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丧失主见的人生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齐帆齐微刊】


看《围城》,看到方鸿渐和妻子孙柔嘉大吵一架之后,独自徘徊在街头,故事戛然而止,心里觉着还有些意犹未尽。

我没觉得自己读懂了《围城》,但看都看了,懂不懂的还是写一点读后感吧。

跟读过的许多小说不同,《围城》塑造的主人翁方鸿渐既不是一个在经历过摸爬滚打之后,走向成功的正面物,也不是一个被苦难折磨之后,从此沉沦堕落的反面人物。

方鸿渐,更像是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人物,有常人都有的一些缺点,也有他与生俱来的一些优点,但不管怎么说,像大多数人一样,他最终还是败给了生活,败给了婚姻。

他随波逐流,丧失了他本该有的自我和主见。

在国外,看到身边的同学花天酒地,不务学业,方鸿渐也就理所当然地不搞学业,最终只能靠买假文凭来敷衍家里。有一门亲事,自己不满意,可是被父亲的三言两语就给说得服服帖帖的。回国后,方鸿渐被当成才子邀到学校去给学生做学术演讲,因为丢了演讲稿,他就讲台上大放厥词,说些完全驴唇不对马嘴的糗话,虽然是作者的讽刺,但我觉得这也突出了方鸿渐这个人其实没什么自己的想法,没有主见。后面的故事更是一件件的都突出了他的这个缺点。

首先是方与苏的情感纠结:因为家里认为方鸿渐和苏文纨都是留学生,两人应该是一对。方鸿渐本人对苏文纨是没什么好感的,并且方鸿渐知道苏文纨在船上就有意吊他胃口,如果方鸿渐能有自己的主见,坚持他对苏文纨的看法,他就不该去主动去找苏文纨。但方鸿渐在回到上海后,糊里糊涂地就去找了她了。也是因为他没主见,当断不断,不能及时拉开他与苏的距离,最终,让苏文纨钻了空子,导致了苏、方、唐三人的情感悲剧。

工作方面,方鸿渐也是从没有提出过自己的观点,有事情就去做,从没认真地思考过自己究竟能干什么。前老丈人告诉他,他可以到银行去干事,他就去了;赵辛楣利用自己的关系把他搞到三闾大学去做教授,他因为感情受挫和失掉了银行的工作,为了逃避感情和找份工作,几乎没什么思想斗争,也就跟着赵辛楣去了三闾大学;因为赵辛楣离开了三闾大学,他自己觉得失去了靠山,给自己假设了许多理由,也离开了三闾大学(要说明的是:我觉得三闾大学校长还是想留一下方鸿渐的,因为高松年对方鸿渐的评价是有“可造之材”的说法的。方鸿渐的英语应该不错,且高松年是得知方、孙爱情后,还给了孙柔嘉下学年的聘约书的,之所以不给方鸿渐聘约书,我想主要是因为方鸿渐知道高松年与汪太太的一些事,所以高松年是希望方鸿渐去找他,要以职位条件,威胁方鸿渐不要乱说话,如果他真想要撵走方鸿渐的话,利用方鸿渐藏有那本关于共产主义的书为理由就已经足够了,但是高松年并没有以禁书为由,来赶走方鸿渐。)说到底,方鸿渐还是有选择权的。但方鸿渐只看到朋友受到了伤害,自己对学校很不满,完全无法判断自己的处境,毅然决然离开了三闾大学。再次回到上海也一样,方鸿渐依旧不去思考自己能做什么,赵辛楣介绍他到报馆,他也就去了,最后离开报馆的理由更是让人莫名其妙——只是因为自己依靠的且推荐自己进来的上级要走,他也就跟着走了,连在同一报馆的老丈人也不和他商量一下,似乎很有主见,其实完全是没有判断力,是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的一种做法,很多时候,只是自己从各个角度听来的一些蹩脚的道德尺度和盲目的义气罢了。难怪孙柔嘉会骂他是赵辛楣的狗。

婚姻方面更能突出方鸿渐的没有主见。方鸿渐跟孙柔嘉的婚姻,对于方鸿渐来说,几乎是被绑着结婚的,他还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到底喜不喜欢孙柔嘉,或者说孙柔嘉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只因为赵辛楣给了方鸿渐一点暗示,说方鸿渐喜欢上了孙柔嘉,方鸿渐就莫名其妙地对孙柔嘉产生了好感。并且这点好感一次又一次地被孙柔嘉利用,以至于最终掉进了孙柔嘉的情感圈套。后来又是因为赵辛楣猜测孙柔嘉可能怀了孕,方鸿渐也不做进一步的证实,匆匆忙忙地就跟孙柔嘉举行了婚礼。

结婚之后的婚姻生活,方鸿渐也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几乎不做过多的思考和判断。一开始我也觉得孙柔嘉是个极可恶的人,后面想想,突然感觉孙柔嘉其实是个可怜但很有独立自主意识的人,并不见得真有那么可恶,她在家里的地位不高,所以比较依赖对她好的姑妈,但方鸿渐完全体会不到孙柔嘉的难处,当然他也就不会原谅孙柔嘉的尖酸与执拗。方鸿渐对孙柔嘉的妥协也不是因为看到了孙柔嘉的好处,而只是因为可怜孙柔嘉而稍做让步。这一来,不去思考,不去判断,随波逐流,完全没有主见,方鸿渐当然没法去找出自己的婚姻究竟问题出在哪里,更不可能有办法来解决婚姻中出现的矛盾,所以婚姻最终也走向了不幸。

我想,如果方鸿渐的自我意识更强一些,在情感上遵从自己的内心的想法,当断则断,干净利落地处理好他跟苏文纨的情感,或许,苏文纨也不至于那么恨他,他跟唐晓福也许也就没那么多障碍了。

如果,方鸿渐不意气用事,随波逐流,在工作中,像赵辛楣一样,果敢独立,有自己的见解和判断,也许他依然可以在三闾大学游刃有余,退一步讲,在报馆,也能勉强混下去,生活也不至于会那么囧迫。

如果,方鸿渐在自己的婚姻中,不人云亦云,能够有自己的立场和主见,或许他也能看清各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利害关系,也能自信地面对孙柔嘉的姑姑,还能处理好孙柔嘉跟父母之间的关系。

如果方鸿渐能够独立思考,多一些自己的想法,多一些自己的判断,那么在围城之中,他也许也就不会随波逐流,盲目地或进或出。

但是,生活不在书里,生活中没有这么多如果,只有我们要么清楚地认知自己,给自己摆好位置,不断地激励着自己去努力;要么就做围城中那只无头苍蝇,看着别人怎么做,就怎么做。吃了亏,只会怨这个世界不公?

有时候真没谁逼谁,因为不坦然,不想思考,只想先于别人抢占世俗教会我们认知的那丁点便宜。盲目地觉得墙那边会更好,而好在哪里,完全说不知道,说出来的也只是别人都在叫“好”的东西。所以,不能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声,也没法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声。

还因为,按着别人所说的那样去做,吃了亏,误了人生,总还可以骂骂咧咧地说别人都是错的,于是怨,于是恨。从不愿意真心承认自己错了,所以也从来不没想过要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自然也就无法正确地认知自己的处境,一错到底。


齐帆齐商学院书评写作营,第9篇,本篇2465字,共计19328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围城》——丧失主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