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场修行

多年前听《冬吴相对论》,节目的嘉宾吴博凡曾说:“我们都知道自己人生的底牌,但我们依旧要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我们来到人世间,要历经生、老、病、死等疾苦,而通过艰苦卓越的修行,能够使我们体悟到人生的真谛,化解这些皮囊的苦痛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折磨和打击,从而看到人生曼妙的风景,淡定从容地过完自己的一生。

那么,我们究竟该何如修行呢?

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待修行的方式,也是各不相同。

在印度,苦行僧用长期断食甚至断水、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热的木炭上、忍酷热严寒等方式,来锻炼忍耐力和离欲。

佛教修行的基本方法是:1)布施;2)持戒;3)忍辱;4)精进;5)禅定;6)智慧。

当然,我们普通人做不到这样严苛的修行方式,但我们却要懂得、体悟修行的本质——修正自己“心”的行为,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处事心态等使之安住于善法,对人对事都能起正确的反应,具备慈悲与智慧


01 担柴运水无不是道

修行不用太注重外在的形式,平时工作学习都是修行的最佳方式,心中有佛,所见皆佛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在他的著作《活法》提出:人哪里需要远离凡尘?工作场所就是修炼精神的最佳场所,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只要每天踏实努力工作,培养崇高的人格,美好人生也唾手可得。”

在工作中,我们可以修炼自己的心性和品质,比如宽容、坚持、精进等。

人性是自私的,但在工作中要有所成就,你需要有“利他即利己”的思维,而这些是需要修炼的因为,如果我们没有超越私欲的利他力量,我们就会在遇到重大选择时变得目光短浅,患得患失,因而变得软弱无力,无法做出真正正确的决策,最终使个人或企业发展受限,甚至陷入困境

而一个人要是能放弃自己的小九九,能发自内心地为社会发展、为任命福祉去做事,他就会真的充满力量,完成难以达成的任务。

正如任正非先生在2019年1月接受采访时所说:“我们

不是上市公司,不是为了财务报表,我们是为了实现人类理想而努力奋斗。”可见华为的企业动机有心怀天下的利他思想,这种思想也是其排除万难的力量支撑。

02 人生每时每刻都要修行

爱因斯坦曾说:“复利是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迹。”

复利曲线告诉我们:要越过曲线的拐点,需要经过前期漫长、枯燥,可能没有任何回报的蛰伏期,这个过程十分艰辛,可一旦你越过了拐点,你的成就便会呈现几何级数的增长

因此,我们要有所成就,需要坚定地做一个长期主义者,而它的最好模式是: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而要保持当下愉悦,就要学会活在当下。

想过去是杂念,想将来是妄想,想当下是精进。而要做到“活在当下”,必须时刻有意识地关注自己无序、杂乱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工作、学习的效率,令自己坦然接受生活中的任何挑战。

为什么要时刻修炼自我,关注当下呢?

200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普通人每天会在脑海里闪过1.2万至6万个念头,其中80%的念头是消极的,95%的念头与前一天完全相同。

如果你听任那些消极的念头,在你的头脑中盘旋,你会陷入痛苦、纠结的泥沼,而难以自拔。因为,从远古遗留下来的基因,会令我们本能地关注那些自己所欠缺的、没有得到的东西,而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却视而不见,认为这些都是自己理所应当应该得到的。


而要摆脱痛苦的纠缠和负累,唯一的途径就是活在当下。因为痛苦、悲伤、快乐等情绪都是依靠思维而存在的,思维需要以时间为媒介,这就是为什么你经常会后悔过去,畏惧将来的原因所在,所以只有当你关注当下时,你的思维便停滞了,没有思维的波澜,你也不会有痛苦的感觉,取而代之的是平静、安宁之感,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感觉。

人的一生就是由无数个当下所组成的,我们能把握的也只有当下,因此你如何对待当下的每一刻,决定着你的人生是否幸福?

假如你任由思维的摆布,即使你获得了无数的荣誉、积攒了数不清的财富,你的人生终究是不幸的,因为真正的幸福只能向内心去求得,外在的物质虽能带给你片刻的欢愉,但是那种感觉只不过是暂时的,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可如果你能经常关注当下,令自己的思维停滞,那么在那一段时间,你的内心是宁静的,而这才是生活的真谛

正如杨绛说过:“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生命的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然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学会努力活在当下,时刻修炼自我,才能淡定从容地过好人生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这是我们一生的追求,也是我们精进修炼的方向。


03 修行是一辈子的事情,慢慢来、急不得

我曾看过许知远的《十三邀》节目,他采访过罗振宇老师,罗老师曾说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始终活在自己的舒适区,TA的人生必定会十分悲惨!”

由此可见,修行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要学会不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挑战自我,这样才不至于淹没在社会变革的洪流中,才能在社会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为什么要这样呢?

因为人的天性是好逸恶劳、贪图安逸的,如果你缺乏觉知,始终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那些令你爽的东西,终有一天会成为你成长道路上的坑,让你悔恨不已。

大家都听说过河北唐山收费站36岁阿姨的故事吧,唐山政府为人民做好事,撤销了所有道路收费站。这本应该是一件为人民福祉做的善事,可是那些收费站的人员被迫下岗了。

他们在按照《劳动法》获得相应的补偿后,聚集在收费站领导面前,恳求政府帮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其中就有一位36岁阿姨说道:“我都36岁了,我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收费站,我除了收费,啥都不会,怎么去找工作,也无法学习了。”

这就是一个人喜欢待在自己的舒适区,不愿利用业余时间多学一些技能,这样的人犹如“温水煮青蛙”,渐渐地找不到未来前进的方向。


熵增定律可以说是令人绝望的定律。关于这个定律,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密闭的系统中,你如果不做功,系统内的一切会慢慢地从有序变得无序。这也是为什么房间不理会越来越乱,一杯热水放在台上会变凉的原因所在。

从这个角度来看,人这一辈子的修行,就是为了对抗熵增,孟子所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平时要适度地给自己一些压力,让自己不断走出舒适区,精进自己,这样才不至于活得太悲惨,面对未来一脸迷茫。

写在最后:

我们来到人世间,轰轰烈烈是一生,忙忙碌碌是一生,平平淡淡也是一生。可如果你愿意不断通过修行来锻炼自己的心性,提升自己的认知,磨砺自己的品性,便是最好的一生

修行的道路上并非一马平川,期间会充满了艰难坎坷,布满了荆棘巨石,但只要你愿意勇往直前,不停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去挑战自我的潜力和极限,这样的人生才波澜壮阔,这样的人生才值得一过。而你也将在奋斗修行的过程中,看到不一样的烟火,见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就是一场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