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行齐鲁”四维国学游学夏令营回忆日记——曹贺森(曹易)

七月二十六日

        吃完中午饭后,我就开始收拾行李,满脑子都是对这次游学的期待。正因为我的兴奋从而导致我有点手忙脚乱。收拾完了之后,我就看了一下我的辅导员的朋友圈,瞬间我就傻了,这大哥太有才了,相声一流、京剧一流……我整个人都凌乱了,作为有同样爱好的人,压力山大啊(╥﹏╥)。

      带着压力与期待,在床上轱辘了半宿后,终于睡着了。

图片发自App

七月二十七日

        今天早上起床后,洗吧洗吧(脸)涮吧涮吧(牙)垫吧垫吧(饭)完了之后,就拿起行囊赶往了火车站。在我离南站还有三站地的时候,有一位家长给我打了个电话,问我集合地点在那里,还把我当成辅导员老师了,这让我有点懵。

      到了集合地点之后我就见到了这次我们组的辅导员,马林泉——马哥,在经过了一系列的点人数的工作后,我们终于出发了。

        到了淄博下车的时候还多了一个小插曲,有一位同志坐过站了(不过还好,晚上开营仪式的时候赶回来了)。出站的时候我们也见到了此行的好伙伴——十分喜感的凯哥(戏称“凯爷爷”,全名苏照凯)。

      到了酒店与先生和师母打了招呼寒暄了几句,然后我就回了房间,一进房间我差点崩溃,因为我的室友没开空调,整个房间跟蒸笼一样,而他也热的跟个汗包似的。我问他为啥把自己热成酱紫,他说没找到空调,在经过我“努力”的寻找后,打开了中央空调,当时的感觉,一个字——爽

        在晚上开营仪式的时候,大家互相认识了一下,搞了个团建:取了个队名,做了个队旗(结果没用上),还学习了此行中最重要的工具——思维导图,刘先生和师母也讲了本次游学对大家的期望。

图片发自App

      开完会我们就回房间洗洗睡了,期待这次的儒行之旅啊!

图片发自App

(酒店的装饰画) 

七月二十八日

      我们今天先参观了管仲纪念馆,也叫中国宰相博物馆,在乘坐大巴车赶往目的地的路上,先生给我们讲了管子的生平和思想,让我们对这位千古一相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车开了有一段时间,我们才到了目的地。纪念馆的大门乍一看战国风十足,前面有一尊管子的塑像,显得蛮雄伟的。

图片发自App

      但由于大门在修缮我们只好从侧门进去,进去一看,环境还不错,绿树成荫的,房子是前出廊后出厦,一条条回廊通向一个个展厅。其中有几个展厅给我的印象颇为深刻。

图片发自App

        头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展厅,展出的是管子当宰相前的生活,管子的出生地在颖上,在出生之后,他们的邻居,一户姓鲍的人家前来探望,管家与鲍家是世交,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管子才有了鲍叔牙这样一位益友。在馆子被国君重用之前,他当过商人,他与鲍叔牙共同经商,管子负责经营,而鲍叔牙负责提供本钱, 但凡是赚了钱的管子总是拿大头,剩下的才归鲍书牙,但是一旦赔了本儿,却全是鲍书牙的。他总这样干就导致了其他邻居的不满,但鲍书牙却不以为意。

图片发自App

        穿过的这个展厅之后,我们又来到了另外一个展厅,这个展厅介绍的就是管子的从官之路,管子与鲍书牙当时被齐王赏识,另二人分别为自己的两个儿子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的老师,管子是公子纠的老师,而鲍叔牙则是公子小白的老师。但因老齐王多疑,于是管鲍二人只好带着各自的主子去他国避难,不久老齐王驾崩,急需新的齐王,于是管鲍二人就又与各自的主子往回赶,去争夺王位,但由于公子小白距离其国的路途比较近,所以,管仲就埋伏在公子小白去齐国的路上并以弓箭去袭击小白,以防止公子小白比公子纠先赶到齐国,但事与愿违,公子小白还是登上了齐国的王位。

图片发自App

        这就是家喻户晓的一箭之仇的故事。齐王小白也就是齐桓公,本来是想把管仲抓过来碎尸万段恨不得拿他包了馅儿饼才痛快。但是他的近臣、管子的至交鲍叔牙力荐管仲,说管仲有大才,可助他治国兴邦,于是齐桓公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冰释前嫌,拜管仲为相,从此,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发展盐铁与农业,并一度称霸于天下。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随后我们又到了宰相厅去瞻仰了历朝历代的宰相,并到管子的坟前去祭拜了管仲这位千古一相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祭拜过后我们又来到了齐文化博物馆,一进到馆内就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占满了整个墙壁的巨幅浮雕,名为《海岱齐风》,各位请上眼

图片发自App

        这幅浮雕最底部展现的是当时稷下学宫的盛景,稷下学宫是当时齐国开设的最高文化交流场所,诸子百家可以在内畅谈思想,有极大的言论自由,可以说是当时天下的文化中心。

        在浮雕的中央有一个三足宝鼎,宝鼎的上方是齐国的创立之祖——姜太公,在姜太公的两侧分别有孙武、孙膑、齐桓公、齐威王、宰相晏婴和齐国后来的掌控者、田氏家族的——田单,他们无一不是对齐国有着不小贡献的先人。

        随后我们又在齐文化博物馆的其他展厅逛了逛,大部分介绍的都是齐国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从姜太公建国一直展示到被秦王抽死。

        其中有几样文物我可以说是印象深刻,头一样儿就是在我的心目中,陶器中的至尊,我最喜欢的陶器——黑陶蛋壳杯

图片发自App

〔哦~我黑陶中的男/女神,我爱死你啦。(这好像是章金迪小朋友的口吻呀,嘻嘻)〕

        它的色泽玄凝厚重、大气磅礴,但它的器形却有着轻灵之美,杯体薄如蛋壳,圆如雀卵,雄浑中不失轻盈,灵动而不失粗犷,堪称鬼斧神工啊!

