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金烛奇案》

宋高宗时候,奸相秦桧得宠,权倾朝野。各级官员都极力讨好秦桧,特别是一些州县官员,都想通过巴结秦太师而加官进爵。

话说这年夏天,雅州(今四川雅安)知府得知秦桧生日将近,就挖空心思,准备了一份奇特的寿礼,装成六担,派十二个兵卒轮番挑着,由一个差官押送,前往京城临安(今杭州),去给秦桧拜寿。

那年巴蜀大旱,川江水枯,水路险情太多,他们安排由陆路出川,走过三峡,再乘船顺江而下。

那差官领着一行兵卒,挑着寿礼,走了十几天,方才出川入鄂。这天下午,来到了鄂州地面,前面一片山岭,甚是险峻。兵卒们已辛苦多日,早已疲惫不堪,加上道路艰险,天气闷热,大家叫苦连天。差官看这荒山野岭,人烟稀少,怕遭不测,就催促兵卒们快快赶路。突然刮起一阵阵狂风,兵卒们只说老天有眼,赏点凉风,却不料一会儿乌云四合,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十几个人都淋成了落汤鸡,眼见前面路边有座草屋,大家忙跑进去躲避风雨。

草屋的主人是个穷书生,父母早亡,独自一人守着二亩薄田,耕读过活。看看屋内摆设,就知道他确实很穷。过了一个多时辰,天快黑了,那书生愁眉苦脸道:“哎呀,雨还这么大。眼见天色已晚,我有心招待各位,却家贫如洗,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来,实在惭愧。我这草屋四处漏雨,又恐怕淋湿你们的货物。由此往前半里,有一人家,房舍整洁宽敞,诸位官差何不去那里歇息?”差官正发愁,一听这话,正合心意,马上请书生领他们冒雨前去。

一会儿就到了。只见山湾里一座院落,瓦屋四五间,甚是清静。书生高呼:“鱼二哥,有客人到了!”闻声从屋里出来一个黑大汉,差官上前道:“我们是雅州府派去临安的官差,途中遇雨,想麻烦在贵府借住一宿,不知可好?”那黑大汉忙说:“好说好说,快请进屋!”把众人让进厅堂,又吩咐妻子烧水做饭。书生自告辞回家。

这黑大汉姓鱼,排行老二,人称鱼二,家有田地数亩,自己耕种,空闲时打猎捕兽;妻子黄氏出身破落人户,不仅能干,有心计,还识得几个字,因家道中落,才嫁给了家境不错的鱼二。两口子日子过得还算殷实,只是苦于成家十年来,至今无一儿半女。

鱼二安顿好众人在厅堂歇息,就走进厨房,帮妻子做饭。黄氏小声道:“发财的机会来了,这伙人那些担子,定是值钱东西,我们何不想个办法夺了过来?”鱼二道:“如何夺?他们人多,难道我们敌得过他们十几个?”黄氏道:“谁要你去硬拼?这事只可智取。”黄氏叫鱼二找出打猎时麻翻野兽的麻药,放进一坛酒里。二人合计,只要把这伙人麻翻,就好办了。

吃饭时,那些人早已又饥又渴,鱼二夫妇不断添菜劝酒,大家吃得痛快,把一坛酒喝了个精光,还吃了许多饭菜。酒足饭饱之后,就在地上铺了席子,一个个横七竖八地躺下,昏然睡去,随即不省人事。

等了半个时辰,鱼二提把斧头,悄悄摸进众人房间。他先对差官下手,用斧背对着差官的脑袋只一击,差官就去见了阎王。接着,他又一斧一个,把那十二个兵卒全部杀死。

这时雨已停了,月黑风高。夫妻二人忙在屋侧菜地里挖了个大坑,将十三具尸体拖来埋了,又移了些菜来栽在上面。将杀人的一切痕迹都消除了,天也快亮了。

二人这才来打开那些担子,看有什么好东西。结果除了几件做工考究的金银首饰和一些蜀绣外,就是一些大红蜡烛,数数不多不少整整一百支。根根蜡烛有小碗口粗细,上面铸着大大的“寿”字和精美的花纹。

