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心境障碍和自杀》心得—如何科学认识心境障碍

“这个人是抑郁症。”

“这个孩子抑郁了……”

“抑郁症,那以后一辈子怎么办?抑郁症好不了呀……”

在没有心理学知识学习前,在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普通人对于抑郁或抑郁症的片面认识。

前几天与一妈妈交流,她儿子与我女儿小学曾经在一个英语学校学习英文。现在的孩子都大了,大孩子有考取美国、英国大学的,小孩子上初二初三。她提到一个男孩,疫情期间沉溺游戏,现在休学快两年了。“这个孩子不太爱说话,性格有点内向。休学在家听说都有点抑郁了,抑郁听说不容易好,你说她妈妈咋办?”言语中也透露着一股焦虑。

听了她描述那么孩子的家庭关系情况:爸爸常年驻外,妈妈一个人在孩子,比较严格。工作单位经常加班……

从抑郁发作的诉因、诱因、维持因来看,疫情期间上网课就是个诱因吧,为什么休学两年多了?什么是维持因呢?

回想我的青春成长期,有过心境躁狂的感觉,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当中考失利县中的事实摆在面前,班里两个平常一直不如我的男生,考取了县中。我就差了十几分,除了物理99分,满分100分,考的最好外,其他的科目我都发挥的不好,英语还提前交卷,考了92分,如果再认真点……我陷入了对中考的考试回忆中,一遍又一遍,回忆每个可以提高几分的科目。坐在镇高高一课堂上。我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回忆,陷入了抑郁的状态:情绪低落、注意力无法集中、晚上睡不着,早上醒不来。精神运动性迟滞,每天感到疲劳或精力不足。鼻炎堵的脑子疼,老师又拖堂……

我有过自杀的想法,跳进学校后面的小河,或者找个没有人的地方消失:不恰当地感到内疚,后悔考试期间自己没有足够重视与对待。

现在回想,高一期中考试数学卷子的“25分”对于我又是一个重大的外界刺激,从初中数学还不错,一张卷子没有什么题目不会,到一张卷子发下来,眼前一片空白。

从低落到被刺激,又开始不甘心,必须行动起来改变现状。要不我又不能重新中考,又要错过当下,失去高考那个美好未来。

“创造力和双相障碍:一些理论家提出,躁狂症状在某些环境中实际上是有好处的,它使人自尊心增强、思如泉涌、勇于实现想法、精力充沛、睡眠需求低、高度警觉和坚定果断。而抑郁中的抑郁往往被认为是艺术家的灵感源泉。”

因为有过如此心境障碍的体验,我能理解现在青春期孩子的心境障碍,情绪波动。

在心理的三大公式中:基因为心理设定了基本参数。

在我身体里的那股野蛮的、不服输的力量,支持陷入困境中的我站起来,开始直面当下,接纳中考的失利,投入学习中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七章《心境障碍和自杀》心得—如何科学认识心境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