        二一样儿就是汇集了古圣先贤们的智慧、远古吃货们的福音——陶甗(yan)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个东东是干shong(四声)么的捏?俩字儿——蒸笼。它底下的鬲用来装水,然后于足下点火是水蒸气透过箅(bi)子来蒸熟食物。

        蒸汽的温度比开水要高因此可以快速搞熟食物,从而获得独特的口感,并且几乎不会有病菌残留。要么我觉得是远古吃货的福音呢。

        三一样儿则是大国礼教与王权的彰显——青铜钺

图片发自App

        各种评书里,但凡是写皇上的,都要写銮驾,只要写銮驾就绝对有这样的一句话叫:

              金瓜钺斧朝天镫,缨舞莺翻缨罩莺

        这金瓜钺斧朝天镫里的钺,指的就是这玩意儿。但他不只是为了彰显礼仪,来做帝王的銮驾,同时也是王权的代表——刑具。斩刑是我国封建最早的刑罚之一,历史贼拉拉的长。而钺就是当时的行刑工具之一,但在当时,有的受刑者不是被切死的,反而是吓死的,因为这玩意儿也忒大点儿了(青铜太脆,过刚易折,不大不行)。

          这第四样儿就是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青铜栖尊(金银错)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金银错是一门十分古老且繁复的手艺,它是在已造好的器物上(无论金属还是玉器) 开出一条条的细槽来,然后把极细极细的金丝或银丝镶嵌于其中并打磨的溜光水滑,光溜溜平整整的,从而形成绚丽的花纹。

        而这尊栖尊更是独特,其原型是一头健壮的牛,工匠们也是十分的心灵手巧,从而使得这个酒樽的肌肉线条十分的逼真流畅,并带有绚丽的金银错所形成的花纹。

        最绝的是它的额头部位,它额头上的纹路与眉毛都是由绿松石镶嵌而成的,眼仁更是两颗珠圆玉润的墨玉珠子制成,在沉稳中透着一股华贵之气。

        而这第五样儿,也是最与现在政策契合的一样儿,它可以说是古代大国财力的见证,中西文化亲密交流的成果——银豆

图片发自App

        这个银豆说白了就是当时的高级果盘,器形充满了西域的风情,它是由波斯工匠制造然后跟随西域商人流入齐国的。那我为什么说他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呢?因为在这个银豆的盖子上有三个青铜兽钮,这个是中国工匠后来加上去的,所以,说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可以说是毫不为过的啦。

        当然,在博物馆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止这些,还有战国的泛着诡异的翠绿色光芒的佳酿

图片发自App

        还有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火牛阵的故事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由于内容太过精彩,但又太多,此处省略一万字……)

        参观完了齐文化博物馆,我依然流连忘返,但是我的肚子已经坚决不允许我这么干了,因为它已经如雷鸣一般敲响了渴望进餐的战鼓(源自李季润小朋友的口吻——嘻嘻)。

        在餐厅对自助餐进行了一番惨无人道的扫荡后,我们全体就乘坐大巴车赶往了泰安去参观岱庙了。

      我们可以说在岱庙里泡了一下午。在岱庙的门前有一个很气派的石牌楼雕工很是精湛。

图片发自App

        然而更让我惊讶的是,岱庙的大门和北京城的城门是一个名字,都叫正阳门。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岱庙的规格也忒高了吧!但后来一想我就释然了,因为皇上来泰山封禅,肯定就得来岱庙。皇上来到岱庙是要给泰山神下跪磕头的,能让皇上下跪磕头的神仙的住所,级别肯定低不了。

        刚一进岱庙,团里就发生了一件让我很迷茫的事,那就是一帮孩子吵着要上厕所。大家都去了洗手间之后,我们便开始了在岱庙的参观。

        岱庙中有许多树,其中以柏树最多,但要论群柏里资历最老的两位,自然是岱庙东侧的那两棵汉柏了。

图片发自App

        这两棵汉柏据说是汉武帝当年亲手所植,其中一棵双生柏很是引人注目。这棵柏树,一根双生,十分奇异   

图片发自App

        但是这棵双生柏曾经被雷给劈死了,但幸运的是,最近它又重新焕发了活力。

        在清代的时候,乾隆皇上见到这棵柏树之后念念不忘,返京之后凭借记忆,把这棵柏树画了下来,并差人送至岱庙,当时岱庙的道士就把它刻成了一块碑,立于庙内。

图片发自App

    (但说实话,画的真不咋地像)

        在岱庙之中不光有树林,还有齐鲁闻名的碑林,其中有两块碑,可称为岱庙碑林中的双绝,一个是米芾的《第一山》碑

图片发自App

        其实此碑的作者米芾并未来过泰山,但素闻泰山之雄奇,于是便扬扬洒洒写下此碑,并赠予岱庙。

        说他为一绝,是因为他的书法:“第”字用的是行书,“一”字用的是草书,而“山”字,则用的是隶书。真可谓是书法功力深厚啊!

        还有一个就是李斯的《秦泰山刻石》

图片发自App

        说它为一绝,主要是因为历史意义。各位,不要忘了这玩意儿可是李斯立的碑啊!虽说只剩下半不落那么几个字儿吧,但也是秦篆的真迹呀,亲娘嘞,历史意义很大的唉!(各位看官,请忽略掉镜面反射出来的我)

        到了傍晚时分,岱庙也参观的差不多了,我们跟着凯哥来到了岱庙的一个偏院,并在那里举行了我这次游学最期待的活动之一——拓印碑文

图片发自App

  (可能是因为以前干过这个活吧,拓印出来效果还不错,在此稍稍拉一波仇恨——因为某些人,由于业务不够熟练,把他自己的拓片拓成了黑手绢,唉,惨啊!)   

