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启示:从质量检测看课堂教学改革

        以《小学语文学业标准评价框架》为标准的第二单元试卷,让我清楚的意识到教学的改革趋势来临和部编版教材出现的机遇与挑战。整张试卷在基础题部分强调知识的情景运用,以优秀学业水平层次能力考查学生学到的知识。阅读题部分,在获取信息的能力纯属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形成解释和做出评价两大阅读理解能力点。两大部分的改变意味着,现在以及将来,对学生的要求是“活”与“用”,这是学生能力阈值的上调,也是教师课堂教学倾向于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必要需求。试卷的目的是检测学生阶段所学,及时查漏补缺。通过本次教研,这次试卷的作用不仅在于“后补”,还应该为“前授”提供思路和指南。

一、对于课堂教学的思考

1、第一课时要“活学”

第一课时的内容基本框架是固定的:字词的解决、正确流利读书、划分逻辑段概括主要内容。但是新的趋势和质量监控的驱动,却为第一课时顺应时代的改革亮起红灯。字词学习要基于孩子充分的自学,这就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字词学习的基础,如利用形近字、形声字特点识记新的生字。让学生自己具备学业标准中的合格水平。在课堂上,这部分学习就要拔高到良好水平甚至优秀水平。找出易混淆的字音、字形、字义。在说明区别的基础上,尝试情景的应用。当然,如果班内学生连合格水平都无法达到,那切不可因为这张试卷的导向而方寸大乱,要从基本做起,教独立识字等基本方法,为下一步铺路。同时,即使班里普遍水平都在合格以上,那学困生也要关注弥补。一步一步,不着急,走踏实。

现阶段,我的教学问题学科主任和师傅为我一针见血的指出,也就是:读书和思考两张皮。学生在我的课堂无法将文本与问题结合同时深入逻辑思考。原因在于我的课堂将两者割裂,目的单一。所以本次试卷的“整体感知”要求,指向逻辑段的划分以及主要内容的概括。因此我尝试课文达到正确,基本流利的基础上,边读边听边思考每段段意,再讲段意呈现后找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以如何划分逻辑段的方法为重点教学目标,培养孩子“整体感知”的能力。

2、第二课时的困惑

本次教研过后,如果说给了我第一课时教学的启发。那么对我的第二课时就是产生了一大堆的问号。第一,对于学业标准中的阅读理解各层次标准解读让我即使字字分析比较,我也没办法明白他们的差别。王颖老师说过的:“教学是提供给孩子思维链”让我始终记得。那这里的差别是指不同层次,我需要给学生提供的思维链是什么?层次的区别在于学生能过完成相对应的题?还是一道题能达到什样的程度来划分他们的层次。我渴望多见一见不同层次的提醒,并能从中自己消化归纳不同层次的区别。

第二,同一间教室里的学生水平参差不同,我所执教的又是两个学生起点不同的班级。那在阅读教学中,面对水平不同的孩子,我所提供的思维链是一套,他们所能达到的层次又不可能都是优秀的,我不知道他们应该到什么水平是恰当的。我又该如何检测和提高?

3、单元复习的大胆尝试

在今天上午,我上完第一单元的单元复习。灵感来源于师父在高年级的尝试和本次试卷的导向。因为我在想,能不能在试卷之前对本单元的知识重难点和单元能力做总结回顾,这是整体的。再通过试卷检测学生程度。最后通过讲试卷实现个体的查漏补缺。

未待完续。。。。下午评完课我再接着总结这次单元复习的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研启示:从质量检测看课堂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