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楠曾经在微博上晒出过自己的儿子化身大厨的照片,小小的吴所谓第一次上灶台,学习炒菜做饭,虽然用火用刀会有危险,但谢楠还是让孩子进行了尝试,没过多久,孩子已经能做自己爱吃的炒西葫芦和黄瓜胡萝卜了。
照片一晒出,顿时众网友纷纷点赞,夸吴所谓小小年纪就会烧饭,还会帮妈妈做家务,自理能力超强。
一直以来谢楠都是吴京背后的女人,能让吴京放心把孩子全权交给她,安心去打拼自己的事业,谢楠的教育方法自然很有一套。谢楠也曾在采访中说起自己的育儿经,她提到比起技能的学习,她更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很多孩子入园后出现各种问题
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照顾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不需要大人再操心了。也是一个孩子应该有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但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快上幼儿园了,但最基本的吃饭、穿衣、穿鞋都不会做,焦虑感油然而生。生活不能自理也影响了很多小朋友不能顺利入园。
1、不会上厕所
提起孩子上学以后不会上厕所,很多人会觉得好笑,但事实就是这样。一些学龄前孩子一直在家里用坐便器,家长也并没有意识到,在幼儿园上厕所要坐马桶这件事,很多孩子不习惯坐马桶,而且担心坐在马桶上会掉下去,根本不愿意上厕所。
还有些孩子如厕后不会自己擦屁股,尤其是大便以后,因为平时都是大人帮忙擦的,自己根本不懂怎么用卫生纸,回家后经常会发现裤子上一滩屎。
很多家长也是在幼儿园老师反映情况后才了解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悔入园前没有让孩子自己学会如厕。
2、吃饭成问题
在入园的第一周老师会给一些完全不会自己吃饭的孩子喂饭,但不可能每个孩子都喂,长期喂,因为根据现在的教育资源配置,一个班里30个左右的小朋友,一般配2-3个老师,这样的话一个老师要管理10个左右的孩子,工作量和责任都很大。
另外,还有很多孩子在家里非常挑食,父母做饭的时候也会有倾向的挑孩子喜欢吃的食物做,比如菜做成饺子面条,饭做成蛋炒饭,肉类都做成碎肉末,为的是让孩子多吃几口,但幼儿园是个大集体,不可能根据每个孩子的口味单独做饭菜,很多孩子就开始不吃饭了。
所以如果孩子在入园前没有学会好好吃饭的话,入园后会立马瘦下来,体质也会变差,经常容易生病。
3、不会穿脱衣服
进了幼儿园,每天都需要独立午睡,不会穿脱衣服的孩子就遇到了大麻烦。尤其是大冬天,衣服比较多的情况下,不会穿脱衣服简直是要命了。
很多孩子入园后开始学习穿脱衣服,穿不好就开始哭或者发脾气,天气寒冷的情况下衣服穿不好还容易着凉感冒,还有些裤子、袜子穿反的,不仅孩子自己不舒服,还影响行动。
孩子离开自己,却无法独立起来,到底怎么办?教育专家说过,比起英语、数学、逻辑思维等的学习,在入园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更重要。
二、自理能力强的孩子更有优势
1、能更快适应入园
出生以来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开始集体生活,有问题都得自己解决,不可能再去依赖父母,很多孩子会开始不适应。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就能更快适应入园生活,他们会自己吃饭、如厕、照顾自己,生活上都很顺畅,自然比其他同龄孩子有更多时间学本领。
2、能赢得老师的青睐
自理能力强的孩子不太依赖老师和保育员,比起老师的帮助,他们自己能做的更好,这样的孩子深得老师喜爱,老师会有倾向的给到更多关注,在一些组织活动中,老师也更会选择这样的孩子担任团队中的领袖,这对孩子领导力的培养也非常有好处。
3、内心更强大
很多孩子会因为玩具没有其他孩子收拾的快,被子叠的没有其他人好,自理能力比同龄孩子差而感到自卑,时间久了家长和老师就会发现,原本开朗的孩子变的内向起来。
而一些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就会表现的很优秀,他们遇到问题总能自己解决,在获得老师表扬的同时,也获得了自信,他们的内心也更强大,因为他们意识到了自己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比其他孩子做的好,觉得自己是很厉害的小朋友。
自理能力对于入园的孩子如此重要,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1、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
很多父母自己都是妈宝男妈宝女,还跟自己的父母同住,外加烧饭洗衣带孩子。平时自己都没有很好的自理习惯,比如
·起床以后从来不叠被子
·餐前饭都已经盛好了
·衣服都是丢洗衣机的
·水果总是有人切好端到面前
……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自己都不会打理自己的生活,拿什么来要求孩子呢?