        这次拓印让我比较郁闷,因为我想把整个碑文都拓下来,但博物馆老师她老人家给的纸不够,不足以拓下整个碑文,蓝瘦香菇(╥﹏╥)。

        参观完了岱庙,我们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噜咕噜直叫了,我们便集体腿儿着向酒店移动,去用晚餐,虽说已经饿得有些头晕眼花蒙灯转向,但看到餐桌上的菜肴时,一下儿全都精神了,因为我们这顿吃的可是很有名的豆腐宴呐!

图片发自App

(这两条鱼的原料是冻豆腐,口感十分独特,回味十足)

图片发自App

(这是用鸡肉蓉炖的汤,可谓是鲜美至极啊!)

图片发自App

        当天正好赶上师母过生日,于是就手,就把全团的在七月出生的人的生日都给过了 。

图片发自App

(大家都很开心呀)

图片发自App

(发现神仙表情一枚)

      吃完饭后稍事休息,我们便又开了一堂晚课,上完晚课之后,我们就洗洗睡了。因为第二天还有更为艰巨的任务,那就是——登顶泰山!

七月二十九日

        早晨起来,精神焕发,一想泰山,瞬间吓趴。吓趴归吓趴,但是不得不去爬,唉,苦啊!

        当我们乘坐大巴车来到泰山脚下之时,瞬间看到一座很是雄伟的山峰,当时顿感心胸舒畅,这泰山看起来可真痛快,就是不知道爬起来痛快不痛快啊!

图片发自App

        经过导游凯哥的一番讲解,我瞬间懵了,因为我发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位,它压根儿就不是泰山,他的高度还不及泰山的二分之一。

      很快,我们便到了泰山景区的观光车站,在经过一番煤球般的待遇后(第一,因为旅游晒黑了,第二,那个车开的太猛了,人坐里头感觉跟摇煤球没什么两样),我们来到了我们这次攀登泰山的起点,回头一看,之前所看到的那座雄伟的山峰,已然在我们的脚下,这高度看的我一阵发晕。

        我们攀登泰山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我和林泉哥负责的三组在清点完人数后,开始有秩序地登山,林泉哥打头阵,而我在队尾断后,以防某些小可爱因为体力不支而掉队。但是我很快发现我想多了,那一个个的小蹦豆儿,体内就跟存着一个核反应堆一样,“嗖嗖”地往上爬呀,不出一会儿就把我们这些“中老年人”甩在了队尾,反而是某些家长,估计平时运动的也不多,攀登的比较慢,落在了队尾。

图片发自App

        (那个格外醒目的,穿着蓝色防晒服的蓝标同志,貌似是陈天宝小朋友,李恩岳同志好像也在照片之中)

        刚开始,全体还能以组为单位到指定景点去打卡照相,但是到了后期,一个个都累懵了,已经不知道谁是哪组的了,甚至都快认不出谁是谁了。

图片发自App

        (这都累的什么神仙表情啊!)

图片发自App

        (辅导员累蒙了,忘了打卡了,自己打卡)

      我最佩服的有两位大神,分别是胡梓旭和马启超,他俩一个人分别背了四五个包,登上了泰山之顶(当然,登完了之后,已经是累的忍不住要口吐芬芳了)。在我们登上了南天门之后,一看天气,当时全团人心都惶惶不安,因为原定计划我们是要乘坐高山缆车下山的,但是看当时的天气好像是要下雷阵雨,缆车就怕俩玩意儿,一个是大风,还有一个,就是雷阵雨。我们当时全团都在祈祷:“千万别下雨,千万别下雨,千万别下雨。”在祈祷中,我们登上了玉皇顶。

        登向玉皇顶的途中,我们见到了一块奇怪的石碑。这块石碑有一个独特的名字,名为《五岳真形图》

图片发自App

        这上面画的,分别是代表居住于中华五岳的五方天帝的符号,以及其所掌管的东东。但经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这五个神秘的符号,其实就是中华五岳的地形图,只不过,古人因为受到科技的限制而无法画的那么详细,但也足以惊骇世俗。

        等到了玉皇顶之后,看到了那“五岳独尊”的石雕,我可以说是整个人十分凌乱,在我的印象中,这尊石雕应该是无比庞大雄伟的,但是百闻不如一见,这传说中的石碑实在是————————忒小了点儿,俩人摞起来都比他高啊!

图片发自App

        当我抛开一切杂念,登上了玉皇顶,进入了玉皇庙,看见了泰山顶石旁边那尊石碑,只见石碑上赫然写着:

                                泰山极顶   

                                  1545米

        瞬间感觉在登顶之前付出的一切汗水都值了,因为我终于站在了泰山之巅,也终于体会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图片发自App

        登完了泰山,我们变成坐高山缆车下了山(苍天开眼了,运气不错,没有下雷阵雨),在乘坐高山缆车的过程中,我有点恐高,如果不是郝老师全程一直在跟我聊天,吸引我的注意力的话,我可能就吓尿了(其实整体都还好,就是那个山风,吹的缆车忽悠忽悠直晃,让我整个人心里发毛)。

          下午回到酒店之后,我和林泉哥直接瘫在了床上,啥也不想干,因为说真的,爬个泰山已经把我们两个肥肥累飞了。

        等着大家都缓过劲儿来,我们便前往餐厅用了晚餐,在那个餐厅里,我们闲的没事儿在里头发现了一个很接地气的指示牌儿。

图片发自App

        (茅房这个接地气的称呼我也是醉了,您哪怕把底下那洗手间仨字放大了,写到上头也成啊!)

