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百态|不平凡的求职季,了解不一样的小行业,找非一般的入口

“职场百态”系列的源起:

做职业访谈的初衷,也是想多介绍一些大家比较好奇的或者难了解到的行业、职业,通过真实的场景重现和身在其中的朋友们的所见、所闻、所感,给有意愿进入这个领域的应聘者、正在做职业探索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或者你就是纯粹想看看自己所处的城墙外,其他人都在做什么,也许也会有一些无心插柳的启发。尤其是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2020校园招聘季注定会有很大的不同,如果你是一名应届毕业生,你做好了哪些准备面对校招?你了解了多少专业内外的职业世界?不妨从现在就开始:

第三期职业访谈的嘉宾所从事的工作应该算是非常冷门的,如果你不在圈子内,也许在应聘的过程中都不知道在求职网上输入什么样的关键词才能找到相关信息。

嘉宾介绍:

Caroline,颜值风格跟工作岗位形象极富反差的北京大妞,研究生学历,目前常驻成都。从事的工作叫:船舶技术检验。用Caroline的话来说,就相当于船只类的保险评估。从业经验4年多。

1、行业/岗位背景

Q1:你当时是怎么进入这个领域的,因为我记得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念的是语言学,对吧?

Caroline:是的,我这也算是职业跨行了。因为我爸从事航海的,从大连海事大学毕业。其实航海圈子很小,中国海事大学最著名的就是大连海事大学,还有上海海事大学。我最开始进这个圈子,就是我爸在他的朋友圈儿看到有个同学转了这么一个招聘信息。他就觉得,那会儿我正处于职业定位的过渡期,既不想当老师,又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就是很迷茫的一段时间。他就让我去试试,因为招聘信息上要求英语一定要好,所以我就去面试,心里想着:专业不够,就用英语先扛着呗。

Q2:这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背景呢?

Caroline:我们的工作内容其实有点像做车险评估,只是范围更广,涉及到各个国家、地区的船只主体。行业里其实有专业的检验师上船做技术检验,而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把他们的检验结果编写成英文报告,并且是根据委托方的自身利益、海商法以及各个国家的不同规定来写。实际上,我们这个岗位基本上算是比较有中国特色的,因为其他国家的检验师都可以自己写报告,没有语言障碍。但是我们的检验师(很大一部分都是船长、大副出身)语言部分不太行,所以就有了我们这么一个桥梁性质的工作岗位的存在。因此,要说教育背景的话,除了海事类大学里的相关专业之外,英语能力足够的话,没有其他的教育背景的要求。

Q3:那怎样的教育背景或者工作经验对进入这个领域会有帮助呢?

Caroline:要说有所帮助的话,专业如果对口当然会是一大助力。但是即便放眼全球,海事类的院校也没有很多,可能在东欧有几个学院,但也不是University而是 college。然后英国有两个吧,是有相关专业的,像航海专业呀,轮机专业啊;另外,专业如果是海商法及相关的,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有的法律学院下面就会下设一个分支,海商法就是其中之一跟海洋有关的;语言类的专业背景在初入行的时候,也比较有帮助,尤其是英语写作能力强的。

职业初期,对语言表达能力的需求大于对船舶专业知识。掌握一些高频使用到的专业用语和一些非常基础的专业知识,比如船厂的报价单、定位的检验种类、船只入港后等待检验期间要注意什么、产生了纠纷或者不同地域来的船应该怎么处理等等,再有好的英语基础的话,大概在这个岗位做个1、2年就基本没有专业的障碍了。但你如果想要做长期发展的话,再系统一些的专业知识还是非常需要的。

2、工作内容和环境

Q4:你的日常职责有哪些?工作条件怎么样?该领域要用到哪些能力呢?

Caroline:每艘船只都是有自己的保险公司的,船只的保险公司我们称之为“船东互保协会”。它是固定的,全球不超过30个吧。中国我们就叫做“中国船东互保协会”。简单来说它的运行机制就是:船东造了一个船,然后就需要给这个船投保,因此需要入会。入会的时候就可能会发生一些检验,这些协会就会找我们去做这个船的入会检验,这是我们接的第一类的单子,那我们就是属于第三方检验,我们的甲方就是保险公司,他们委托我们做专业的技术检验。

还有一类订单就是,所有跟船只有关的事宜大部分都需要第三方的公证人在场,比如说装货,船一般运的都是大宗钢材或者大宗散货,像那种钢卷儿、钢筋之类的,散货就有水泥呀、煤炭呐、大豆什么的。然后船只在海上发生货损了,到港的时候发现货物怎么这么多水呢?那就不能用了!于是,就需要让人去调查,可能货方的保险公司请我们,然后他们按照我们出具的报告做赔偿;或者说这个船东自己来找我们:“这个货主找我赔钱了,你帮我看看这个货怎么回事,我能不能少赔点儿?”。我们根据不同的委托人,会尽量用不同的角度给委托人找证据支持。其实最开始时,我觉得这可能是个非常客观的职业,但是后来发现还是掺了很多主观的因素,所以需要很好的逻辑性;还需要情商能力高,怎么跟人打交道做沟通,怎么在不歪曲事实的情况下委婉的呈现,然后可能因为你的这个呈现,就帮客户把责任转嫁了;文字功底也是一个硬核能力要求

另外,但凡船只进了港,就会有一系列的业务,比如要加油、装大宗散货、修船等等,他们所在的协会都会委托我们去做第三方公证。比如这艘船在港口停靠装钢材,我们作为第三方,要在现场监控:哪些货损是它本身货物已有的,哪些是在进港之后发生的。我们会在报告里写得非常详细,这个货是用什么东西装过来的,装过来是怎么堆积的。这个船到了交货的时候,他们就会翻出我们的报告看,证明这个货损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到底是谁的责任?谁来赔?