所以,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父母首先应该以身作则,从生活的各个方面独立起来,很多时候孩子不用教,看着父母都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2、不嘲笑,引导为主
很多时候,孩子不敢自己做一些事情都是父母给吓的。有些父母喜欢大惊小怪,比如孩子吃饭掉了几颗米粒出来,就惊呼怎么弄的到处都是;衣服穿反了就会嘲笑他;画画的时候弄脏了衣服,就会大吼大叫怎么搞的……
想一下,谁小时候不是这样的呢?很多时候孩子想再试一下,做的更好一些,却被父母的恐吓、嘲笑吓到了,久而久之就不敢去做,变成了自理能力差。
其实,父母的鼓励是孩子最好的礼物。要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就要学会引导和鼓励孩子,比如孩子衣服穿反了,可以教他怎么穿才是正确的;吃饭漏嘴可以示范一下,怎么吃饭菜才能全部到嘴里,不会弄的满地都是。
父母应该做的是告诉孩子“怎么做”,而不是回应他“你做错了”,这样的鼓励和引导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孩子也更愿意去尝试。
3、不勉强,定规则
还有些父母喜欢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相信每个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就是想让孩子多尝试,多锻炼,但很多时候变成了强迫和训斥。
很少有人喜欢做家务,但有些父母想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会要求他们,每天帮忙擦地板,扫地,晾衣服等等。
他们会用强迫的语气告诉孩子去收拾玩具、自己去整理衣服、过来帮忙拖地,有些父母甚至非常执着,在孩子明显表示不愿意的情况下,训斥甚至逼迫孩子去做,这样不仅无法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情绪。
最佳的方式就是父母自己做好榜样,让孩子看到做事的乐趣,同时可以设置一些激励机制,比如自己穿衣服可以得一颗小星星,自己叠被子可以再得一颗小星星,过段时间还可以给孩子看看他的劳动成果,进行表扬。
这样一来孩子的积极性起来了,自愿去承担很多事情,慢慢的自理能力自然会提升。
4、不干涉,自己动手
在《与父母和解》一书中,有段话是这么说的:“有种父母,往往让我们感觉太过称职,称职到好像要将我们塞回子宫里去严加保护一般。”
家长本质都是出于爱,但这种过头的爱变成了干涉,让孩子忘记了自己会干什么,甚至感到了压力。
很多这样的父母除了给予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还会帮孩子脱穿衣服,穿鞋子,觉得孩子吃饭慢,干脆拿过勺子喂饭……真是没有给孩子任何锻炼的机会,恨不得自己的手长在孩子身上。
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父母一定要学会放手。很多事情育龄儿童其实自己都可以做,比如自己吃饭、穿脱衣服、穿鞋子等等,很多自理能力强的孩子甚至还能叠被子、洗澡、擦屁股等,看看他们的父母,都是“甩手掌柜”。
所以,在想要干涉孩子的时候父母要马上意识到,孩子需要成长,不要再干涉了,父母的放手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
其实,孩子的潜力无限,如果不给孩子机会,他永远不会知道自己可以,让孩子自理就是让孩子自立,自理能力才是孩子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