        用完了晚餐我们就去看了封禅大典的表演,这个表演可以说是气势恢宏,设计理念非常好,但是演员的情绪状态却不怎么完美,算是白璧微瑕了吧。

图片发自App

        (但是演出到最后,到了参拜泰山神的时候,我还是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场演出主要是体现了前来泰山祭拜天地的历代皇帝。每一位皇帝给我的感觉,我做了一下总结:

秦始皇——金戈铁马

汉武帝——儒风雅韵

唐高宗——夫妻同治

宋真宗——臭不要脸

清康熙——民族融合

        演出结束以后,令我们崩溃的事情发生了,因为天气预告应验了,下雷阵雨了(雨下的哗哗的,如果按林泉哥的话来讲,这雨都下白了)。在滚滚的天雷声中,我们乘着“大巴船”,回到了酒店。

        估计大家今天晚上应该都是昏倒式睡着的。

七月三十日

        早上起来,看见太阳,伸个懒腰,背起行囊,我们集体赶往了尼山圣境。

        相传尼山原名为尼丘山是孔老夫子的出生之地,后人为了纪念他投资了30多个亿兴建了尼山圣境这一景区。

        景区内有一处大学堂,十分的豪华雄伟,估计孔老夫子他老人家做梦都不会想到后代会给他兴建一个规格如此之高的大学堂。

图片发自App

        在庄重的大学堂之内,也发生了让我们哭笑不得的一幕

图片发自App

        (“大学”可以大致理解为“至上之学”的意思,您直接翻译成了一个学历可还行,I服了YOU)

        大学堂的大厅内,一层层台阶通向顶上平台,上挂一块匾额,上写“高山仰止”,两侧是一排一排的电子长明灯,并且有凤凰铜雕陪衬,当中一溜儿的博山炉,显得很是华贵气派。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在大学堂内,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四个地方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厅。这五个大厅分别对应五种方位和五个颜色。分别是:

仁——东——青

义——西——白

礼——南——赤

智——北——玄

信——中——黄

        但是在大学堂内,他好像没有对应对(这个就比较尴尬了哈)。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个颜色问题让我很是迷醉呀)(但不得不说里头的一些雕塑真是精美啊!)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在大学堂内学习ing)

        参观完大学堂并在大学堂的餐厅那用了午饭之后,我们便赶往了72米高的孔子塑像底下,开始了庄严的祭孔仪式。(这尊孔子下高达72米,正是为了纪念孔子门下的72贤人。)

图片发自App

        祭拜完了孔老夫子以后,我们就去参观了孔子博物馆。

        孔子博物馆的整体设计感很强,在通往博物馆的一条小路上,有一个雕塑,这个雕塑结合了水的流动性与雕塑的固定性,并在其中融合了一些鲁国的文化,显得十分别致。 经过的这个雕塑又溜达了一会儿,孔子博物馆就映入了我的眼帘。

图片发自App

        我们在博物馆内先看了一个环幕投影。

图片发自App

        (莫名其妙的喜欢这句话)

        在馆内不止展示了孔子的文化思想,还展示了一些与孔子同时代的或这个地区发掘出来的古文物。

        像比如说这个神奇的东东。

图片发自App

        (师母吐舌头的样子还蛮可爱的嘛)

        师母面前摆的左边的靠近左边的这三个玩意儿,名叫陶鬹(gui),它是一种炊器(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它应该是用来装粮食的)。

        正因为它奇特的长相,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目光(说句不好听的,它长得有点像夜壶)。它的的时代属于远古时代,当时的统治者是少昊氏,所崇拜的图腾是凤凰,《千字文》里“鸟官人皇”这句话指的就是他老人家。所以,因为图腾崇拜的原因,他们就把这件器物设计成了凤凰腾飞的样子(当然,有点儿辣眼睛)。

        在展厅内有一件镇馆之宝,它不但让我感受到了古代工匠们巧夺天工的手艺,同时也让我感觉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它就是一个小巧玲珑的黄玉马。

图片发自App

        这个玉马,玉质上乘,色泽鲜亮,雕工精湛,浑然天成。最绝的是,在土里的长年累月的埋藏,使得土壤中的矿物质侵入了黄玉之内,而且侵入的部位都是一匹马应该长有鬃毛的部位,使得这匹小马栩栩如生。

        还有一件藏品,它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它的制作工艺的精湛了。


图片发自App

        在这幅描绘孔子与其弟子的《三圣图》内,隐藏着一个小秘密,大家注意画中人物的衣服。

图片发自App

        这一个个密密麻麻的,看起来如同丝线编织衣服从而形成的结一样的东西,其实是一个个汉字,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作者应该是把整篇的《论语》抄了上去。

        孔子博物馆主要展示的东西我大概给他分成了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孔子同时代的文物与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些文物,另一部分则是祭祀孔子所用的礼器,例如这几样。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个重光门据说只有皇帝来时才可使用)

        还有一部分则是孔子的后代,所留下的一些东东,这一部分也是最多的部分。其中有历代衍圣公的画像。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颜值都不咋滴高啊!)

        还有那历代衍圣公上朝所用之物。例如护板,官印,与身份证儿(身份牙牌),官补,官帽等。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最让我惊讶的,就是清代的国宴,满汉全席的那400多样餐具。在清朝,满汉全席就是国宴,不是谁随随便便就能摆,就能吃的。您得上报到皇上面前审批,批下来了,你可以摆,但也不是谁都有上报申请的资格,即使批下来了,你手里也未必有会做的人。可人家孔府还真有这资格,不但有这资格,人家家里的厨子还会做。而且更气人的是,人家连餐具都有啊!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各位啊,这还只是一部分。突然感觉到,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不光有这些,展厅内还有末代衍圣公大婚时,国民党时期的一些上层人物赠与他的贺礼。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可谓是奢华至极啊!

