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冷冷的分享

梁宁在《产品思维30讲》中,谈到“机会判断: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指出个人在职业选择方面,核心问题是,其所在行业所附着的经济体,究竟是在快速崛起?还是在快速崩溃?

你所选择的工作,是行业上的一个具体的点,如果行业所在的领域,也就是“面”已经颓势尽显、增长速度缓慢,那么即使你再努力工作,个人发展速度也是极为有限的。

如果行业所在的“面”,所附着的经济体,是快速崛起的,个人身上同等的能力,所创造的价值会被放大很多倍。

打颗大家熟悉的栗子:在新华社工作的六神磊磊,和写「六神磊磊读金庸」公众号的六神磊磊,同一个人,同样是写作,呈现出来的价值,差了多少倍?

同等的能力,个人的发展速度,会因为所在行业、行业发展趋势的不同,而呈现指数级别的差距。

/ 03 /

你在做职业选择的时候,要看到你切入的点是在一条什么样的线上,这条线在一个什么样的面上,以及这个面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体上。悲催的人生,就是在一个常态的面上,做一个勤奋的点。(梁宁《产品思维30讲》)

也许你会说,前文提及的两人,差距的根本在于所学专业不同。对,但不全对。毕业后从事的工作,与自己大学所学专业有紧密关系,这自然没错。

但你的过往经历,包括学习、实习、实践活动等,在哪方面积累了经验,在哪方面展现出了一定程度上的优势,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决定权。

/ 04 /

我的本科同学,虽然都是学的化学,但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各不相同:公务员、化工企业、读博搞科研、私募、房地产……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这几种方向的职业前景,每个行业的收入上限、发展上限在哪里?行业的收入和发展的平均水平是多少?

有的行业的下限,甚至直接就是某些行业的上限。即使你做了鸡头,还是不如人家凤尾。

虽说360行,行行出状元。但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很难超过自己所在行业的上限。用平均水平来进行衡量和考虑,进行选择,也许是更为理性的决策。

 

/ 05 /

如果大学所学专业的各类对口工作,所附着的经济体,一眼能够看到上限,而你的志趣又不在此,想在比较现实的层面得到更好的发展:更高的收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那么大学期间能够做出改变的选择还是比较多的:转专业;辅修双学位;跨专业考研。

或者本科期间就积累相应的实习经历,考取一些证书,毕业后能够从事心仪行业的机会,更大一些。

比如我学哲学的朋友,毕业后并没有成为一个哲学家,而是在房地产行业做策划,目前年薪还蛮高的。

哈工大化学本科的同学,研究生去了北大化院,读书期间就在学习理财类知识,也有很多实践,毕业后去了私募;他亲哥哥在北大物理系读研,毕业后去了证券公司。

 

/ 06 /

但同时要注意到,每个专业所能从事的工作,都是多种多样的,所在的“面”附着的经济体,也并不相同。别走入另一个极端:全盘否定自己的专业。

多关注社会、经济、行业等方面的信息,打开视野,别只关注校园那一亩三分地。结合自身条件,在本专业可选择的范围内,pick上限高、发展平均水平高的行业。

任何时候,学会用最简单、最节省精力和成本的方式,解决问题。各位加油,狗富贵,勿相汪。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冷冷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