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4

《教有所思》书评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小时候信誓旦旦地说长大了要当一名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越长越大却越显得底气不足,尤其当我选择了师范类专业的时候,甚至有些退缩了。为什么?因为我知道当好一名好老师,看似简单,其实很难。这还与我的一段支教经历有关。

2016年9月,我参与了学校的国培计划,前往德宏州梁河县河西乡某小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倒不是说生活有多艰苦所以我会退缩,而是现在的我时常反思,觉得自己那段时间并不是一个称职的老师,我并没有像去之前想的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他们,我很惭愧。我深深意识到自己离好老师还有很长的距离,我质疑自己是否真的合适当一名教师。但在那段时间里,我也并非完全没有付出和回报,我对那些孩子一视同仁,真心关爱他们,并赢得了他们的喜爱和尊重,你也许会问那我为什么还羞愧?是因为我发现由于自身才疏学浅,能教给他们的东西太少了、能帮到他们的地方太少了,比如我费了很大的劲也没教会四年级那个不会拼音字母的同学;我苦口婆心地劝说,也没能改变那个六年级的所谓的后进生,我知道,是由于我过去懂得的太少了,我有很多困惑,有许多许多想问“怎么办”,直到看了李镇西老师的一本书,我觉得心中谜团一般的困惑解开了。

李镇西老师的成绩,无需让我过多的介绍,只需要知道,他是一个真正懂学生、会教学的老师,同时他也是给了我很多启蒙的人。他的《教有所思》一共有两版,第一版出版,是在2003年作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的第一本著作,十年之后,他又在这个出版社出版了第二版,之所以再次出版,是因为第一版中谈到的教育问题,在今天同样出现但并没有得到解决,比如弄虚作假的“伪科研”、煞有介事的“假教育”、表演做作的“公开课”,所以在第二版中他保留了一些内容并增加了很多见解。在这本书中,有他的语文教育主张,有他当校长时对其他教师不一样的督促和关爱,有他和学生之间亦师亦友的温馨,有和他相关的让人感动的人和事......李镇西老师的文字简单朴素、通俗易懂,没有什么生涩难懂的东西,就像他说的聪明人懂得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如果一个人写的东西人别人都读不懂,那一定是他自己也没有真正搞懂。

在这本书中,值得谈论的东西太多了,可是对我这个道行还浅的学生来说,只能谈谈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相信那个部分会让像我一样不知道怎么当老师的、即将或刚开始当老师的同志们受益匪浅。书中有一个内容是“百问简答”,是李镇西老师把世界各地青年教师在“教育在线”网上问他的问题整理了一些出来,并给予了精彩的回答,我觉得那些老师问的就是我想问的,自然也解决了我以上所说的困惑。所谓“百问简答”,一看就知道是一百句问答,但是这里也不能全部罗列了,就挑几个来写吧!

有个叫“钊秦暮楚”的网友是这么问的:“怎样在繁忙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一周十八节课加一个班班主任)加强理论学习?”确实够忙的,李老师怎么回答的呢?他说:“我相信,无论你多么忙,你每天都不会不洗脸不刷牙不吃饭的,因为第一,这些是你的生活必须,第二,这些你已经养成习惯。所以,你只要把学习当成生活必需,同时养成习惯,无论多忙,你都有时间学习。”好精辟。

一个叫“孤烟直上”的网友说:“李老师,现在学校给青年教师太多的压力和工作量,加上各种检查、评比,使得青年教师疲于应付,疏于思考,更别说好好静下心好好读书了,每天超负荷 工作之后,剩下的只有劳累,没有时间反思、提炼、阅读和学习,如何实现专业成长?”同学们注意了,将来这可能就是我们要遇到的状况,李镇西老师有没有好的建议呢?他说:“从来没有专门的专业学习时间,任何人都不可能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思考、静下心好好学习的专门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本身就是每天对各种琐事和意外情况的处理。所有的成长都是在困境与夹缝中完成的。思考也好,学习也好,都是一种习惯,而不是一项需要专门时间的任务”,你觉得有没有道理呢?

