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得到]App体验报告

消费降级的焦虑,促使人们不断去寻找迭代自己的出路。[得到]就是赶上这一波知识付费的大潮,发展起来的产品。由于一直有着这种刻板印象:“标准中产的生活姿势,包括在地铁上打开得到,抽空获得满足感”,我一直没有下载这款App。这是很典型的一种用户思维。

今天用产品思维重新审视这款App,发现了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一、产品名称

得到

版本:5.0.4

二、产品是什么?

1、产品满足的需求

提供最省时间的知识服务,利用碎片时间获取高浓度知识。晨起、睡前、通勤路上,每天20分钟,都可以享受[知识就在得到]的感觉。

2、产品亮点

(1)随时听、智能推荐听书功能,让你根据自己的使用场景选择收听时间,随时随地可以收听内容;

(2)每日课程表:推荐每日最新课程,让用户即使了解最新课程动态消息。

(3)不同学院和勋章的图标带来进阶满足感、学历认同成就感。

三、目标用户与典型场景

1、目标用户:

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知识水平与能力的中产阶级

2、典型场景:

(1)场景一: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小何正在找工作,但他所从事的专业太冷门。感到迷茫的他主动获取知识意愿较为强烈,想要获取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于是小何就下载得到App,购买了精品课程,利用充沛的课余时间在图书馆充电。

(2)场景二:琪琪是一位刚生完孩子休产假的妈妈,每日照顾孩子的压力和害怕被同事赶超的担忧让她感到焦虑。平时在喂奶做家务的间隙,她会抽空用得到App听一些亲子教育或家庭理财的课程。

(3)场景三:老李是年近四十岁的技术主管,位置高不成低不就。迈入职业瓶颈和中年危机的他,利用通勤路上、午休时间、睡前等碎片化时间在得到上学习,缓解知识和职业发展焦虑。

四、关键功能与描述

主打功能:

电子书:市面精品书籍,内容偏向金融、管理、互联网。

得到音频:把一本书的精华用20分钟音频展现出来,“每天听一本书”,满足碎片化学习的需求。

精品课:面向想快速获得某种领域知识的人群,内容少而精。

五、运营方法

1、产品开始阶段

2015-11罗辑思维推出新产品“得到”。

2016-01罗辑思维跨年演讲:2016年,做时间的朋友

初始阶段大部分是从“罗辑思维”中来的用户,更在乎核心用户的沉淀,所以没有刻意安排运营来扩大用户量。

2、产品成长阶段

2016-03Papi酱获1200万元投资,由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联合注资。

2016-06罗辑思维推出《李翔商业内参》《5分钟商学院》尝试自媒体内容输出。

2016-10 vivo宣布和罗辑思维跨年演讲合作20年。

与Papi酱的投资信息吸引了年轻用户,扩大曝光率。并推出《李翔商业内参》、《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等专栏,利用大V的号召力拉新促活用户,向知识付费盈利转化。

3、产品成熟阶段

2017-03罗辑思维停播更新,音频节目变为日更,只在得到app上进行更新。

2017-04 罗辑思维罗振宇于锤子手机罗永浩展开9小时访谈节目,罗永浩入驻得到app订阅专栏。

2017-12 罗振宇2007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演讲内容于音频形式更新在得到app中。

不断通过运营增加用户曝光率和拉新,通过头部内容创业者引起的刺激,用个人IP导流。同时包装新知识,引出新焦虑感,为得到app带来更多的用户转化。

六、竞品分析

FM类:

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FM……有声内容类型丰富,同时还有娱乐性质(比如音乐/电台)内容,大量免费作品可供选择,受众更广。满足情感诉求,但在知识垂直细化上稍弱。

听书类:

懒人听书、宜搜小说……内容以网文小说、泛知识类书籍为主,产品内容丰富,用户选择空间大。但耗费时间长,无法满足碎片化需求。

而得到请来了各行业垂直领域的KOL,从书目推荐和内容提炼上都以他们为主导,虽然保证了专业性,但也造成了内容观点太过主观的问题。

付费类:

小密圈、分答、在行……以用户一对一的咨询为主。侧重个人路径规划发展,在后续跟进方面还是空白。虽然得到买的不是专家回答,但它精准利用知识焦虑,售卖你当下最需要的课程。

得到把三者交叉在一起,发挥长处。

七、总结

作为一款知识付费产品,得到的核心卖点就是提供浓缩精华的优质内容,“得到”在这点的表现上有罗振宇个人的IP背书,同时也邀请了许多各个不同领域的KOL坐镇,不仅如此还有专业团队负责审核校对,在垂直领域下不断深入,推动内容生产高质化、规范化和权威化。但在垂直深入的同时也注定了会是一款小众产品,用户更偏互联网、商业、科技领域的从业者和爱好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得到]App体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