Q5:那每艘船每进一次港,都可能会需要有被监控的一个过程,那你们的订单应该就很多吧?

Caroline:是的,业务量很大,不过现在同类公司也很多,所以竞争也很大。船只所在协会选择把订单给谁的时候,第一要看你能不能和地方的机构协调,比如说地方海事局非常难缠,船只可能在清洗甲板的时候有一点点油,落到了海里,这可不得了。海事局可以帮你免费清理这个东西,也可以使劲儿的罚你,就看各家公司的沟通能力和经验了。其次会看过往的报告质量

Q6:所以你们主要是做检测,听上去有点像我之前的行业里,一家国际检测公司:SGS,它是你们的竞争对手吗?

Caroline:不算竞争对手,我们老跟他们合作,因为我们检验的时候,有的需要取样做检测,就会送到SGS。然后SGS给我们出一份报告,表明某某成分在样品里面添加了多少?这个货还能不能用啊......我们再根据这份报告完成我们的。

Q7:据我所知SGS能做的检测领域非常广,有非常专业的实验室和设备,那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去取样做检测呢?

Caroline:对,SGS就是做各种的分析测试,但他们没有这方面的其他专业背景。除非SGS招了个船长,可以直接去把那个货样取回来,他了解该怎么样去取样,取哪一个部分等等。所以,SGS是专门负责测试这些指标,我们公司专业做现场检验、出报告的。上船的一线检验同事会写成了一个便签之类的东西,一条一条给我们,或者一个报告初稿,然后我们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结合其他商务、商法的规定,再把它整合成一个报告。所以其实我们对他们而言是后端,相当于是后台支持。

所以对于航海这个行业来讲,海上漂了很多年以后,船长、大副如果想要安定的话,转型做检验其实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但专业检验岗至少需要的也是大副及以上的资历。

Q8:那刚刚聊到的可能是公司层面看日常工作,那你自己的日常工作如何呢?

Caroline:刚入行的时候,我的工作就非常简单,就是把现场检验员传过来的报告,根据客户需求修改、定稿。比如:客户需要某部分内容,他没有写,那我就要跟他沟通,为什么没有,怎么补充进来。其实,我的日常就是跟检验员、客户的三方沟通。

现在我是负责整个项目统筹了,工作更系统了:我拿到客户的委托后,会给客户发邮件,告诉他们这个船几号要进哪儿,要做什么,能不能派人做检验。同时,我要联系我们公司的检验员,因为他们的任务单都是我来派,那我可能看谁有空,然后把他派过去。如果碰巧这段时间特别忙,我们的检验员全部都有任务在身,那我可能要从外部找资源。

在第一份报告生成之前,所有的这些琐碎的事都会由我来负责。比如:客户可能突然跟我说:“哎呀,这个大风导致我们的船只可能不在这个港位停靠,换成下一个港”,那我要马上联系下一个港口。或者说检验员中间出了什么偏差,可能没赶上这个检验,然后客户来找我抱怨、投诉,我就还需要维护客户关系;还有一些外国的船长,会直接给我打电话说我们的报告哪里哪里没有检验到,会导致什么样的风险。这些都需要你的沟通技巧、情商。你还需要有统筹能力,每天脑子里都得想着各个船只和检验员的情况。比如:有的客户会在5月初的时候就给你委托一条船,但他可能7月1号才做检验,你就要一直想着,到6月底的时候,及时派检验员去跟进。有时候,我还挺怀念当初单纯写报告的日子。

不过,我们的工作环境其实还挺好的,因为我们不需要下船,风吹不着,日晒不着,跟一线的检验员搭档,就属于幕后操作员。这个只有国内才有的,因为在国外检验员的英语不是障碍,报告部分是检验员自己就全部完成了。

Q9:你在工作中遇到最棘⼿的问题是什么呢?

Caroline:我觉得最难的就还是客户关系,我记得到目前为止最难的一个案子大概拖了半年。船只把栈桥给撞了,整个栈桥都撞塌了。当时船东想要得到赔偿,就赶紧问协会要钱修船。但是当时码头方想直接跟船东沟通,借此让船东其他的船只都进自己的码头,就有更多的利益。所以码头方不想让我们过多的去参与协商。我大概打了70多个电话,那么长的时间里面,得到的回复都是一直在搪塞。另一边呢,我们的船东就非常生气,就说:“你们这么小的事儿还办不了,到底赔多少钱,我们给钱就是了,你怎么就谈不下来呢?”,那码头又不给我们正常的答复,我们也没有办法,其实夹在中间就比较难做。最后这个客户我们是丢掉了的,虽然我们会跟船东解释码头方的考虑是什么,但他们外国人就不能理解。

3、⽣活方式:

Q10:工作之余,您还需要尽什么义务?在着装、工作时间、假期⽅面的灵活性是怎样的?

