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说我的看法:
关于孩子学习成绩这件事儿,分数只是一个结果,
终将有一天孩子再也不用像学校里一样参加考试,但是这个过程中所炼就的优秀品质,将会受用终生;
比起那个考试分数,专注,信心,创造力和稳定的心,才是真正的本事。
我们每个人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并且以爱的名义为孩子做了很多:
从孩子一出生就给他足够的食物,拥抱和玩具,
我们为他提供了以我们所能最好的教育,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成功快乐。
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原来在这个冷暖温饱之外,还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心世界,一个广袤无垠的世界,
而我们对此知之甚少,尤其是当孩子背上小书包,当那个叫做成绩的微妙的东西出现的时候。
我们再也无法仅仅满足于孩子只是健康快乐,孩子你将来要在社会上生存,没有好的成绩怎么能考上好的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怎么会有好的工作,而工作是你生活的一切支撑。
于是,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桥段:
孩子就是拖拖拉拉,半小时的作业量他需要花三个小时才能完成,
妈妈急得上蹿下跳:"为什么你就不能快一点完成作业,为什么你就是不听我的?"
孩子也发出呐喊:"为什么,我的作业总是没完没了,为什么我写完老师布置的,你还要给我额外布置一堆,我就不要写!"
班里60个同学,有考满分的,有考八十多分的唯独我的孩子考了59分,
妈妈的内心顿时奔溃:"我一天天的辛苦赚钱,给你买这买那,你对得起我们吗,你让我太寒心了!"
孩子愧疚的心也溢于言表:"对不起妈妈,是我不好,是我不争气,是我该死,我是个笨蛋。"……
我们总是陷入这种无明的焦虑和恐惧里,不能自拔,我们一遍遍的向孩子索要"孩子你要听我的,孩子你要符合我的期望,孩子你只能好不能坏"。
孩子在我们的情绪里浮浮沉沉,曾经明亮的眼睛变得混然失色,内心有时彷徨,有时忧伤,有时愤怒,有时压抑……
昔日母慈子孝的温情画面再也看不见了,代之以木然,隔阂与对抗,殊不知,孩子就这样跟我们渐行渐远,对学习更是深恶痛绝。
除了学习成绩,生命还有一个远比学习成绩更重要的课题,那就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而这个我们与自己的关系起先是我们的母子关系:
妈妈是我看自己的眼睛,妈妈怎么看我,我就会怎么看我自己,
妈妈觉得我很好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很好;
妈妈看我时皱着眉头,我就觉得自己哪里有问题。
妈妈接纳我的地方我也接纳我自己,妈妈嫌弃鄙夷我的地方我也巴不得赶紧"杀死"它。
你想要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一个自我接纳度很高,人格圆满的孩子,才是一个内心有力量,敢独自走向世界的孩子。
那么通过学习这件事,我们怎么样帮助我们的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关系?
如歌中所唱"如果我能看得见,生命会完全不同,可能我想要的,我所爱的,全都不一样……" ,对,去"看见"吧:
当我们看见那个没有考好的孩子时,是否可以试着看见他"好的,不容易"的部分,给与嘉奖,让他在学习这件事上保持信心和热情呢?
"孩子,这道题是很需要细心的能力的,恭喜你,你答对了,妈妈看到了你细心的品质"
"孩子,这道题你没有答上来,不要紧,答不上来,不是你笨,而是说明你需要在这个知识点上下功夫。"
"孩子,你这次没考好不代表下次也考不好,你下次考不好,不代表你永远考不好,你永远考不好,不代表你这个孩子就不好,你很好"
……
永远不要忘了,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动摇孩子"我很好,我很棒,我是被爱的"的圆满天性,这是一个人全部的安全感来源。
当我们这样去"看见"孩子的时候,孩子在学习面前是轻松的愉快的,他在学习这件事上是有成就感和把控感的,
于是,学习再也不是很沉重的存在,而是体现快乐和自我价值的渠道,他会在学习上迸发出更大的潜力。
同样是那个孩子,却因我们看他的角度不同而变得不同,他通过学习这件事,建立了很好的自我评价系统,他跟自我的关系是接纳的和谐的,不会因为分数的高低而变得浮躁或贬低自己。
我们期望孩子成绩好,最终希望他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而还有什么比一颗自信健康和谐的心,更有价值和意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