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与梦想之间,来一场日久生情

  两三年前,在临近大学毕业以及毕业后的一年里,常常听人问起:我不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怎么办?

  那时候,偶尔会有年过三十的“前辈”恰好听到我们的讨论,以一种无法理解的眼神看着我们,轻哼一句:“你们想这些有啥用?”我们同样以无法理解的眼神望着他。

  转眼间,我们已经成为临近三十的中年90后,现在回想当初“前辈”的眼神,也许算是明白什么叫做“有啥用”了。

  仿佛昨天还看着类似于“职业前五年,决定一个人的职场地基”这种披着干货皮的鸡汤,今天就已经是毕业第五年。

  这几年,再也不见有人问“我不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怎么办?”了。

  有的人真的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条路,正在勇敢地走下去;有的人依然没有找到所谓的“梦想”,但已经放弃了寻找;有的人内心其实还在纠结着,但是以自己的年纪,“我的梦想是什么”这句话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问出口。

  对于多数普通人而言,由于我们所能认知和尝试的事情少、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和体验也相当局限、过去的教育、自己的思维方式等各种原因,几乎不太可能对什么事情一见钟情而产生梦想的火花。

  很多人来不及对“梦想破灭”这件事惆怅忧伤,便立刻主动或被动地卷入竞争的绞肉机,大家不再懵逼地问“梦想是什么”,身边人都在急吼吼地追问“怎样能挣钱”。

  对,挣钱是人生要务,不管有没有梦想。有梦想的人要赚钱养梦想,没梦想的人要赚钱养活自己的存在。

  无论你是朝着理想主义绝尘而去,还是融入世俗红尘珠圆玉润,我觉得都是很难得的幸福。而那些内心依然纠结的人,就活得很辛苦了。他们还是不甘心委身于自己无法选择的人生,但对一切又无能为力。

  以理想主义的标准来看,这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无法触摸到所谓的梦想,大概可以描述为那种我愿意付诸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我坚定要把这件事持久做下去的事情。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会过自己的无法选择的人生,一个毕业五年的人不应该继续惦记那如绚烂如烟花的梦想,就像过了30 的人也别想着再邂逅17岁的那样的脸红心跳。

  其实很多人都会发现,越长大选择的空间就越紧缩。

  当你还是大学生的时候,去好几个天差地别的公司实习,周围人都会给你点赞,觉得你勇敢、有想法、有活力。

  当你刚毕业的时候,频繁跳槽也不会被人过于诟病,年轻人嘛可以多尝试尝试。

  但当你毕业两三年后依然没有定性,不在某个行业开始扎根,不把某项技能走向专精,没有一件自己打算长久做下去的事情,周围人可能就会感受到你身上不靠谱的味道扑面而来。

  给自己选择一条路是件紧急重要的事情。你当然可以做着一份感觉还行的工作继续迷茫,但是这就意味着:

  1、当工作遭遇打击和不顺,你没有力量支撑,容易放弃,这可能导致不理性地轻易跳槽,轻易跳槽之后又会面临收入断裂的压力而仓促选择,仓促选择带来的结果可能是再次放弃。

  2、你会很容易被诱惑。这世界上睁眼一看到处都是比你光鲜、挣钱丰厚、成长迅速的人,你会想着:我要不要也走那条路?一旦你轻率地被诱惑,迎接你的就是巨大的失望,看看涌入自媒体写作的人有多少人真正挣到钱就知道了。

  3、你无法全情投入地努力。因为你都不确定你是否会坚持走这条路,你怎么可能全心全意呢?这就像一个男人都不确定自己想不想娶一个姑娘,你说他会对她全情投入吗?

  (然而,说实话,我还是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我甚至没有把一份工作坚持五年以上的勇气和底气)

  到这个时候,必须舍弃一些脆弱的完美主义和理想主义了!关于这件事,众多个人成长导师和职业规划师已经给出了相当明确的思路:

  1、认知自己,回忆自己曾经做得最棒的事情是什么,提炼出其中的特质和能力;回忆自己曾经做得最糟的事情是什么,提炼出其中的特质和能力。

  2、选择职业,结合自己能力、学习专业、现有工作经验,最好能包进“最棒”的那些能力,避开“最糟”的那些能力。

  3、选择行业,如果没有自己特别心仪的行业,那就选择发展处于朝阳期且自己相对最不讨厌的那个。

  4、带着自己的以上思考,找靠谱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进行咨询。(如果你比较确定,可以省去这一步,但如果是为了省钱,可别傻了。)

  选定一条路之后,踏踏实实、心无旁骛地走下去。一旦目标明确,你会发现方法和信息都很容易获得。

  一旦明确目标,你不会再吝啬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也不会舍不得为成长花钱,因为你知道你的投资落在了自己想要的事情上。

安下心来,坚持好最初的那段时间,努力带来的正面反馈来得不会太晚。人终究会爱上那件自己做得非常好的事情。

你可能感兴趣的:(愿你与梦想之间,来一场日久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