        我们从孔子博物馆出来的时候已是天色将晚,我们便赶往了曲阜的老城区下榻。

        我们下榻的宾馆环境还不错,文化气息很是浓郁啊!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当天晚上刘先生亲自给我们上了一堂晚课,上完之后我们对孔老夫子的认识可以说是有了进一步的加深。在辽哥的组织下,刚上完晚课对关于孔子的生平思想的知识掌握的还算新的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攒出了一个关于孔子的思维导图。

图片发自App

        这张思维导图可以说对明天的三孔一颜之行省了不少劲儿啊。

七月三十一日

        今天我们的行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三孔一颜,分别是孔府,孔庙,孔林,外加一个颜庙。

        孔子又被称为至圣先师,所以为了避圣人的讳,孔庙与孔林的匾上都提的是至圣庙和至圣林。

        而颜庙也是一样,因为颜回被称为复圣,所以颜回的庙也被称为复圣庙。

        刚一进孔庙的大门(其实也不算大门,说白了就是刚检完票),就看到了一个石牌坊,上面写着金声玉振四个字。

图片发自App

        (石牌放上面那两个看起来有点奶凶奶凶的小家伙,名字叫吼,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

        估计大家看到这坐石牌坊的时候,心里都会升起了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为啥这“玉”写了个错别字儿,难道题匾这为督察院右副都御史大人(落款,也就是山东巡抚)是个半文盲?不应该啊!

        原来人家把“玉”这个点点在中间是有寓意滴,这代表着孔老夫子的中庸之道,而金声玉振的意思就是说,孔子的儒家思想,中庸之道,是集大成的,是无懈可击的,更是振聋发聩的。

        经过这个寓意深长的牌坊之后又溜达了一会儿,变看见了由红色梅花篆写的大牌坊,上书三个字:

    至圣庙

图片发自App

        在这上庙内随处可见的东西就是碑。真是各种琳琅满目的乌龟或赑屃托着各式各样的碑。

        光这些石碑不说,但凡是来个皇帝立了个碑,就得建一个黄色琉璃瓦的碑亭。可是由于石碑太多了,而碑亭又太大,种种原因,导致出现了我国古代建筑史的一种奇观之一,名为——勾心斗角。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以上两张图就是勾心斗角,屋檐的犄角相互重叠,从而形成了勾心,屋檐的犄角相互对齐就是斗角了。由此可见,勾心斗角这个词起初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对建筑物的形容词。这个词最早是出现于《阿房宫赋》。

        还有一个地方名为杏坛,杏坛最早是孔子的讲学之地。很多人认为杏坛旁边是种了很多的杏树,所以叫杏坛,其实不然,其实杏坛旁边种的不是杏树而是银杏树。但由于孔子在杏坛讲学的讲台是个土台,所以现在不知道原址在哪,只好在孔庙之内,种上一片银杏林,在其中搭一个小台子,前头立上一个香炉,以表示这就是孔子讲学的讲台。

图片发自App

(这个就是那个香炉,古代人烧香计时,把香插于炉内,一根香烧完大约是半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小时。但现在这个香炉压根儿用不了,纯粹是个观赏性摆设。)

图片发自App

        过了杏坛再走一会儿就来到了孔庙的大成殿。大成殿的装修风格很像故宫的太和殿,只不过只比太和殿矮一点儿(皇权至上)。但大成殿也有大成殿的风格。大成殿是重檐歇山顶,外面九根龙柱耸立,用以支撑整座大殿。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个龙柱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在从前孔庙也是红色油漆的大木柱子,但是孔家的后人们,这帮绝冠天下的“啃老族”就在想,我们的祖先如此伟大,红油漆的大木柱子怎么能与之相配呢?于是就满世界搜罗工匠,定制了这一圈儿的石雕龙柱。

        但是石柱刚刚安装完,孔家的人就收到了一条消息,说是天子要来祭孔。孔家的人一下就害了怕了,因为他们怕天子看到龙柱之后震怒,毕竟太和殿都没这待遇啊。于是他们只好找出了n多条大红绸子,一层一层的把石雕的龙柱给裹了个严严实实,这才算有惊无险的度过了这一劫。

        看完大成殿我们往回走的时候,看见了一个很突兀的墙壁,转过这面儿墙,看到了这堵墙的背面儿。有一统碑与墙壁相连,上述二字:鲁壁。

        故事丹书壁经里的墙壁,指的就是这堵墙。

图片发自App

        出来孔庙,经过一条商业街就到了孔府了。

图片发自App

            孔府之内也有几处地方让我是大饱眼福。首先就是历朝帝王给予孔家的特权,那可以说是大了去了,但在孔府内只展示了清朝的。在孔府的一间房子里,摆放着孔家以前使用过的仪仗。而在这一仗中会有一些红色的牌子,上面写着一些孔家独有的特权。当我看到这些特权的时候,我可以说惊的下巴差点儿都掉了,因为级别都太高了啊,可见当时孔家的地位可谓是如日中天啊!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其中我感觉最吓人的就是赏戴双眼花翎和紫禁城走马。跟这两个比起来,我觉得世袭衍圣公反而没有那么的令人惊讶了。

        一般正常的文武百官,哪怕是亲王郡王贝子贝勒,到了紫禁城,都得文官下轿,武将下马。在当时,如果不是皇上特别的赏赐,只有当朝的状元才可以在紫禁城的指定的一条街道(故宫乾清门前面那条东西走向的长街)上头骑马溜一圈儿,可是孔家有这个特权啊!

        还有就是那个赏戴双眼花翎了,在清朝,只有皇上赏赐你才可以戴花翎,否则您这辈子也甭想(花翎就是清朝官员顶戴后方的那条孔雀尾巴上的羽毛),花翎分为三种,有单眼花翎,双眼花翎和三眼花翎。三眼花翎等级是最高的,其次是双眼花翎,单眼花翎是老末。对于一般的官员来说,除非你是对朝廷有极大的贡献,才会赏你一个单眼花翎,三眼花翎一般都是类似于功勋极大的三朝元老才会给的,就跟现在退休一样,你不但得耗工龄,还得看业绩(当然,当时压根儿就没有退休这一说,官员们都是干死拉倒,实在干不动了才告老还乡。这只是一个比喻)。而孔家可以佩戴的是双眼花翎,这可要比单眼花翎尊贵多啦,在当时可是无上的荣光啊!