夫妻俩有些失望,原想发一笔大财,结果只有那几件首饰还值点钱,其他就算不得什么了。他们又很奇怪:看来这是送往京城给哪位高官的寿礼,可为什么要送些并不值钱的蜡烛呢?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又不敢马上把那些首饰和蜡烛拿去变卖,就只好暂时藏在家中。

半月后,穷书生在亲友资助下凑了一点钱,要娶老婆。鱼二作为邻居,当然该祝贺。黄氏道:“那些大蜡烛放在那里也没什么用,不如拿两支送他。”他们就除了正送的贺礼外,又加上两支大蜡烛,拿去送给书生。

书生亲友不多,这里又是穷乡僻壤,所以一切仪式从简。新娘迎到草屋,众人主持草草行过大礼,就坐下吃饭。饭后,众人尽皆散去。

天黑了,书生想起鱼二送的蜡烛,拿来点上。红烛高烧,新婚夫妻进入简陋的洞房。谁知一会儿两根蜡烛却同时灭了,书生又拿火去点,点了几次都没点着。书生奇怪了,点上平时的桐油灯,把蜡烛拿在手里仔细察看。他这才注意到,这蜡烛比一般蜡烛重得多。再看烛芯,已没有了,刚才点着的地方成了一个凹窝。他用指甲往里挖,挖了几下,没看见烛芯,却现出金黄的颜色。他拿来小刀,顺着刮下去,结果现出一根金灿灿沉甸甸的烛芯,少说也有二两重。把另一支蜡烛的蜡刮掉,也得到一根相同的金烛芯。

小俩口又惊又喜,书生更是动起了脑筋:这蜡烛上的“寿”字,说明这是贺寿用的。这么大的蜡烛,定是官宦或大户人家之物,不说这荒山野岭没有,就是附近的集镇也买不到。更奇怪的是大蜡烛内藏金条,何人费这工夫要干什么呢?鱼二又是从哪里弄来的呢?……哦,那天挑着东西的那些官差在他家借宿,后来听他说第二天一大早就离开了,可谁也没看见,莫不是……想到这里,书生心里难以平静,人说新婚之夜,良宵苦短,可他却盼望快快天明。

第二天一早,他就顺着官道,沿途装着闲聊,打听半月前那天早上,有没有一队挑着担子的官差路过。花了半天时间,跑了五六户人家,结果谁都说没看见。

这一下书生完全断定:那些官差挑着担子,是进京给哪位高官贺寿;鱼二见财起意,已将那些官差全部谋害。书生又想:看来鱼二还不知道蜡烛中藏有金条,不然,他不会拿来送人,并且蜡烛也绝不止这两支,一定还有。趁他还不知道蜡烛的秘密,我何不再去要几支?等把几根金条卖了,就能过上好日子了。想到此,书生心花怒放。

书生来到鱼家,说是表示感谢。聊了一阵,书生起身告辞,装着不经意地提出,还要几支蜡烛去点,以图喜庆。鱼二夫妇不在意,就又给了他两支。

谁知过了不久,书生又来到鱼家,说是自己的生日,要庆贺,想还要几支蜡烛。鱼二夫妇虽然又拿了两支烛给他,心里却不乐意了:哪有向人家再一再二要东西的道理?黄氏更是起了疑心:书生以前可不是这种人哪!

