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古鉴今(七)太康失国——昏君、强盗与小人粉墨登场

讲太康失国之前,我们必须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虽然经过大禹与启软硬兼施的征伐与征服,华夏诸部落都承认夏的统治地位,但是在这种臣服之下,却依然埋藏着许多隐患。

一、虽然大部分都臣服夏,但是依然有少部分方国、部落,对夏的统治不满;

二、在那些臣服夏的方国部落中,有许多是明面臣服,而心下不满的,也就是说很多是被打服的,并不是真正的心悦诚服。

好了,有了这两个前提,下边的故事就好理解了。

夏启去世后,其子太康继位。太康继位后,大概觉得自己没老爹那么有能耐,而且左看看,右瞧瞧,发现没啥重要事做了,就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打猎。史书上说他继位后“田猎游玩,不恤民事”,这可是历代昏君的标配。

如此一来,问题就出现了。

某一天,太康觉着天气不错,决定出去打打猎,舒展舒展筋骨。到了晚上太康满载猎物回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回不了宫了。

原来是东夷部落的首领羿,带兵东进攻占了夏都。这里的羿不是后羿,而是太昊、少昊的后代,也是东夷部落的首领,这个时候自称“有穷氏”。东夷部落从蚩尤的时候,就和华夏族有矛盾,当华夏族强盛的时候,东夷就人畜无害地在东边蹲着;当华夏族衰落的时候,东夷就跳出来折腾一下。

现如今太康当国,华夏族实力稍弱了点,东夷集团就跳出来了。关于羿夺取政权的过程,有人说是羿带兵攻进夏都,也有人说羿当时担任夏后的侍卫官,是趁太康不在而发动的政变,不管怎么样,羿把太康驱逐出了夏都。但是羿并没有直接称王,他选择了一个特别聪明的做法,扶持了太康的弟弟中康继位,但是大小政事一切取决于羿。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眼熟?没错,东汉末年董卓和曹操都是这么做的。

但是羿显然不是曹操,甚至比董卓还差点,如果太康是个爱玩的昏君的话,那么羿则是一个妥妥的强盗。

当时虽然诸方国对夏朝的统治并不是百分百心悦诚服,但是眼睁睁看着东夷部落执掌了大全,怎么想怎么别扭,本来是我们华夏族内部的事,我们自己怎么闹都无所谓,现在你东夷集团的人来掺和一把,关键还成功了,这怎么行!但是当时矛盾还没有激化,大家都是一副“先看看形势”的态度。

这时候,有两个部落勇敢地站了出来。历来就主持天时历象的羲氏、和氏公开反对羿,羿一听,这还了得,不把这俩摁下去,那以后反对者不更多!于是派遣一个叫做胤的人,带兵去讨伐羲氏、和氏。

这时候中康去世了,羿依然没有称王,而是又把中康的儿子相扶上王位,。相不想当傀儡,于是就三十六计走为上,一溜烟跑了,去投奔了斟寻氏和斟灌氏,请记住这俩部落,在接下来的少康复国的过程中,斟寻氏和斟灌氏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羿看相跑了,自己便独揽夏的大权。

要不说,这人啊,一有点小成就便飘飘然了。东夷部落自从蚩尤败给黄帝,就一直受华夏族的气,这下羿颠覆了夏的统治,自觉给东夷部落长了脸、报了仇,逐渐也变的不可一世起来。

他也开始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了,巧的是,他的爱好和太康的爱好一样,也是打猎,可能在那个时代,也没有太多娱乐项目。羿不光沉湎于打猎,还开始“远贤臣,亲小人”。他废弃武罗、伯困等贤臣,却重用被伯明氏驱逐的不孝子弟寒浞。要说这个寒浞也是一个典型的心机婊,他也有着小人的标配,他“谄媚于上,施贿于外”,看到羿就夸:“您老这么英明神武,射箭功夫又好,今儿咋没出去打猎去?”于是在寒浞的怂恿与跪舔下,羿渐渐迷失了自我,把大小政事都交给寒浞处理,自己则去猎场“英明神武”去了。

而寒浞却抓住机会网络党羽,积蓄力量。于是历史再一次重演,在羿出去打猎的时候,寒浞把羿给杀了,并且杀掉了羿的全家老小,占据了羿的妻妾(不是嫦娥……),估计这时候羿在黄泉之下肠子都悔青了。

寒浞独揽大权,袭有穷氏之国号,把儿子浇分封于过。

至此,太康失国的历史剧,就告一段落了。

在这场历史剧中,太康和羿用生命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的正确性。

太康昏庸,羿虽然是篡,但也绝不是个小人,姑且叫他强盗,毕竟这江山是自己明打明抢的。但是寒浞,则完全是个无耻小人了,不仅背叛了羿,还占有了羿的妻室。

所以大家在生活中还是擦亮眼睛,远离小人,说来容易,做起来难,毕竟小人太会讨人欢心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通古鉴今(七)太康失国——昏君、强盗与小人粉墨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