        还有一个地方名叫石流。

图片发自App

        因为在当时孔家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规矩相当的多,在孔家,男子超过十一二岁就得从内院儿搬出住到外院儿去,而内院儿住的都是女眷,但是孔家之内没有水井(打井等于打孔),而孔家的用水都是长工用水桶挑到水缸里的(长工因为需要劲儿大的,所以一般都是男的),所以女眷的用水就成了一个问题(家里的男子十一二岁都得从那院儿搬出去,更别说外面的那些长工了),但是孔家的人很聪明,他们就用了这个叫石流的东西,成功从外面挑过来水,把水倒入石流,水流会自然而然的通过石流的引流流向内院儿,内院儿里也有接水的丫鬟,把水从石流的那头儿接出来,倒入水缸,而这个装置设计的最巧妙的地方在于,只有水能通过,别的东西都过不去。

        说实话,我看到这个石流的时候内心很是激动,因为小时候看过一个动画片儿叫《孔子》,而这个动画片儿的故事的发生点,就是这个石流。

        过了石流经过一顿的绕弯儿,被绕的迷迷糊糊,然后来到了后院儿。

        在后院儿的一个影壁墙的背面儿,画着一只兽类,很漂亮,当时我们全体一度认为要么是麒麟,要么就是貔貅,因为谁都想在自己家里放一只瑞兽,没人作死总想在自己家里养只凶兽。

图片发自App

        但是我们恰恰想错了,这只长得形似瑞兽的兽类名叫贪,从他的名字就能看出来他的内心贪婪无比,这幅画主要体现的是贪兽已经得到了八仙所有的宝物,又想去得太阳,可见其贪心有多么的大。那这头贪兽是怎么死掉的呢?就是一心拿着八仙的东西,只顾追太阳了,没看路,掉下悬崖,摔到海里,淹死了(他不会狗刨,而其他的泳姿,它的身体结构好像不允许)。

        在孔府内还有一个很奇特的自然景观,名叫五柏抱槐,其实就是在五棵柏树的中间长出了一棵槐树。说是五棵柏树,其实是一棵柏树,只不过是分出了五个粗支而已(但这个枝儿也忒粗点儿了,跟树干似的)。

图片发自App

        出了孔府的时候,我们一个个已经都热的下了四脖子汗了(出汗出的太多了,出汗都不足以形容汗的分量,只能说下汗了)。坐上了曲阜的旅游公交,吹上了空调一阵暗爽,然后公交把我们拉到了颜庙。

        颜庙,顾名思义就是祭拜颜回的庙。但颜回被称为复圣,且为了避颜回的讳,颜庙的石牌坊上就写的是复圣庙。

图片发自App

        我对颜回最深的印象,就是孔子对他的评价:一单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我之所以想起了这句话,就是因为看到了这个

图片发自App

(瓢饮的水据说就取自这口井,这井里现在依然有水)

图片发自App

        站在这块石碑之前,看着上面的字(虽说这个色儿有点儿让我无语),很难想象现在这绿草茵茵的草坪,曾经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破旧不堪的小巷,而且更无法想象里头住着一代复圣颜回。这个地方经过岁月长河的冲刷,已经没有了丝毫当年的痕迹,只有后人立的这突兀的一统碑,以纪念当年的往事,让人不由得感叹岁月的无情。

        在复圣庙内有一个跟现代的孩子毫无年代感的地点名叫——“乐高”(乐亭)


图片发自App

        这个亭子里的碑是由梅花篆写的,他写的其实是乐器的乐,亭子的亭,但是由于看起来太像现在的乐高了,所以一帮小可爱们就死乞白咧叫它乐高。

        这个亭子之所以被命名为乐亭,是取自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回也不改其乐”而命名的,为苏轼亲手所题写。

        刘先生还特地把这个“乐”字单择出来,给我们讲了讲。

图片发自App

        (精气神十足的刘先生在讲解)

图片发自App

          刘先生说,“乐”字其实整体就代表一架古琴。

        底下那个“木”,是古琴的琴体,这个木头是不能瞎选的,松柳榆槐大叶杨啥的是不行的,得采用上好的梧桐木才可以。

        上面两侧那两个类似糖葫芦的东东,组合起来就是篆字里丝绸的“丝”,因为在古代古琴上的弦都是丝弦,而不是现在使用的金属弦,丝弦的特点是音色柔和温润,而不是像现在金属弦音色那般明朗。

        上面中间那个“白”字,则代表了调整弦音的扳手,弦乐一般都很容易跑音,所以需要一个扳手来定音。有了这些东西就能组成一架古琴,有了古琴就有了音乐,有了音乐就可使人快乐了。

        打颜庙里出来,有些孩子就已经饿的开始滋儿哇乱叫了,本着吃饱肚子加油干的想法,我们便前往了一个十分古香古色的餐厅。


图片发自App

(虽说不是同一顿饭,也不是同一个餐厅,但是每顿饭的气氛都不亚于此,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桌每次吃饭都跟开了个相声专场一样,那乐的嘎嘎的呀,我们那桌子吃的最干净的永远是果盘儿,不要忘了我们桌子上有一个小家伙的外号,可是叫西瓜扫荡者。)

图片发自App

        这个古色古香的餐厅我十分喜欢,价格公道,菜肴好吃。因为晚上还要在这里吃,所以老师们让我们每组点一道菜。我们组点的是羊汤,受到了一致好评,哈哈哈,我骄傲!

