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原理》阅读梳理:44条关键词检索


「有认知不等于能做到」


这是第三次读这本书,依然还是觉得生疏和生僻,读的仔细且谨慎,思考的方向也逐渐发生变化。

第一次读,只记「第一性原理」这个名词,当时记得深刻的是芒格,以及对马斯克的崇敬,所以去看了《穷查理宝典》,有句话我奉为圭臬:

刻意练习——业余选手和高手的本质区别,

人类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快速发展。

我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成为高手。

                                               ——芒格

第二次读,对埃隆马斯克、乔布斯、牛顿、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等等大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关注「第一性原理」的真正含义,简单论述“第一性原理就是透过表象,找到那个最本质的问题,即透过现象看本质。”

正如亚里士多德说:「任何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它是一个根基性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缺省,也不能被违反。」 ,是本质,是事物的根,是「隐含假设」,是第一基石。

第三次读,我的关注点发生变化,我开始关注,看到的「第一性原理」后,是否有能力,打破原有的「隐含假设」,重建新的「基石假设」,因为越简单的话语,越难形成深刻的执行行为,往往在思考过程中,对真正的本质问题形成认知偏差。

更确切的说,我们透过现象看到的本质,是否就是客观的本质,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我们的行动又如何。

我相信,任何一个具有视野开阔,思考深邃的人,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重点是,我们看到的本质后,是否有能力,打破原有的「隐含假设」,重建新的「基石假设」,构建全新系统。我更加关注的是「不破不立」以及「如何破,如何立」。

洞察与变革之间,差一个字“做”,这也是我目前不断深思的,并且在未来学习中不断事上磨,事上练的。

以下44条关键词,是我个人对《第一性原理》重点内容的提炼,可作为日后复盘和梳理。

望共勉。

1,【元起点】

思考的基石,也就是事情的根,书中说既可以称为第一前提、逻辑奇点,也可以称为第一性原理。

2,【演绎法】

是一种理性思维,是一种逻辑自证的行为,只要能通过对元起点认识,那么就可以从事情的本质出发,一步一步推演。

3,【思考惯性】

参照是空间或时间,两个维度的延伸出经验,并进行归纳,其实把一定时空边界之内的规律推广到所有时间和空间的思维模式。

4,【隐含假设】

自信的人往往会推论在逻辑层面的大前提,在固定的时空中,忽略已经经过验证的前提去推导结果。

所以,在很多时候,经验主义,往往对结论进行大肆宣扬,其实真正起作用的是「隐含假设」,如果根基的「隐含假设」不成立,结论自然不成立。

5,【打破固有思维

在思考惯性中突破自我,拓宽认知边界,那么,新的知识体会被自我包容并吸收。

6,【归纳法】

用较小的认知成本获得维护我们生存所需要的信息量,人类在知识的获取和传授过程中,通常都是默认未来不会变化,节约大脑的预算空间,从而用较小的能量消耗,维持了生存所必需的认知能力。

7,【求存不求真】

人类思维的阿喀琉斯之踵,经验主义之谈,也对应了目前传统企业的通病,这里可以推荐梁宁《增长思维30讲》说,草莽靠冲,腰部靠扎,头部靠终结战。

顶级企业的问题是如何跨越周期。顶级玩家是要冲破技术周期,市场周期,产业周期,用户生命周期。

8,【演绎法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演绎法的推导过程中,存在一个重要的准则——逻辑正确。演绎法的价值在于其可保真性,实际上,可保真性取决于前提为真。

9,【创新领域需要演绎法】

即大胆提出假设,并用实践去验证。

10,【第一因】

“公理”;它是基石假设,是整个推理过程中的第一因,又被称为逻辑奇点等。第一因必须是唯一因,可能代表万物的起点。

11,【找到那个“一”】

战略选择时,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通常更加简洁有力,不在细枝末节上用功,找到那个“一”,注入所有的力量。

比如亚马逊的“一”是“客户”,乔布斯的“一”是“产品”,用“一”统领其他要素,驱动企业增长飞轮,撬动战略杠杆。只有找到并践行属于自己的“一”,我们才能很幸福、很笃定、很踏实地生活和工作。

12,【培养公理化思维】

以第一性原理为根基,运用逻辑去找到超出我们认知极限问题的答案,进而建立其他理性思维体系。

13,【几何学】

用形式逻辑的方式,建立了一套从公理、定义出发论证命题得到定理的几何学论证方法,从而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

