的“智者”,但当我们从宇宙的空间来看自己的时候,我们也同样渺小,即便我们真的“开悟”了,但从历史的长河来评价自己的时候,我们一样有局限。
例如,在网上我们看到满是批评别人的声音,却很少看到自我批评与反省——我们很容易受困于“只缘身在此山中”:看别人的问题容易,看自己的问题却难。
显然,我们对于别人和自己,是有分别和执念的。不但是有分别,更有高下之分,不但有执念,更是执着于我对你错之中——我永远是比别人更加聪明和智慧的人,我永远比别人正确。这样,我们很容易陷入一种“以我为尊”的心智模式之中,导致自己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存在,从而产生极大的局限性。
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当某看到某些观点自己不认同时,内心会有抵触,总试图去“纠正”,甚至担心别人“误入歧途”——但其实在此时此刻,当我试着这么想这么做的时候,已经陷入了“我对你错”和“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之中。甚至,此时此刻,我用文字在表达着我的观点的时候,我其实也受到了我心智模式和认知水平的局限,我也不能执着于我一定正确。
你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很难逃离自己的局限——我们常以为自己“众人皆醉我独醒”,但却不知早已“身在此山中”。
“众人皆醉我独醒”,那永远只是一个理想,甚至是空想。大多数的时候,我们都只能是“身在此山中”——即便你能站在山峰,也只能看见群山,却看不见遥远的大海;即使你超脱了国度,你依旧会局限于地球。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才最正确的、最聪明、最清醒的那一个,但我们真的“醒着”吗?很多的时候,你以为你是醒着的,但其实那只不过是另一层的梦境。
因此,要心怀谦卑与善意,保持中正之心,不断进行自我觉察。一切皆有可能,不要随意就去对一个人的好坏做评判,或对一件事的对错下定论——我们需要在不断探索中寻找关于人和事的答案。
或许有人说,不去评判对错,这样是不是没有是非观了?
我想说的是,不评判对错,不代表我没有是非观。作为一个人,我是有信念有想法的,有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甚至也是有立场的。但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时,我并不会去随意否认你的想法、观点和立场。
正所谓:我表达我的观点,但不会执着于它是对的,更不会执着于它是唯一正确的答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哪怕他真的错了,但起码,在他还没有意识到他的错误之前,那个错误的答案对他来说也是最好的正确答案。
我也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还是会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支持你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便你认为对方错了,也要尽量守住自己的中正之心,去澄清、去辩驳、去说服、去启迪,或者通过交流反观自我,进行自我反思与纠错,实在不行还可以诉诸法规,维护自我权益,而不是一味地站在我们永远正确的立场上,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去给对方贴上“愚民”、“蠢货”、“小人”或“坏蛋”的标签,对对方横加指责、评判、谩骂和妖魔化。
而且,如果是对方骂人了,给你贴标签了,那是他的不对,你即使骂过去贴回去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这只会产生更多的对立矛盾与冲突,会让双方陷入更多的情绪对抗与意气之争,从而导致我们的思维闭塞与心智水平下降,无视客观与真实,无利于问题的解决。何况,你如果认为骂人和贴标签是一种错误的行为,你为何也要做同样错误的事呢?
我相信,不同立场的背后一定有着爱人爱家爱国的共同目标,那既然如此,除了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与对抗,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寻求第三条甚至更多条的路径来实现双方的共同目标呢?为什么非得固守自己认为的唯一的正确路线呢?
而且,当环境和条件在发生变化时,你还在坚守一个一成不变的立场,坚持着一种固有的想法,甚至用陈旧的观念来界定今天新时代人的行为,用自己过往的经验来给他们贴标签,这又算哪门子的独立思考?
当我不再非左即右、非黑即白,当我能接纳多元、看到更多可能性的同时形成自己的想法,这个算不算是独立思考?
不是人就一定要是“妖”?难道就不可以是“妖人”?是个“人妖”又如何?
——难道只有陷入二元对立之后,才意味着我们在独立思考吗?
没有人能彻底独立于这个社会之外,也没有所谓绝对独立的思想。
我是这个社会的人,我的观点自然会受到周围人和环境的影响,所以自然也算不上是真正独立的思想。
因此,这些文字就算是对“独立思想”一点非独立思考吧。
共勉。
-END-
作者 | 高正坤 Ken
高管教练/情商领导力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