又有一位叫“儿子和我”的人说:“一个教师的成长没有专家的指引,他能成长为所谓的专家吗?”像成为专家的注意了。“当然能够,任何老师,只要多实践,多反思,多阅读,多写作,自然而然能成为教育专家。这里和有没有教育专家引导没有必然联系,任何行业的专家都是自己成长起来的,而不是由谁引导出来的”李老师回答说。你有没有信心了呢?

“小田”:“老师该不该惩罚学生?如何惩罚最有效?谢谢”相信我们每个人小时候都被惩罚过,像我,就曾被打得鼻青脸肿的,对体罚实在害怕,现在都有阴影,可是也没犯什么大错,就是学不会他讲的东西。作为老师,怎么惩罚比较好呢?

李镇西老师:“完全应该,惩罚学生是老师不可剥夺的权力之一,但惩罚不是体罚,而且有效惩罚必须真诚细致的心灵沟通相结合,才能有效。”说的太好了。

“如云漂泊”:“在平常、琐碎的教育生活中,爱孩子怎么就那么难呢?我知道很多人只是说说罢了。”确实,有的时候,一些不懂事的孩子把你气的抓狂,实在爱不起来。

李镇西老师:“爱学生怎么会难呢?也许我理解的爱和你的不一样吧,爱是一种理解、依恋、尊重,是一种责任。爱的体现不一定要如张丽莉老师那样惊天动地,有时候不过就是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我身边有许多默默无闻的老师就是那样爱着学生,当然,更多的时候,爱学生就体现在我们每天的本职工作中。怎么会难呢?”是呀,学生的心那么敏感,你对他的一点好,他都会闹记在心,甚至,一个所谓的“坏学生”就此改变了。

“像猪一样聪明”:“请问李老师,我们都提倡对学生一视同仁,那么对于特殊学生的特别关照,是否违背公正的原则?”

李镇西老师:“对不同学生的差别化对待,对某些特别学生,尤其是那些容易被教育者忽视的学生倾斜教育之爱,恰恰体现了真正的教育公正。”

......

从以上短短的几条问答中,我们不难看出李老师的教育智慧和浓浓的人文情怀,这本书的很多语言就跟这些一样,这么简单朴素有不失趣味性,完全不让人有那种看不懂读不下去的感觉。按李老师自己说,他受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响很大,李老师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评价很高,并践行着他的教育理念,被苏霍姆里斯基的女儿苏霍姆林斯卡娅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李镇西老师崇敬的教育家还有陶行知先生,本书第一篇就是怀念他的。

看了这本书以后,我不再感到那么困惑和迷茫了,也不再十分自责,因为虽然在知识上是不足的,但我对他们真的付出爱,我和他们打成一片:晚上我会和他们席地而坐,互相交流,充满欢声笑语;我不时对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投去鼓励的眼神,让他们敢于在课堂上发言;我不停的告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一定要自信......走的时候,我们流泪了,现在,也一直保持联系。至于知识上的不足,我只要努力多读书、多实践、多写作,最重要的是多反思,没有什么能力是不能提高的。

李老师就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在书中,他写过很多和学生之间的故事,其中一个就是说学生跟他借书时他说自己去拿,课上他跟学生借笔,学生却争先恐后亲自拿笔给他,这么一个我们不太注意的事件,李老师拿出来说了,并反思自己,决定以后学生跟自己借东西,自己一定要亲自递给他......

于漪老师曾经说过:“对孩子的爱,能够使一个老师变得聪明起来。”李镇西老师说他就可能属于那种老师,我们将来也要做这样的老师。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由爱而升华为责任,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这才是教育的真谛。如果我们仅把教育当成一职业,那将是很累的,而且累得很被动,为学生类累,为家长累,为领导累,为社会累......但如果我们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那么一切酸甜苦辣都是“自找”的,因而是心甘情愿的!对我来说,我将要做的,就是培养一种乐趣——研究的乐趣、思考的乐趣、读书的乐趣、写作的乐趣,以便将来能够从容地教有所思,边走边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