14,【小聪明毫无意义】

只有一步步地推导和证明,才能以正确的过程引导出正确的结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破思维模式的禁锢,用逻辑找到超出我们认知极限问题的答案。

在推导的过程中,想要保证每一个步骤的正确性,我们必须找到相应的公理予以支撑。

15,【已知推导未知】

公理化思维可以超越感官对我们的禁闭,以逻辑推理的方式推导出全新的世界。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是人类的进步,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打破物质的限制,从不可知的未来中找到前行的道路。

16,【知音】

从公理化思维的角度来看,真正的“知音”不是观点相同,而是思考方式(逻辑)相同的人。因为只有逻辑一致的人,才有可能从同一个基石假设推导出同一个结果。

17,【原型】

荣格认为在人的思维方式中,族群、民族、国家甚至整个人类,其背后都有一种共通的思维方式,以我们看不见的方式传承着,决定着我们的思维方式。

18,【不破不立】

“破”的是系统得以形成的第一性原理,“立”的是新的第一性原理,这个方法就是破界创新。

19,【洞穴囚徒】

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中的人类就像生活在洞穴中一样,以为通过自己的思维、认知、心智看到了世界的本源,实际上看到的只是真理之光折射到墙上的影子而已。

20,【打破认知边界】

理性思维是帮助我们看到世界真相的一种助力,它同时也是把我们禁锢在某一个边界之内的一种束缚。

要想实现破界创新,我们首先必须打破自身的认知边界,然后才能进入一个更大的真理时空,从更高的维度去建立更庞大的系统。

21,【破界创新三部曲】

第一步就是破隐含假设,用常规的思维方式永远看不到系统本身的隐含假设,只有跳出系统才能看到系统的边界。

第二步骤重构的“基石假设”一定要比原有的第一性原理层次更深、强度更大,这决定了新系统的边界和强度。

第三步骤“见”全新系统,破界创新的思维方式不是在内容上做功,而是在结构上做功,是在看不到的地方做功。

22,【破界创新的难点和重点】

在于如何识别并打破现有系统的“隐含假设”。

例:IBM

第一步,先打破科研市场的隐含假设;

第二步,重构基石假设——计算机在商用市场的潜力巨大;

第三步,升维第一性原理,在新基石假设之上重新构架,全力投入、将单一要素最大化,最终形成新的市场。

例:苹果

第一,质疑并打破原有隐含假设——凭什么计算机只能用于商业。

第二,重构“基石假设”——每个家庭都可以拥有一台计算机。

第三,建立全新系统——既然计算机应该进入家庭,那么计算机的所有相关要素都应在家庭使用的大前提下展开,如价格、软件、体积等。当第一性原理确定之后,所有的细枝末节都会自然地发生变化,从而构筑起一个全新的系统。

ps:

乔布斯:

重新定义了电脑,并且重新发明了手机。

马斯克:

从新理解了火箭,并且重新发明了汽车。

23,【哲学思维】

回到哲学的原点,康德说,“所谓哲学起始于对所谓自明的东西的追问”,它可以表现为好奇心、初心、童心等。所以,亚里士多德说,哲学起始于对万事万物的惊异,这种初心才是产生创新的源头。

24,【组织刷新】

隐含假设对应到组织时,往往表现为使命、文化,所以发现并打破隐含假设的过程,往往是重建使命、文化和战略的过程,我们称其为“组织刷新”。

25,【失速点】

就是“存量”增长到一个阈值后,激活了一个刹车式的“调节回路”。有数据显示,企业一旦到达失速点,重新恢复增长引擎的可能性只有4%,也就是几乎不可能。

26,【刷新者】

纳德拉说:“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乃至每一个社会,在到达某一个点时,都应该点击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发生命力、重新组织并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

27,【理解使命】

纳德拉说:“我说的不是宗教意义上的灵魂,而是一种最自然的、表露内心的声音。我们必须回答一个问题,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我们为什么而存在?”

ps,微软

1976年,比尔盖茨提出了一个伟大的使命:让每个家庭、每张办公桌上都有一台个人计算机。

2016年,纳德拉找到新时代的新使命:赋能全球每一人、每一个组织,帮助他们成就不凡。

28,【文化最重要的特质是思维】

纳德拉认为:“文化是一个由个体思维组成的复杂体系,比如在我前面的这些人的思维。文化是一个组织思考和行为的方式,但塑造它的是个人。”