Caroline:我们的工作大部分时间朝九晚五,但也是要看船只和需要出报告的时间随时准备工作的,尤其做统筹,船只是24小时随时可能入港,那我就需要随时准备工作;着装方面没有什么其他要求,因为我们不需要上船;假期就轮休,包括周末也需要有同事值班,随时应对突发事件。

Q11:入职新⼈的薪酬水平是怎样的?

Caroline:我们公司在北京的研究生入职月薪资是7000左右,本科生月薪资是6000左右,成都大概在4000到5000这个样子。我记得之前有一个德国的船长,他是专门检查船只拖轮部件的,他基本上就是背着手转一圈儿,听个声儿,然后就能发现哪里有问题。他就属于这个专业的资深顾问,800刀一小时的出场费。我们的检验员可能就相对少一些,月工资两三万的样子,但工作很辛苦。基本就是长期出差,昼夜颠倒,比如:船只可能半夜到港了,就要做检测,检验员就需要立刻到岗。

4、对行业的看法:

Q12:您认为今后3-5年该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Caroline:航运业前两年比较低迷,船公司倒了好多,这两年稍微有点回暖了。我觉得这个行业是比较稳定持续的,它不会消失,因为没有什么可以代替船。它虽然很慢,但是那些大量的煤炭什么的,也就只能是船。但是这个行业也比较局限和小众,模式也非常稳定。你如果愿意,可以一直做报告或者做我现在的项目统筹。但如果想要提升自己,考虑职业发展的话,就需要去进修,尤其是非专业背景入行的,比如去海商法的学院。否则,你永远到不了甲方,就是船东互保协会或者船东,获得更大的平台和更好的收入。

5、晋升空间:

Q13:你们的晋升空间⼤么?职业路径大概可能是什么样的呢?

Caroline:就像刚才我说的一样,我们这个行业圈子不大,但发展路径还是比较清晰的。无论你之前的专业背景是什么,有好的语言基础是可以通过检验这个切口入行的,然后再通过积累和进修提升获得更好的机会。如果你本身就是法学专业,你还可以直接选读海商法,专门接航运案子,发展和收入也很不错,并且不愁案源。不过,协会和律师都比我们忙很多很多。如果你有航海专业背景的,可以在船东公司做船的运营,比如规划船的航线(用最短的航线,可以承载最多的货)、船舶安全、还有各个国际协会也需要做市场开发和对接之类的工作等等。

Q14:听上去外行想进这个行业,其实从你们这儿入口相对容易,对专业没有那么高的要求。一旦入行,用2、3年积累一线的基础知识和操作经验以后,后面的专业知识是可以后补的,对吧?不像有一些行业和工作是属于没有专业知识,几乎就进不了这个行业的。

Caroline:是的,你有行业的工作背景,再去申请进修,是有优势的。如果申请成功,大概2年的时间,读完海商法的研究生,就很稳定了。

如果你进来以后发现不喜欢这个行业,当然也是可以离开的。从我们公司跳槽的,就两条路,要么是打定主意做这个行业了,就去英国读一个海商法,回来后就变成了我们的甲方;要么呢,就是又回去从英语的角度看发展,比如专业的翻译,也是有比较高的投资回报率。行业专业的翻译大概报价是1000港币/2500字。所以,我们公司现在也兼顾翻译的业务。比如欧盟出了一个法案,只有英语的,国内分部的人可能看不太懂英语,就会找我们把这个欧盟的法案翻译成中文,或者像波罗的海那边出的不利公告什么的,也会让我们去翻译。每年都会有2、3次那种四五十万字的体系文件翻译。新的船公司可能要接受什么审核,所以需要一个内部的体系文件,他们自己写好中文,然后我们翻译成英文版本。

另外还有一条发展渠道,就是公务员,考港务局、航运局之类的。

6、求职市场:

Q15:求职者通常怎样进入这个领域呢?

Caroline:学航海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他肯定大概也就知道去哪儿找到信息。那如果他不是学这个专业,确实就不是那么容易。协会或者船东,他们还是会去专门的海事学校做一些信息发布,去校园做宣讲,每年也都有内部的公开招聘。但像我们以检验为主的公司,就不太会,招聘信息的发布也比较随机,常规的招聘网站上都会根据需要发布,因为需求量原本也不大。

所以其实这个圈子常常会遇到一大堆自己的师兄师弟。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小众但是又非常有意思的一个行业。如果你正处于职业定位和探索期间,对法律、语言感兴趣的,有严谨思维逻辑的,可以多关注和了解我们这个行业,真的感兴趣的话,可以早做职业规划和准备。

当天的采访,我和Caroline还聊了好多行业的小故事和趣事儿,以后有空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场百态|不平凡的求职季,了解不一样的小行业,找非一般的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