        吃完饭后我们便回酒店,小憩了一下。我这个小憩还有点儿憩过头了,惭愧啊。

        集合完毕以后,我们便集体奔着孔林溜达了过去。

        要提起我对孔林的印象。也只有我老妈的老照片儿了。想当初我妈还扶着孔子的墓碑照了张相(想起来怪渗人的)。

      过了“万古长春”石牌坊,就看见了孔林的入口。当然啦,既然有孔庙和孔府两个前车之鉴,孔林当然不会在牌坊上写孔林啦。他是以一定会写上三个字,没错,叫做——至圣林。

图片发自App

        我本来以为孔林里跟现在的陵园一样,一个墓碑一棵树,一个墓碑一棵树,一遛儿一遛儿的。结果一进去我发现我想多了,在孔林之内,可以说是十分雅致,一片片郁郁葱葱林子里头有一位位孔家先人在此长眠,旁边苍松翠柏,可谓是风水宝地。

        在孔林之中有一个地方叫做洙水桥

图片发自App

        这个地方十分的有意西,他的石牌坊上有两个落款儿,一个是大清雍正年间的,一个是明朝嘉靖年间的。这是为什么呢?还是俩字儿——贪官。

        当时的一个官员领了朝廷的银两,奉命修缮孔林。但是呢,这些银两之中有一大部分进入了他的腰包,从而导致他目前所想使用的工程款不够用。于是他就想了一个馊主意,让工匠把这个石牌坊上的落款儿挫掉,然后再刻上新的落款儿,从而能给他省下一大笔钱。但是这些工匠可是有良心的呀,他们也恨透了贪官,所以就把这个石牌坊给调了过来,在背面儿刻上了大清的落款儿,然后把原来的背面儿朝前。当时,他们指望在皇帝来孔林祭孔走回头路的时候发现这个现象,好狠狠地惩治一把那个贪官。可是事与愿违,皇上来孔林祭孔并没有走回头路,也没有发现这个事情,可谓是相当遗憾啊!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过了这座桥,又经过了神道,溜达了一段儿时间之后,就看见了我此行来孔林的目的之一,子贡种树的地方。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最后那个楷书的楷字是这个树的名字,但在这里不念楷,念街。)

        可遗憾的是这棵树本来还活的好好的,可惜在清末年间被雷给劈了,劈死了,只剩下这个树桩子了。这棵树有一个挺感人的故事,但是我听到过两个版本,每个版本都不一样,所以我就不在此赘述了。

        最后我们终于来到了孔子的墓前。只见一个巨大而熟悉的墓碑呈现在了我的眼前,但是让我很纳闷儿的是后头还有一个小墓碑,刘先生告诉我们,这是孔子最早的墓碑之一,当时还没有被封王,所以没有现在我们看见的这个大型的墓碑,而这个大型的墓碑就是他所被封的王号。

        只见这个墓碑上用描金的大字写着:大成至圣文宣王

图片发自App

        我们全体也在墓前祭拜了孔子,我当时就想,一个仁慈的老者,思想的圣人,他的祭拜规模从三间茅草房里的一个灵位,直到与王侯将相齐平,不只是朝廷们的政治手段,我感觉更和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以及他以及其徒子徒孙的人格魅力有直接的关系。

图片发自App

        祭拜孔子过后,大家到了指定地点,清点完人数便返回了酒店休息。

八月一日

        昨天马哥收到一条任务,让我们集体攒一篇墨子的祭文,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真攒出来了,感觉还不错:

维公元2019年八月一日,岁次己亥,四维学子满怀崇敬之情,恭祭先贤墨子。文曰:

尧山巍巍,滍水汤汤

墨子降诞,西鲁山乡

布衣之士,励志自强

兼爱非攻,节用节葬

尚贤尚同,举任贤良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百工之术,皆博且广

木鸢飞天,赫赫神匠

与班对弈,救宋危亡

不战屈人,胸有锦囊

启佑后人,遗珠久长

敢求格物,惠民无疆

休戚与共,再创辉煌

是以承祭,伏惟尚飨

        早上用完早餐后,乘坐大巴赶往了腾县。到了藤县之后我们就去拜访了鲁班博物馆与墨子纪念馆。

        说实话,整体参观完鲁班博物馆,心情是较为凌乱的,因为博物馆的前几个展厅完美的展示出了鲁班在木工行业的不可动摇的地位,这从他的大厅就可以看出来。

图片发自App

        庄严肃穆的鲁班像端坐于大厅中间,上头用篆字写了四个大字,百工圣祖。

        跟随着导游的讲解。我们便开始了一个个展厅的参观。有一个展厅,他展示了鲁班发明的木工的工具,有锛子凿子刨子锯子等,每种都有好几样儿。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尤其是锯子,可以说是大锯小锯工字锯弓形锯板儿锯手锯都有。

图片发自App

        (这个貌似就是双人工字锯)

        逛完这个展厅,其实我还好,但是越往后头逛,我就越迷茫。叫什么木牛流马吧,圈椅吧,铁牌坊吧,石碾子吧,但凡是跟榫卯结构或是中国古代建筑有关的东西全摆进去了,就连故宫角楼和滕王阁也在其内。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还不算什么,最让我懵的是就连埃菲尔铁塔也在里头。我很迷茫啊!

        哭笑不得的出了鲁班博物馆以后,溜达了一会儿,一转身儿就来到了墨子纪念馆。

      进馆看见大厅内大气磅礴的墨子塑像,感觉这尊塑像把墨子一代宗师的气质很直观的彰显了出来。

图片发自App

        在大厅旁有很多伟人对于墨子的评价,更加让我对墨子的了解欲望大大增加了。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头一个展厅展示的是墨子的一些思想成就,这个不管是刘先生还是我们自己,都已经预习无数遍了。

        但等到了第二个展厅,也就是科技厅场面一度崩盘,因为对于一些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游乐场,别说他们了,我自己都有点Hold 不住了。

        其中有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在初中的物理课上都会学到动滑轮是省力滑轮儿,通过一定的组合,很轻松的就能把很重的物体给提起来,然而这个却是你坐在椅子里拉动麻绳把自个儿给提溜起来。

图片发自App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自己给提溜起来的李季润小朋友)

