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EQn6dWy8utas5P5MfPdEbA
【标题分析】:
“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这句话里有家庭和灾难两个词,涉及面就很广了, 几乎是所有有家庭的都含括在内,引发读者的好奇和功利心,不自觉的就会想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家庭也有这样的问题,万一有的话得要注意了
“缺席的爸爸,焦虑的妈妈”这个现象几乎很普遍,因为很多家庭都是男人忙事业,女人带孩子,所以爸爸缺席,妈妈焦虑,那结果就是“养出失控的孩子”,怎么个失控法?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可能很多读者孩子还小,并没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但是爸爸缺席,妈妈焦虑的现象有可能已经存在了,所以进一步加深读者的好奇心和功利心,得赶紧看看失控的后果到底如何?
【文章类型】:观点论述文
【文章结构】:总分总结构,子观点为递进关系
【选题】:亲子教育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话题,作者在标题中也很精准的点出了目前普遍家庭都存在爸爸缺席,妈妈焦虑的现象,所以打击范围很广,也抓住了妈妈们的共情心理,然后妈妈们看到后大概率又会转发给自己的老公或者朋友看
【核心观点】:在家庭中,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夫妻双方应该一起携手解决孩子的教育问题
【路标句】:最近看到这样一句话
【引言部分】:
“上天给了你一个缺席的父亲,就会赠送给你一个焦虑的母亲,最终智慧养育出一个失控的孩子。”
家庭的本质代表的是“爱”,教育的本质代表是“规矩”。
感性的妈妈教会孩子:什么是家庭、爱和安全
理性的爸爸教会孩子:什么是社会的规则和规矩
目前多数家庭现状是:爸爸忙工作缺席教育,妈妈被迫全部承担引发焦虑,孩子夹缝里生存越来越不听话,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孩子越来越失控。
【第一部分】:
子观点1:爸爸的缺席,孩子难以拥有完整的人格
子观点结构:引言+分析+案例概括+案例展开+讨论+引用
引言:心理学认为:“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孩子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而父亲则是塑造孩子对生命的看法,关系到人格的形成
分析展开:心理学家调查发现,那些没有得到父亲足够关爱和陪伴的孩子,容易焦虑、孤独、自尊心地下、自制力差,甚至还有攻击性强、喜欢较劲、叛逆等性格和行为问题,这些被称为缺乏父爱综合征,这样的孩子辍学率和犯罪率比正常孩子高出2倍,女孩成为单身母亲的概率高出3倍
案例概括:《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把妹妹推下高楼
案例展开:朱朝阳的父亲在婚内出轨,与母亲离婚又很快再婚并生下一个女儿,从此父亲就缺席了他人生中所有重要时刻,在朱朝阳的世界里,父亲只剩下背影,他的信念逐渐崩塌,最终误入歧途,将妹妹推下高楼
讨论:父亲的缺席,会让孩子失去一些社会秩序、处世规范、行为准则等人生观教育的机会
引用(金句):美果著名心理学家格尔迪说过,父亲是一种奇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第二部分】:
子观点2:妈妈的焦虑,让孩子难以拥有幸福的能力
子观点结构:案例概括*2+案例展开*2+提炼*2+讨论
案例概括:一则新闻:四川眉山一位妈妈,因责怪女儿不好好吃饭,45秒内掌掴3岁女儿9次
案例展开:四川眉山的这味妈妈就因为女儿不好好吃饭,在短短的45秒里,她不断扇打孩子的脸、背、手,甚至好几次将孩子打到在地,最后被妇联约谈,被多个部门教育训诫,多年后,小女孩也许会忘记这件事,但妈妈带给她的恐惧和阴影却会伴随她一生,这位妈妈原来并不是这样的,她真正崩溃的来源是经年累月丈夫的缺席,导致情绪的积累和崩溃
提炼:当一个妈妈24小时没有自己的时间,重心全在孩子和家庭,遇事没人商量只能自己扛,长久以往,焦虑和怨气没有一个出口,就只能靠打骂孩子来泄气
案例概括:朱丹发了个微博,批判动画面里总是把妈妈的形象恶毒化
案例展开:朱丹看到国产动画片里,妈妈的形象总是易怒、暴躁,宝宝也总是怕妈妈生气,回想很多综艺节目很多也是妈妈和女儿或者儿子不合,妈妈的形象也有包容的、有爱的、充满鼓励的呀,妈妈已经很辛苦了,为什么总是要被错误解读?
提炼:回想一下还真是,《大耳朵图图》《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樱桃小丸子》,都是妈妈在发火
讨论:为何妈妈们总是那么焦虑?归根结底,就是一个人承担太多,没有人分担
【第三部分】:
子观点3:父母完整的爱,才能给孩子提供充足的养分
子观点结构:引用+子观点+讨论
引用: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孩子成长没有偏方,有的只是负责的父母,提供的稳定而健康的土壤
这里使用了干货教程类的总分总结构,里面的子观点是递进关系
子观点:①不要忽视夫妻间的亲密关系
②尊重彼此的育儿理念和方式
③妈妈需要从家庭中适当释放自己
④爸爸则需要重视回归家庭
讨论:因为,那将成全一个孩子的成长,成就一个家庭的幸福
【第三部分】:
总结升华:家庭教育,本质上是父母一场爱的“合谋”
提炼:和谐稳定的家庭靠的是双方夫妻的付出和热情,不缺席的爸爸给予孩子安全感,不焦虑的妈妈给孩子铸就温暖,父母合力,一起教会孩子什么是爱,如何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