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梵高手稿》:我渴望梵高似的灵魂,热烈而孤独,善良而痛苦

我沿着愚园路闲逛着,不时被街边精致的西式小洋楼吸引着,举起相机不停地按下快门。下午五六点了,热气慢慢在空气中消散,慵懒的金黄光线泻落茂密葱茏的梧桐,斑驳的团团树荫交错,树影渐渐拉长,不知不觉,影没有了,阳光已经转向地球的另一边了。夜色渐浓,惨白的灯光异常耀眼,像要把夜色驱赶似的。我累了,想找个书店坐坐,养养神,读读书。于是,我来到了言又几书店,买了一杯意式浓缩咖啡,转悠着寻找一本书,消磨消磨时间。恰好,一本叫做《梵高手稿》的封面吸引了我,封面是梵高的自画像,眼神是墨绿色的,脸部如红黄相间,整个画像给了我无比热烈的视角冲击。之前了解过梵高,他生前穷愁潦倒,却把所有的热情都投入画画,即使这样,他仍然没有成功,生前只卖出一幅作品,最后在金黄的麦田里开枪自杀。我知道他的《向日葵》,还有《星空》,我对他的了解仅此而已,我还没有全方位的了解他和他的作品,也没有读过他留下的任何文字。所以,当看到《梵高手稿》时,我心中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我想通过梵高的亲笔信,了解这个了不起的伟大艺术家。我翻开扉页,便被梵高朴质的叙述和真情所打动了,我一页接着一页的读,那一段段善良的字句,和大量梵高的钢笔素描作品,这是他写给弟弟提奥的亲笔信和绘画手稿。我彻底被这本书吸引了,书店打烊时间到了我都不知道,还是店员提醒我,才不舍的放下书,整本书将近四百页,我读了一百页左右。出了店门,立刻写下了一段话:

“梵高真是善良啊,对底层人群始终充满关怀,他画农民、工人和船员,都投以同情的画笔。他不断绘画,只为提高自己的技巧,只为画出更好的画,因为没有钱,他不得不节省,他不断写生,生活困苦,他越加投入绘画,他不被人理解,感到被孤立,他仍能释怀,他说他把灵魂和生命给予了绘画。他真是幸运呢,有一个时时关心他的弟弟提奥,并提供帮助精神的支持和经济的帮助。可以说,梵高是一个热爱阅读的人,更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生活的人,他常常外出写生,就是在捕捉那种打动心灵的美好情感,或者把自然的美好留住。除了画画,梵高的文笔真的好,写人绘物都非常传神!”

我的心已经被这本书俘获了,心里时时念着,一定要读完啊。刚好今天有空,便和朋友约好去稻城书店看书,我在稻城书店呆了四五个小时,读完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朋友要回去了,可是我还是念着《梵高手稿》,便让朋友独自回去。我一个人又来到了言又几书店,迫不及待的在书架上找到《梵高手稿》,努力回想之前读过的内容,并开始认真的阅读了起来。他的信还是一如既往地向弟弟汇报他的绘画,他用钢笔把他近期画的绘画作品素描在信纸上,信的内容是介绍画这幅画的内容,包括他在哪里画的,他为什么画这幅画,他画这幅画有那些期待,色彩和线条如何,他有那些收获和期待。我惊讶于他的文采,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活生生再现了画中的一切,而他对于色彩的描绘,让我第一次知道了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的颜色。

梵高一生都在漂泊,伦敦、巴黎、海牙、家乡、法国南部,他每辗转到一个地方,立马会被这个地方的自然风光和底层劳动者吸引。他常常身穿破旧且涂满着颜料的外套,穿行在街道、海边和农田,为了捕捉最美的景和最感人的人。世人对这样一个外表邋遢的人,经常投以鄙夷的眼光。对于世人对嘲笑和讥讽,梵高怎么会在乎呢?他只关心他眼前的风景和画笔下的人物,他用充满着热望的眼睛,观察着光线的变化,以及人们的辛勤劳作,心里总是想着如何描绘出他想要的作品。除了绘画,还有什么能占据他的一颗心呢?他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多次提到只有画画能让他享受自我,他自由自在的画画,没有什么比得上这件事了。

梵高画每一幅画,总是投以最真挚的情感,除了追求技术上的精进和色彩搭配的协调,他的画总是给人以情感的冲击。金黄的麦田,蔚蓝的天空,烈焰般的太阳,鲜艳夺目的向日葵,这是梵高最喜欢画的自然之景。蓝和黄几乎是梵高画画的主色调,对于色彩,梵高的感受力是敏锐的,运用也是大胆的,不拘泥于传统,而是创新,独具一格是梵高绘画生涯的注脚。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外出写生,亲近自然,他观察自然常带人的情绪,投以人的情感,所以他的画具有人性。在现实生活中,他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常常痛苦不堪,于是他对自然无比热爱,因为自然不会有欺诈,不会有鄙夷。不管是在荷兰、伦敦、海牙、法国南部,他都陶醉于自然中,进行大量的写生与创作。