        这个展厅不光展示了一些有趣的实验,而且也展示了墨子在物理学方面的做出的贡献。比如说——几何、


图片发自App

        光学、

图片发自App

        数学、

图片发自App

        力学等。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倒数第二个展厅展示了一些墨子发明的守城武器和鲁班发明的攻城武器的对峙沙盘模型,场面很精彩。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最后一个展厅用一个巨幅的国画风格的壁画,讲述了墨子的生平。这种展示方法我感觉还挺别致的,很喜欢。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参观完了这两个大国工匠精神十足的纪念馆与博物馆以后,我们就去了荀子墓。大巴车行驶在柏油马路上,然后变成了乡间小路上,走着走着,又成了村儿里土路上,我当时心的话不会走错了吧?但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真的没有。荀子的墓就坐落在一个很小的小村庄里,名叫王张庄。

        给我们讲解荀子墓的,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爷爷,看样子大概有七八十岁,但是精神饱满,满面红光,光彩照人,人定胜天(这是废话)。

图片发自App

        荀子墓修得很新,很豪华,一点儿也没有文物古迹的感觉,过了状元桥,穿过神道便来到了大殿。大殿上挂着一块匾,上写:最为老师

图片发自App

        大殿大门前还有一道院门,院门上那块匾,对荀子的评价我感觉要更高,因为那块匾上写着的是:巨擘

图片发自App

        殿内供奉着荀子的塑像,以及其较为出名的弟子。其中就有秦朝丞相李斯。

        那个爷爷给我们讲了很多有关于荀子的事情,绕过大殿,我们来到了荀子的墓前恭恭敬敬的在那里祭拜荀子。

        往出走的时候,刘先生所在的前半部分队伍很正常,但后半部分队伍却是完全不正常,经常会出现一些奇怪的镜头,起因可能是因为张辽和贾思源的一张“结婚照”。

图片发自App

        然后就出现了一些奇怪的镜头。

图片发自App

        (咦?有意西!)

图片发自App

        (又是一个神仙表情,这丫头估计是乐疯了)

        大家冷静了一下后,我们便前往了台儿庄古城下榻。

        说是台儿庄“古”城,其实差不多有99.99%都是新建的。因为在二战时期的台儿庄大捷那一战,台儿庄已被摧毁殆尽。但是,由于政府支持,现在的台儿庄又重新建了起来,而且晚上的夜景可谓是美轮美奂。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其中也有许多文化遗迹,像比如说妈祖庙,在台儿庄叫天后宫,十分华丽,是清朝末年福州商人来内地经商所留下的。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那我估计有人就纳闷儿了。福州人一般都是走海或者走河运到各地经商,他是怎么到的台儿庄的呢?

        是因为京杭大运河改道流经台儿庄,从而导致台儿庄发展昌盛,在清朝乾隆下江南时,远远的见过台儿庄,深深地被这个庄子的繁华所震撼,于是提笔写下了:天下第一庄。

        这块匾现在依然悬挂于台儿庄内。

        说到京杭大运河的古河道,就不得不说管理这段河流的河官儿,在台儿庄相关的博物馆内展示了古代河官的官袍与顶戴,但让我很迷茫的是,这个官袍的补子是一品大员的补子,但顶戴却是五品的。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台而庄内还有许多别的有意思的博物馆,我印象比较深的是那个酿酒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展示了古人酿酒的全过程。其中有一个工具让我很感兴趣。他名叫甑锅。

图片发自App

        它的作用俩字儿——蒸馏。第一遍蒸馏出来的是水,第二遍蒸馏出来的就是酒了。

        提到台儿庄就不得不提抗日战争中的台儿庄大捷,这场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是先辈们用生命换来的。因为当时两军人数差距我方占优势,但是装备太差了。咱就拿一样东西来说。

图片发自App

        这两件的钢盔就是在台儿庄大战中所使用的。大帽檐儿的是我军所使用的,而那个比较高的则是日军所使用。首先,日军的头盔设计能更好的包裹住脑壳,这样头盔不容易松动,使士兵的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最坑人的就是这两种头盔的质地。我军所使用的是英式装备,而英式装备的头盔的表面是镜面儿的,这玩意儿它反光在太阳底下,而日军头盔表面是磨砂的,不反光。所以日军要想瞄准我军的士兵,很是容易,但我军想要瞄准日军,可以说是费死老鼻子劲了。

        再加上武器装备更为悬殊,他从而导致了那场战斗极其的惨烈。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台儿庄大战双方武器装备对比)

        我们的晚饭是自己在台儿庄内自行解决,我带着李恩岳和陈天宝吃的可嗨了,可惜有的人却吃的有点儿亏,没怎么吃上当地的特色美食,有点遗憾啊!

        把所有事儿都忙完了大家也就各嗨各的了,累了的也就睡了。

八月二日

        今天是闭营仪式,每个组都做了一张其大无比的思维导图,有的组还做了手抄报。各组的同学都拿着各自的作品上前汇报展示,可以说结营仪式空前成功。

        刘先生上前做了这次游学的总结,大家伙也各自上前说了自己的感想。辅导员也上台表达了自己这几天来与大家相处的感悟。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最后大家可以说是依依惜别,甚至还约定下次游学再一起同行。

      在反回北京的火车上,我打开了这次游学,我所赢得的一个小小的奖励——鲁班锁(只要参与了辩论都会有一个鲁班锁),子子细细的研究了起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拆开了。

图片发自App

        但让我崩溃的是拆开之后我发现我好像拼不上了。哎,没关系,等着以后再说吧。

        这次游学可以说令我受益匪浅,不但收获了友谊,同时也收获了成长,并培养了我的责任感,这是与上次我去山西游学完全不同的收获。真是每次跟着刘先生出去都会有不一样的惊喜呀。真心期待与刘先生下一次一起,再次启程。

———————————————————————————

        以上便是我这次全部的日记,收获巨大也令我成长了很多。真心希望刘先生身体健康,能再次带领我们一起游学。部分照片儿取自郝老师和群内家长,在此一并谢过啦。

                                          2019年8月7号    七夕节

                                                      曹贺森(曹易)

                                                        于家中整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儒行齐鲁”四维国学游学夏令营回忆日记——曹贺森(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