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知识的源头?

1、整合。整合有各种各样的整合,这种整合可能是在不同人之间发生的。也可能是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发生的,比如一个老师在每天发公众号、出书、出课之后,很多老师都会出书,做一个年度的整合。古典老师有:存取—整合—提取—运用。整合,分类归纳和存储,是为了取和用的时候更方便。我最近在梳理自己的年度笔记,好奇一下,我这一年到底是怎么走过来的,我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情绪。情绪真的很重要,我最近在学永澄老师的教练课程,也是希望自己能够更多看到别人的情绪,更真实的解释别人的情绪。

3、找趋势。其实这点葛叔也聊过,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做出数据,抓住趋势。比如:我根据自己文章的点赞和转发,发现大家最喜欢我的地方还是书评,我用这个和同学实现心与心的链接,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长江商学院的校训:取势、明道、优术。更重要的是把握趋势,理解系统运行之道。建立属于自己、家庭和公司的战略势能。我们要把找趋势、做势能这件事情放在第一件事。多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我做这件事情的势能?如何才能增加自己的势能?

找趋势的第一个动作:

3.1、观察数据+记录数据

3.2、把每一类型的变量梳理出来

3.3、做出模型(我自己比较常用机器学习的各种模型)

3.4、预测和验证结果

3.5、根据结果的精度调整模型

4、做杠杆。永澄老师说我们不是在按下杠杆,就是在创造杠杆。5个杠杆:时间杠杆、人脉杠杆、平台杠杆、教育杠杆、理念杠杆,是课上的5个杠杆。需要仔细思考,反复在使用的过程中总结经验。

5、判断力。如何提升自己的判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关于常识类的书,都是讲判断的。在....情境下,如何做...

比如常识类的书,比如松浦弥太郎的《100个基本》

6、觉察力。一代宗师里说的,见自己、见世界和见众生。我的觉察力开始较晚,第一本书,张德芬老师的《遇见未知的自己》。

觉察需要日日不断之功,觉察自己的言行,觉察他人的言行。其实金矿就在眼前,不过我们一般都感觉不到。然后我们很着急地坐火车去远方,到处问别人:金矿在哪里?金矿在哪里?

7、提高知识的流转和使用。不管知识是打包成产品,还是教授给学生,最终的目的都是用,并且用更多次。有用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比如用碗来盛饭,这个每个人都在用,代代相传,成为共识,这就是真知识。没有用到的知识,在我们的脑子里闪亮、黯淡,但是有一天可能被重新点亮。以问题为出发点,以结果为导向,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遇到的知识是都是真知识,知识的利用率最高。

8、提问的能力。首先必须得提出好问题,而提出好问题的方法,就是不断提问,不断刻意练习。整理自己的问题清单。提出一个好问题,基本上就成功一半了。

9、学习方法的持续探索。我们在得到学习,学习得到电子书的阅读方法。即时去观察学的好的同学,用什么方法学?学的好的老师用什么方法学?实时追踪,保持自己不落伍。包括古典老师的书、成甲老师的书、脱不花老师的学习方法。

10、模型的学习和总结。模型是罗老师一直强调的,读书、我们主要是读作者的信息收集与归纳的方法,还有作者的思维模型。他从几个维度、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哪些维度是我没考虑到的?如果有没考虑到的,那这本书就帮我升维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到底什么是知识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