“我必须兢兢业业地在画布上耕耘,就像农夫在他们的土地上耕耘一样”,梵高在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如是说。这段话体现了他孜孜不倦地努力提高绘画技巧,以及他常以底层劳动者为自己的画画题材的事实。自从二十五六决定以画画作为毕生的追求以来,他不断进行大量写生和素描,精力集中在透视法、色彩、背影和人物造型上精进,无论生活给予他多少无尽的磨难,情场失意、与朋友反目,还是疾病复发,他都在画。尽管他生前的作品不为人赏识,也没有使他摆脱贫穷的生活,他还是不断给自己打气,相信总会好起来的,信中多次进行这样的自勉。画画已然成为梵高生命的一部分,而他的生命底色是热烈的、燃烧的,所以,他有多爱自己熊熊燃烧的生命,他投入画画的力量就有多强烈,梵高的画就是梵高灵魂的投射,孤独而充满渴望。梵高许多名画,都是自然之景色,都是他长期不断提升绘画技巧,并把他一个孤独热烈的心投以画画的结果。除了自然,他还善于画人物,忧郁寂寞的自画像,麦田中的收割者、吃土豆的人、纺织工人、以及播种者,都是社会底层人物,他说这些人比城里的绅士小姐有魅力。这是善良,是一种人道关怀,是一种同情弱者的悲悯心。他赋予底层劳动者以本色,农民有大地的褐色,工人有劳累赋予的疲倦面容,他自己则有理想主义者的渴望和挣扎。

梵高自从下定决心以画画作为自己的事业以来,就从未动摇过,一直在画画的道路上探索,大量的户外写生和素描,不断探索人物造型、色彩、光线和背景,不断向米勒、德拉克洛瓦等前辈学习,都为他生命最后几年的旺盛创作打下来基础。就梵高前期的作品而言,梵高算不上天赋异禀,他靠着的坚定的信念,狂热的创作热情,最终成为了一个为后人敬仰的伟大艺术家,而其中经历的心酸和苦楚,都可以从梵高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中了解到,自从他以画画为事业以来,直至自杀,他把自己的全部热情都投入了画画,尽管他不为人赏识,尽管他的生活总是磕磕绊绊。

如果一生勤勤恳恳就能作出自己的一番事业,那么世界上成功的艺术家何止千万。梵高除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外,还与梵高的经历和心灵相关。他一生穷愁潦倒,像一个无根的漂泊者,正是独特的人生经历,使他无时无刻不处于痛苦的挣扎中,与俗世抗争,与贫穷的生活抗争,与失败抗争,自从决定以画画为自己终生的追求以来,就陷入了不如意的俗世中,就在不断抗争着。在这样的处境中,他把自己所有的热情都投入画画中,画画是他与世俗抗争的方式,更是自己活着的意义所在。梵高是善良的,他的画画题材大多是底层劳动者,只有富有同情心的人,才会关心弱者。而他一生都酷爱自然,常常以一颗孩童的心灵观察自然,所以,梵高是单纯的。尽管梵高善良、单纯,可是世俗几乎容不下他,所以,他的生命底色也是孤独的,他常常像一个孤魂野鬼,在金色的麦田里留意光线的变化,在街市观察底层劳动者的辛苦劳作。俗世的苦苦挣扎,与内心的孤独无依,再加上孜孜不倦的努力,造就了梵高独特的艺术魅力,热烈、孤独、富有积极向上的生命力。

我是晚上七点一刻再次来到言又几书店的,接着上次的未读完的一百页开始读,便一发不可收拾,梵高的信像磁铁一样强烈地吸引我,仿佛内心深处有灵魂在呼唤:我必须要读完,我必须要了解这颗滚烫的心灵。他缘何决定画画,生前不被人赏识,死后却成为人人推崇的艺术大师?他缘何自残,割下自己的耳朵,他又缘何自杀?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画出《向日葵》那样如烈焰的勃勃生机,《星空》那样绝美如天堂般的夜空?当我知道他几乎是坚持不懈的自学成才时,我羞愧了,我既然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却是整日浑浑噩噩,颓废而不知进取。当我读到他多次为自己打气自勉时,我知道了他渴望被人认可的无奈心情;当我读到他不被人理解,而全身心投入画画时,我知道画画已经融进了他的生命;当我读到他疾病复发,仍然画画时,我感受到了一个灵魂的颤动。我读着梵高的亲笔信,我与这个伟大的心灵是如此接近,他热烈而孤独,善良而痛苦。当我翻到《向日葵》那一页时,我哽咽了,啊,这是神的杰作,上帝在这幅画面前也得俯首称臣。我在两小时的时间里,数度不能自己,滚下了一行行热泪。当我合上书本,我的心复杂极了,有时像是走出死亡沙漠的狂喜;有时像是独困秘室,快要窒息,濒临死亡;有时像是梵高直接附体,变得热烈而孤独,善良而痛苦。十点了,我走出言又几书店,沿着长宁路漫无目的走着,心里全是梵高,梵高朴素而真挚的信,梵高热烈而孤独的画,还有梵高如火般的生命热情。我从苏州站坐地铁三号线到虹口公园,一路上,我想的是梵高的一切;睡觉时,我想的是梵高的一切;梦中,我想的是梵高的一切;第二天,我想的是梵高的一切。一连很多天,我都沉浸在梵高的世界里,没有看书,没有看电影,也没有听音乐,工作时我也是怅然若失,像着了魔一般。自从我有独立意识以来,这好像还是头一槽呢,被一个善良的灵魂深深吸引着,不能自己!

我承认,我是一个如梵高的漂泊者。可是,我不满于此,我渴望梵高似的心灵,热烈而孤独,善良而痛苦!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梵高手稿》:我渴望梵高似的灵魂,热烈而孤独,善良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