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6

有人把《写作工具》比作匠人的工具箱。

但其实《写作工具》和手艺人的工具箱是不一样的。

别以为有了这本书,一个菜鸟和小白就能写好文章了。

这种速达的想法,永远都不要有。

即便是一个手艺人,也得要有一双灵巧的手去创造,工具是锦上添花、精益求精的东西


那么《写作工具》对我们有什么用处,它到底说了些什么呢?

1、如果你是写作的入门小白

这本书读下来,你可能有点懵,或者一知半解的样子。

在本书第一部分:写作基础

你可能觉得是在跟我们上语法课,枯燥无味

但由于作者举例了很多有名作家文章里精彩的片段做论据和解读

你还能继续往下读

你可以跳过不懂的英文片段(但如果英语还行的话,不妨也挑战一下)

关于翻译出来的中文段落,你一样能捕捉到作者说的精彩的点

读完例句和段落,作者会做一些总结

所以,你不会不知所云

2、对于热爱阅读的鉴赏者

通过本书,你会更加理解一个作家是怎么步步打磨出经典作品的;在以后的阅读中,你会因为了解过作家的写作工具,而在书中读到别人尚不能挖掘到的东西,那感觉一定棒极了!

3、对于写作者本人

你或许应该备上一本,每当你(写作)一气呵成以后,你就按照《写作工具》里说的方法,逐一回顾和修改你的作品,《写作工具》永远只是建议,是工具,愿意用你就拿起,不愿意就不用。

如果有些工具被你反复拿起,那么它就会生长到你的大脑和手上,内化到你的心里。

匠人用完工具,工具将重返工具箱,但写作人拿到手的工具就不用归还了,它将和你的天赋和能力融合到一起。

而此时《写作工具》便在你身上获得了最大功效。


全书分为如下4部分:

1、写作基础

这部分我觉得就是在提点我们的语法和语感。

就像上语文课鉴赏文章一样,老师会带我们去辨识、去体会哪种句式更好,怎么表达情感和思想才最强烈、最有效果。

这里头有10个写作工具,分别从:主语、动词、语序、副词、时态、长难句、排比句、标点符号、删减词句的角度展开。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激活动词”。

形象的动词创造动作、精简用词并塑造人物。

比如“地面上有很多树叶”,如果用动词去描述呢?

“树叶布满地面”你会觉得整个句子更有精气神,这就是一个动词的功效。

让静物动起来,更能调动读者的阅读欲。

其次,是关于文章的修改。

作者用修建树枝做例子:先修剪掉过大的枝干,在抖落干枯的树叶。

写作者需要“词尽其用”,让作品简洁明了。

先修剪掉大的臃肿的枝干,再删除细节出的拖沓。

每次写完一篇文章或某个部分,都要留有时间去修改,即便是非常紧急的情况下也有修改2遍以上。

2、写作中的特效

所有写作策略的总和,就是创造出和读者对话的感觉。

大家总在说,读一本书就像和高尚的作者对话。

一个优秀的作家,就是要为读者服务,与读者对话。

在这个部分里作者介绍了13个写作工具,在词、句、段、模仿、表达方式等各个方面阐述。

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在抽象的梯子上爬上爬下“。

光说这个,你就迷糊了,感觉挺高大上很有内涵的样子。

这就是“抽象”给人的感觉,它在抽象梯子的最底端,要想服务到读者,就必须从梯子上下来,到梯子的底部,用具象(举例)的方式去解释。

如果你说出“文明的进步有时候是消极的”,你就必须拿出生活中老百姓们都接触到的“文明”来证明你想表达的“消极”结果。

优秀的作家可以在抽象的梯子上上下移动。

如果作者总在梯子的底部——用最平常的话写作,读者会觉得乏味,他们的思维得不到冲击和调动。

所以写作者必须时常爬到梯子的顶部,引领读者的思想,给予他们一定的高度和深度。

但同样的写作者也不能一直待在梯子最顶端,不接地气,没有切身的体验和具化的解释,读者同样也不会领写作者的情。

这就是作者说的:优秀的写作者总能在“抽象的梯子”上上下移动。

3、高效模版

这部分作者给我们提供了16个写作工具,从作品的构思出发,在作品的开头、中间和结尾都有可以安插进去的写作工具。

这里面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区分报道和故事的概念”。

作为报道就是展示结论和做相关论述,而故事是描述细节和叙述过程,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个从理性的层面讲事情,一个从感性的层面给体验。

说服读者的最好方法莫过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了。如果我们能在创作中将报道和故事收放自如,那也能算作写作高手了。

“沿路放上金币”这个写作工具也给我很大启发:

自媒体文章大都倾向于能吸引人点开的标题,和引人入胜的开头,但文章本身却并不出彩。

作者认为一个优秀的作品,应该让读者一气呵成,除了开头能发现“金币”,在作品中间的各个部分都有金币的奖励,读者可以一直被金币牵引着读下去,一直到结尾,获得他们应得的最后一枚金币。

真正优秀的作家一定要为读者服务,让他们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同时也能得他们惊讶又惊喜的。

4、有益习惯

这部分的11个写作工具是从写作步骤的角度给我们的建议。

作者以嗅探、探索、收集、聚焦、选择、整理、起草、修改这八个步骤给予写作上的帮助和指引,他拿出自己一贯创作的经验做例子,也提供一些著名写作高手的经验给到我们。

比如“写作不预则不立”。

当我们能轻撞椅背,行云流水般敲击键盘时,其实我们早就做好了大量准备工作了,这些工作包括:构思,草纲,收集素材,确定主题等等。

这里还提到写作者常有的毛病:拖延问题。

如何解决掉这个病症呢?

我大可把拖延当作预演。当迟迟不能动笔时,无论你在做什么与写作无关的事,都可以将之称为一场写作前的预演,这可以时刻帮你保持写作的警惕感,把拖延的时间变成计划和准备的时间。

但作者还是奉劝我们尽早动笔,因为拖到最后,很可能失去改稿的宝贵时间。

毕竟文章都是改出来的。

刚开始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把初稿的标准放低些,低到你无任何下笔压力才可。

最后,作者给我们传递了一个非常高级的思想:写作是社会性活动。

这和他拒绝承认写作就是少数独具天赋的人端坐电脑前割破血脉的事一样,写作者也绝不是只能凭一己之力,孤独创作,寂寞疾书的古怪之才,如果真的是如此,这个怪才也终将在新时代的写作世界里默默消逝。

真正的写作人要明白我们终究是社会性动物,因此我们从事的写作活动也是一种社会活动。

我们的创作离不开他人的支持和反馈,更离不开读者的阅读和评论。

要想一直创作并不断进步,我们必须在了解他人的想法的基础上,不断斟酌和拓宽自己的写作之路!

带着这本《写作工具》,你准备好加入作家之国了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