29,【成长型思维】

成长型思维的基石假设是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提高的,甚至认为人的智商也可以通过努力而提高。知识内容不那么重要,可以改变。

“成长型思维则会把关注点从到底做错了什么,转变到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ps,微软

【纳德拉三刷新】重回巅峰

一刷新使命

二刷新文化

三刷新战略

打破原有基层假设,从新建立基石

30,【第一创新】

第一创新的关键字则是“立”。它是公理化思维在创新中的应用,是从一个抽象的第一性原理出发,用逻辑思维将其拆解,进而推导出这个系统的基本原理,打破原有认知,寻找并建立新系统的过程。

31,【学科中真正的大道理】

每个学科中,真正的大道理可能只占全部内容的5%,但它却代表着95%的重要性。不是要学习深刻的知识,而是学习不同学科的差异化思维方式。

32,【思维模型

成年人学习的关键并不在于增加信息量,而在于提升自己的思维模型。

ps

芒格建议投资者应该建立多元思维模型,通过广泛地学习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的思维模型,将其融会贯通,然后基于这些思维模型和理论建立自己的投资方法论。

跨界-破局-不设限-掌握核心模型

33,【元知识】

真正能够被称为元知识、元信息的内容,就是各个学科的基础理念。利用人类的元知识作为第一性原理,去建立新的思维模型,然后通过不断地刻意练习,将这种思维模型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潜意识中,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

34,【物理学“还原论”】

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说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35,【连锁为什么】

当小孩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的时候,他们是在尝试解析这个软件,看看它是怎么构成的——想弄清楚底层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这样他们才能决定到底应不应该把这些大人看起来十分坚定的事情当回事儿。

36,【迁移式学习】

马斯克认为,迁移式学习首先应将知识拆解为基本原理,把知识看作一棵语义树很重要。深入细节或枝叶前,保证你可以理解基本原理,也就是主干和大分支,否则细节和树叶就没有可依附的东西。其次,在新领域中重构基本原理,然后在其上悬挂细节。

37,【万物至理】

万物至理的大前提是更根基的第一性原理,即如果你把整个宇宙当作一个系统,那么这个系统也有它根基的第一性原理,科学家把它称为“万物至理”。

38,【定律中的定律】

爱因斯坦发现,几乎所有从实验室中总结出来的物理学规律(第一性原理),归根结底都需要满足某些固定的定理,这些也被称为“定律中的定律”,比如要满足对称性、能量守恒定律和某种最小作用量原理等。

39,【升维】

爱因斯坦认为,在问题的原有维度上不能解决问题;在原有维度上,只能呈现问题;只有换一个维度,才能解决现有问题。

升维不仅是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还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打破原有的认知边界。

40,【最小作用力原理】

自然万物运动和结构总是采取某种最简便、最经济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最小作用力原理”,从这个角度讲,“人类的感知系统,不是为‘求真’设定的,而是为‘求存’设定的。”

41,【真理连贯论】

就是根据信念与群体信念的一致性,判断信念是否为真理的方法。简单来讲,如果某个信念与群体信念一致,那么这个信念就被认为是“真理”。

42,【勒庞3观点】

1.群体无智慧:“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2.群体无逻辑:“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而“夸大其词,不断重复,言之凿凿,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是说服群众的不二法门”。

3.群体无意识:“在群体中,个体不再是原本的那个自己,而变成了不再有独立思想的傀儡”。因为“群体最渴望的不是自由,而是服从”。

43,【逻辑三洽】

1.逻辑自洽所谓逻辑自洽,有两层含义:一是这个信念的逻辑体系环节自身可以自圆其说;二是这个信念的逻辑与相关事实之间可以相互证明。

2.逻辑他洽简单来说,逻辑他洽就是信念所处的逻辑系统,要与周边相关的逻辑系统以及更深层次的逻辑系统保持一致。

3.逻辑续洽逻辑续洽是指原有被证明暂时正确的信念,在时代和场景发生变化之后,依然可以保持逻辑正确。

44,【创新精神的第一特征】

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普遍怀疑,反共识。没有批判性思维,认知边界便无法打破。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性原理》阅读梳理:44条关键词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