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我们会在宇宙里重逢

“死亡”是个让所有人都避之不及的字眼。古往今来,人们对它的恐惧不曾消减,但谁也没能把它从字典里彻底删除…

所有伟大的人也都逃不过死亡的手掌,但伟人之所以为伟人也许是较之常人,他们往往选择直面恐惧,而不是逃避。培根在《培根随笔》里有“论死亡”篇,阐述了他对生与死的理解;古时的皇帝为了对抗死亡,炼丹,求仙,问道者也是不乏其人;股神巴菲特一生对死亡都很是纠结,他对死亡总是有一种巨大的敬畏,也许是他对自己的时间太过珍视才恐惧死亡剥夺他所有的时间吧。

什么是死亡?我高中时曾有一段时间,对人的生与死真的十分困惑却无法消解。长期的困惑无解让我产生巨大的恐惧,恐惧感逼迫着我去寻求真实的答案。于是,我像一个可怜的中毒之人在寻求解药一样诚惶诚恐又迫不及待。

终于,在一本叫《自组织生命哲学》的书里找到这样一段话——生就是不死。那死又是什么?死就是身体原本的结构被破坏,不能再继续原有的功能。比如一只山羊,它有完整的身体结构,嘴帮它咀嚼,胃帮它消化,为它提供能量,维持完整的生命体。但是当它的身体结构被破坏,被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及其他小分子时,它的功能也消失了,就是死了。

这是偏理性的解释,但却让我感到莫大的安慰。我对死亡有了不含感性的客观理解。上面的文字虽然刻板生冷,却给了我那些鸡汤文所不能给予的安抚感,我当时把它定义为“真理的力量”。

一·为什么会恐惧死亡?

因为人真的是好脆弱的生灵啊!人不像虎一样有锋利的齿,不像猎豹一样有无与伦比的速度,不像大象一样有庞大的身躯,哪怕是小小的刺猬也有保护自己的盔甲。而人类呢?似乎只是自然界里最完美的食物——小小的躯体,柔软的肉包着骨头。可是人类却能脱离荒蛮的自然界建立自己的文明社会,都多亏了这完美的大脑啊!

也因了这完美的大脑,人能感受到的太多太多了,便做不到“无欲则刚”。人与人之间有着浓浓的情感,并且放心的让这份情感随着时间渐渐扎根,慢慢生长,在浩渺的世间彼此依赖,依靠着前行。可是死亡会永久地终结这一切,生生地切断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手起刀落毫不犹豫。谁也没想过这种割舍,因为谁也承受不了这种割舍。

可是终究有一天你还是会发现自己最重要的亲人头发白了,脸上有了皱纹…然后,他悄悄地不舍地走了…你闭上眼睛,都是他的音容笑貌,可是睁开眼睛,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身影。你再也拨不通他的电话,再也听不到他的语音,再也没有机会和他单纯地聊两三句闲话…突然发现,在这广阔的天地之间,自己成了无根的水草,快要溺死在这孤凉地水里了。

人太脆弱了,不能承受这永远别离的事实,也不远去用理智理解这样的事实。于是,有了各种各样的传说,有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人们把“生离”和“死别”等同起来,其实是对“死别”的一种宽慰。人们想象着,自己的亲人去了另外一个世界,他们可以通过祭祀给亲人送去钱财衣物,可以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烧给他们。这样的游戏,哪怕是科学知识很普及的今天,人们也在乐此不疲的“玩”着,因为谁也没有这份勇气从这个“游戏”里醒来。相反,大家把这个“游戏”更新的与时俱进,给亲人烧去电脑电视电冰箱,钞票汽车和洋楼,以寄托不能割舍的思念。

二·人到底从哪里来?

宇宙大爆炸时,在那短短的一瞬间,宇宙里产生了组成万物的小颗粒。如今组成你我身体的小小粒子,也曾组成星辰大海,在宇宙中飘荡。很难想象到底是怎样的机缘巧合,才有了我们的存在。那些飘荡了150亿年的小粒子以极其精妙的方式组成了我们,因而,才有了我们这一世为人,才有了我们割舍不了的感情。

三·不要害怕死亡。

不要害怕,人都有生老病死,知道自己的来之不易,才会更加珍惜生而为人的时刻,才能少些不必要的遗憾,才能在应该爱的时候好好地爱着。

也不要太过于思念离开这个世界的亲人,他们不曾消失一直都在,只是在慢慢消解,回归宇宙——那最初的样子。在我们百年以后,身体消解成小小的粒子,重新再浩渺的宇宙中飘荡。也许,两颗小小的粒子会重新组成另一个星尘或者生命——其中一颗曾是我的身体,另外一颗曾是思念的亲人。虽然宇宙很大,这种机会实属渺茫,但我们还是可以期待万一。

因为,只要足够思念,我们一定会再相见!到时候,在璀璨的星河里,在苍茫的宇宙间,再相见。

百度搜索

你可能感兴趣的:(死亡——我们会在宇宙里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