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设计师对于创新的理解

身处设计行业,从学生时代到工作也11年了,如今我对“发挥创意”这个设计师必备的技能有了和以前很不一样的理解。

1/  创意不是凭空迸发的灵感,而是大量积累后的意外连接。

以前以为创意是聪明人的灵光一现,是天才脑子里的火花,但其实那些灵感的背后,都是成千上万相关信息和技能的积累,才能让掌握它们的人把看似无关的点连称线,产生“创意”这种东西。

当然,思考的强度和大脑活跃程度有关。未成年人的脑子里还没有建立那么多的神经连接,而迟暮老人的神经连接又过于老化难以改变,所以一般人的职业生涯,特别是需要大量创新性脑力劳动的职业,黄金年龄都在40多岁,因为这个年龄段既有大量的经验积累,又有旺盛的精力和相对开放的头脑。

2/ 创意不是全新的发明,而是意想不到的重组。

以前做设计老是想着要做个以前人完全没做过的东西,那才叫创新,才能震撼人,这样做的结果自然史无疾而终。

如今发现,所有的事情都是被前人做过。而所有的创新,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因为技术的进步,而让各个不同的知识形成了更多的连接,发生了意外的重组。

创新的边界是慢慢扩展的。曾经有很多个“独立重复”发明的事件,既某个发明家公布了一个突破性发现,却发现在过去的几年里,有好几个人都想到了这个创意。

1745-1746年,有两人先后发明了电池;1772年和1774年先后有两人独立地分离出氧气;19世纪40年代,先后有4人提出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当今使用的每一种发明,几乎都存在过“独立重复”的事件。因为这些发明都是因为前人的某个技术突破,才有了新的组合,而这些组合马上被不同的人找到了。

3/ 重组的跨度越大,被模仿的几率越低。

我们都知道跨界思维,多维度发展是提高个人竞争力的方法。但相邻的跨界很容易被模仿,跨的界越少也容易被模仿。

我们都知道戒指上的钻石都是象征纯净的。但是能把大气污染和钻石联系起来进行重组的想法,让一位荷兰设计师拿了设计大奖。下图就是他设计的,用收集起来的雾霾颗粒做的戒指。

一颗宝石=1000立方米净化干净的空气,非常具有环保教育意义。

对于个人竞争力也是如此,离得越远的技能跨界组合,稀缺性越高;组合的技能越多,竞争力越高。这种组合的前提是前两个观点提到的,大量的深入积累——在至少一个领域做到专业,外加借鉴前人的成果,实现新的重组。

4/ 创意不是目标导向的死磕,而是过程导向的意外收获。

设计师最怕的就是临时接一个赶时间的项目,因为在紧张的状态下,大脑会在集中精力的专注模式中看不到其他组合的可能性,从而失去创新的机会。

我们经常在跑步,洗澡或者睡觉时想到令人兴奋的点子,就是因为大脑处于发散思考的状态。你的思维想弹珠一样在脑子里四处碰撞,有时碰巧就把平时看似无关的两个概念撞到了一起,发生了有意义的重组。

所以平时工作,太过专注或者太过发散都不理想。一定要劳逸结合,工作之余要多运动和放松。

5/ 创意不是一个人冥思苦想,而需要众人互相交流。

既然意外的重组是创新的源泉,那么大家一起积累组合的可能性,就比一个人做的效率要大得多。

众人交流想法所产生的效应不是加法,而是乘法。即便你无法从别人的想法中重组出新的可能,也会有其他人从中获益。这些想法会像种子一样,说不定哪天就会在某个人身上生根发芽。

我们老是想着保护自己的想法不被别人抄袭,但真正创新的环境是开放的,各自闭门造车显然不能增加连接的数量。

设计团队做方案,非常需要团队之间的讨论,特别是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这也是我以前在学生时代体会不到的,因为学生时期基本都是在完成自己的独立任务而已。

当然,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积累,以及提升自己的思维,才能在讨论中做出贡献。团队的讨论需要每个成员平等的交流,所以要努力让自己配得上和优秀上级的讨论。

小结

积累,重组,跨界,注重过程,开放交流是我目前正在应用的创新方法和工具。在人们对于脑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中,创意的产生必会更加有迹可循,成为能够刻意练习的技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设计师对于创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