书生一走,夫妻俩马上拿起根蜡烛仔细察看,也没看出什么异样,就把蜡烛点着了。这一下终于发现了蜡烛的秘密。二人不禁又悔又怕:悔的是,这么贵重的金烛,竟白白送了六支给书生;怕的是,书生很可能已经知道了他们谋财害命的事,日后即便不去报官,也定会得寸进尺地来敲诈。黄氏道:“既然如此,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了他们,永绝后患。”二人密谋,定好了具体办法。

书生生日的第二天,黄氏来到书生家。说是新娘子过了门,还不熟悉,要请小俩口吃顿饭,今后大家要多走动。书生暗自欢喜,认为鱼二夫妇已经知道了蜡烛的秘密,怕他告发,想来拉拢他。他打下如意算盘:等会儿提出再要些蜡烛,若鱼二不给,就干脆摊牌,要求将那些不义之财拿来分成,否则告官。这也叫财迷心窍,利令智昏,他只顾做自己的美梦,全然没有料到对方已暗藏杀机,做好布置,要取他夫妻性命。试想,穷凶极恶的鱼家夫妇十几个人都敢杀,还在乎再多杀一两个?

席间,书生因为高兴,开怀畅饮。黄氏也极力劝新娘子多饮几杯。就这样,一杯杯毒酒,把小俩口双双送上了西天。

鱼二夫妇又跑到书生家,翻箱倒柜,找到了那几根金烛芯。又把书生和新娘子的尸首拖来,放一把火,把草屋和尸首烧了个干净。二人又连夜将所有蜡烛中的金烛芯全部取出,收拾起家中其他值钱之物,第二天弃家外逃。

他们来到江边,雇船顺江而下,到了九江。离鄂州已远,他们放心地在九江安顿下来,拿些金烛芯做资本,开了一间米行。鱼二一下暴富,花天酒地,任意挥霍。黄氏虽然厉害,却也管不住他。不久,他看好一个小妇人,想买回来做妾。黄氏找他大吵大闹,威胁他:“你要再乱来,谨防我到官府告你!”鱼二只得作罢,后来就以做生意为名,常在外面鬼混,出入青楼。

不久,鱼二迷上了一个叫小桂香的妓女,三天两头跑去幽会。小桂香倒看不起他那土头土脑的样子,只是看他花钱大方,才对他殷勤侍候。一天,鱼二背着黄氏,从家里存下的首饰中拿了一支珠花送给小桂香。小桂香一见,非常喜欢。

再说小桂香有个老相好,姓马,是衙门里的师爷,这天也来找小桂香。一见面,小桂香就把珠花拿出来炫耀:“你看这珠花可好?”

马师爷知道这是客人送的,看它价值不菲,就问了句:“是谁送的?”

小桂香发嗲道:“反正不是你。”停一下忍不住又照直说,“是大昌米行鱼老板送的,你看人家多大方。”

“大昌米行鱼老板?”马师爷颇感意外,“他一个土老财,怎么舍得买这么贵重的东西送你?”不禁把珠花拿在手中仔细观看。

突然,发现珠花上有“雅州精艺坊”几个小字,他思忖道:“怪了,雅州远在几千里之外,这东西如何到得这里?看这成色,又是新近打造,绝非他家祖传之物……”马师爷猛然一拍脑门,狂喜道:“哈哈!我可要发财了!”

小桂香忙问:“怎么啦?”

马师爷道:“你暂且莫问,日后自有你的好处。现在把这珠花借我一用。”也不待小桂香答应,他拿着珠花径自回衙门去了。

原来,半年前,雅州知府送秦桧的寿礼在鄂州一带走失,早有官府公文通报,雅州府也悬赏白银一千两破案。马师爷早已见过这些公文,今天一见珠花上的字,自然联想到此案。他断定,这珠花极有可能就是那寿礼之物,从米行鱼老板入手,定能破此大案。于是连忙跑回衙门向上司报告。上司立即派出捕快将鱼二夫妇抓来。

大堂之上,鱼二夫妇百般狡辩,矢口否认,但始终说不清这珠花的来历。衙役又到鱼二家查抄,搜出剩下的金烛芯、首饰等物,这一下证据确凿,鱼二夫妇也只得供认不讳。

鱼二夫妻图财害命,穷凶极恶,杀人甚多,十恶不赦,最终被判处极刑。

(非原创,来自网络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民间故事《金烛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