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史》| 发达国家高工资体系带来的优势

整理|星原结伴

工业革命

1.

高工资水平有助于经济增长,因为高收入有助于人们保持健康,并且有利于普及教育。在劳动者只获得最低生活开支的情况下,国家缺乏经济激励,虽然人们强烈希望每天的工作能带来更高产量,但由于劳动力十分低廉,企业没有动力来发明或采用新的机械设备以提高生产率。

工业革命是高工资水平的结果,而不仅仅是原因,高工资水平促进了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一直在拓展世界技术的前沿领域,比起其他国家通过引进技术来追赶领头羊,创新者的脚步总是要缓慢一些。

为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能率先在英国完成?蒸汽机很早就已经出现,欧洲各国对于发动机的科学原理都有所了解,但最终是英国完成了蒸汽机的研发,因为只有在英国使用蒸汽机才有利可图。因为英国有着成熟的高工资经济体系,高工资经济体系,主要通过技术革新来节省劳动力,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英国的高工资和廉价的能源经济,使得英国企业可以通过发明并使用新技术来获取利润。

解释工业革命为何发生在英国?最重要的就是要说明为什么英国的发明家肯花费如此多的时间和金钱来进行研发,他们的各种想法能用于实践,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他们发明的机器可以通过增加资本投入来减少劳动力,在劳动力成本较高,而资本价格较低的地方,也就是英国使用这些机器有利可图。因此以机器生产代替劳动力生产的工业革命发生在了英国。

当劳动力价格十分昂贵的时候,才值得额外投入这么多资本来发展工业技术。在西方国家的发展过程中,高工资水平促使人们发明各种节省劳动力的技术,而这些技术的使用又推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继续上涨。

相反,工资水平较低、劳动力廉价的国家工业很难有发展。引进先进技术和创新投入的大量成本远远高于劳动力成本。在工资水平较低的国家,相比雇佣廉价劳动力,投入大量的资本引进工业技术和创新技术就显得很不划算。著名的富士康工厂,以招收全国各地廉价劳动力而出名,中国智造,靠廉价的劳动力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

2.

这么说?工资水平较低、劳动力廉价的国家就真的很难发展工业了,六七十年代的日本走出了一条与高工资经济体系国家完全不同的路。

以日本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为例,西方国家的工资水平远高于日本,因此西方的技术设计使用了大量资本和原材料以节省劳动力,然而这一思路并不适合日本,最终会导致成本过高。一些国家继续使用不适合本国国情的西方技术,但日本人采取了更富创新性的应对措施,他们改进了西方技术,使其在低工资水平的经济体中也能带来收益。例如,同样使用源自欧洲的机械设备,但日本的机器由木头支撑,而不是通常用的金属,并且他们使用人力推动曲柄来作为产生动力,而不是使用蒸汽机。通过对西方技术所做的改进,减少了昂贵的资本,代之以大量廉价的劳动力,适应了本国的发展要求。在低工资水平下,日本企业力求节约原材料和资本投入。

另外,日本并没有把外国投资作为引进西方技术的重要渠道,日本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部门来仿制,并改进西方技术,使之适应日本国情。日本认识到,外资总有一天将会对本国的创新性产生阻碍。本国没有真正的技术全靠进口,工业很难发展。

发达国家的高度机械化在工资水平较低的国家很难实现。

就说为何中国很难发展像澳大利亚那样大规模经营,高度机械化的农场?大规模经营的农场主可以得到廉价贷款,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在这一过程中付出再大的是小规模经营的农民,他们往往会丧失自己的土地,农业机械也减少了工作所需的人手,中国避免了此类冲突,中国的土地集体所有制确保了权利平等保护了小规模的农业经营在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资本稀缺的情况下,这一做法更为合理。

3.

工业革命带来国与国之间经济差异扩大,比较英国和印度的例子。

英国制造业效率提高,而印度没有取得同等进步,这必然加强了英国生产者的竞争力,同时削弱了印度生产者的竞争力,反过来印度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优势增加,而英国的农业优势则减少,优势的变化,意味着工业革命带来的不均衡的生产效率增长,将会使工业生产在英国取得进一步发展,而印度将出现去工业化的情况。英国向印度出售工业产品,廉价的英国工业产品,抑制了印度的工业化进程。印度则只能向英国出售农业原材料。这种不均衡的经济发展。给印度带来的是巨大的创伤,本国的工业化、制造业毁灭殆尽。

经济强国的发明家试图减少需要支付高工资的劳动力,而他们发明的机器设备进一步加强了富裕国家的竞争优势,同时贫困国家没有得到任何的好处。例如某种机器能够大幅提高生产率,但是需要大量的投资,在发达国家因为工资水平很高,使用这种机器有利可图,但对于贫困国家低工资水平而言,这种机器并不合适。

4.

贫困是一种恶性循环,因为低工资导致出口产品价格低廉,反过来低价格又进一步压低了工资。当地的低工资意味着采用机械技术无利可图,因为这种技术只有在提高工资的情况下才会被采用。相比高成本的技术投入,雇佣廉价的劳动力才有利可图。

贫困本身就是战乱的原因之一。低工资导致战乱,或者反过来又限制了经济发展,从而导致低工资,这是另一个版本的贫穷困境。

对于弱小贫困的国家,如何追赶像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发展脚步?从李斯特的标准发展模式到苏联的大推进式工业化。

李斯特的标准发展模式:一、废除内部关税并改善交通条件,建立大规模的全国性市场。二、征收外部关税保护尚处于婴儿期的工业,抵抗来自英国的竞争。三、成立银行,稳定货币,提供商业资金,促进创新,促进工业化发展,支持投资。四、建立大众教育体系,加快新技术的采用和发明。

李斯特的标准发展模式很好的为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提供了指导。使得它们迅速追上与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差距,世界格局由这几大帝国所把持着。

大推进式工业化。不再根据本国的要素价格,也就是现有的工资水平调整现代技术,而是大规模的采用最先进的资本密集型技术。也就是通过大规模资本密集型工厂的生产,做到成本最小化。中国早期的5年计划时期,借鉴苏联模式,鞍山钢铁厂,沈阳第一机床厂,还有中国石化等,都是大规模资本密集型工厂企业。

像70年代的日本,采用高度资本密集型生产的办法创造出了世界最有效的汽车产业,因此日本可以在支付高工资的同时保持产品的价格优势,这个办法由国家计划调控制定规则,实现大规模,高科技,高度资本密集。

贫困国家要想缩小差距,一定程度要靠大推进式工业化。富裕国家的人均收入以每年大约2%的速度增长,因此其他国家必须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才能缩小差距。如果亚洲和拉丁美洲等许多贫困国家要想在60年之内赶上富裕国家,就必须保持人均收入每年4.3%的增长率,要想做到这一点国内生产总值必须连续60年保持至少6%的增长速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全球经济史》| 发达国家高工资体系带来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