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学习文集读后感之一

   

图片发自App

  加入“终身学习”学习小组两周了,看了李教授在群内发出来的4篇文章,觉得文章的作者是真正的研究者啊!我们和家长的沟通合作,以及学校正在进行的关于假期作业变革的研究,我们还在摸索的混乱状态中,作者已经用文字非常清晰地表达出来了。这些观点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本来读后感想以论文的形式写出来的,但由于水平有限,暂时只能是以思考了什么就写什么的形式来表达了。

一、关于家长角色现状分析的思考

王怀玉老师将城市家长“角色错位”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家长或者公务繁忙或者应酬多,没有时间顾及孩子,孩子是由保姆或者祖辈料理的,称为“角色缺位”。第二:家长将更多的心力投在孩子学习知识学习上,把自己定位在辅导、扶助孩子的文化知识学习上,从而导致孩子本应在爱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待人接物、与人交往等社会技能没有得到相匹配的发展,称为“角色错位”。第三:部分高知、高位家长依仗自己见识广博,对教师颐指气使,简单评判教师的教育学行为。同时,与孩子互动过程中,忽视了孩子和成人之间平等、关心、亲密关系的建立,直接以“强势”的态度和孩子“对着干”,称为家长的“越位”。

      而我认为,我所在的班级,除了有家长角色的“缺位”、“错位”、“越位”,还有第四种家长角色。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经济发展及城市购房政策的变化,使本班家长基本由这四种身份构成。第一、在外地或者本地做生意但在本地已经购房的外地人,也就是说这部分父母是经商的或者自由职业者。第二,虽然是外地人,但已为本地社会服务多年的,这部分家长还分两个层次:一种是知识分子,在公司或者工厂是管理层或者是决策者,而另一种是则是工厂一般的流水线的工人。第三,本地人中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这类型家长全班只有两个。第四,就是本地农村户口的农民,但基本上没有进行耕种了,很多是靠出租屋或者在工厂打工,或者自已经商为生活主要来源。本班有51个孩子,其中有17个是放学后去托管班的。而剩下34位不去托管班的家长中,我认为有小部分孩子的家长,我想把他们定义为“角色虚位”,为什么这样定位呢?因为这部分家长虽然每天晚上陪伴孩子完成家庭做业,但是效果并不好,甚至说好无奈。家长表现之一:小卢同学的母亲是一位本地农民,每天晚上陪伴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但孩子字体写得非常潦草,她觉得很不满意,要求孩子重新写一次,孩子不但拒绝了还发脾气。她没有办法,只好求助于我,用老师的威信来让孩子重写。她还对我说:“老师,对这个儿子我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软硬都不行,又找不到好方法,怎样磨合都没有用。”家长表现之二:小黄同学的母亲是一位在本地开美容院的老板娘,小黄同学天资聪明,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热衷于任何事,但在家里做作业就是拖拉,在做作业过程中,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走了,或者做着做着就搞小动作,作业要拖到很晚才能完成,有时做不完就哭。而在这过程中,家长则全程陪伴在身边,不敢做任何事,家长稍一分神,孩子就可能直接不做了。而这孩子有时还会把晚上要做的家庭作业落在学校,并告诉家长已经做完了,第二天,我反馈给她说并没有做完时,她真是又气又恨。家长表现之三:小刘同学基础知识较薄弱,做题速度很慢,母亲在市区工作,周末才回来,父亲负责照料小刘平时的生活起居,但对孩子学科成绩和家庭作业不重视,认为男孩子到了初中才开始用功也可以。晚上,父亲带着儿子在外面吃饭,吃完饭后回家做作业。有时,父亲的雀友“三缺一”,父亲还会去客串一下,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很不稳定,早上来上学也是经常迟到。小刘的母亲对我说:“老师,我真的没有办法呀,我想带着孩子在身边,但又没有条件,孩子的爸爸又说不听,孩子又不自觉,我也是很气呀!”以上三种家长,都是对自己的孩子很无奈,虽然他们在尽家长监督的职责,陪伴在孩子身边,但却没有办法支持自己的孩子很好地完成家庭作业,这些孩子的学科成绩大多数是中下水平,老师向他们反馈孩子的学科作业状态或者成绩时,他们明确表态没有办法。这些家长是存在的,但他们又没有更好地做好实在的事情,所以,我认为这些家长是“角色虚位”!

        顾惠芬校长在《让寒假成为家长最好的“增值期”----以“1+X”共读项目为例》中写道:以首创精神激发指向专业的共读兴趣,她是以家委会的形式推动的,然后是以“1+X”的模式推动共读组织的运行。我认这她的这种做法很值得借鉴,同时,结合我们本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这些“角色虚位”的家长就是最好的资源,如果这些家长能在共读中共同解决他们的烦恼,并且提升自己,成为学习型家长,创造一个学习型家庭,那应该是家校合作比较成功的案例。

二、关于家长学习意识的觉醒需要生态支持的思考

      本班中那些“角色虚位”的家长,想着他们每天为了孩子的学科知识,为了孩子的家庭作业心力交瘁,但他们还没有想到可以尝试改变自己,我真想为他们做些什么,让他们从这种家庭教育困境中走出来。如唤醒家长的学习意识?李家成教授在《关注终身学习视角下的家长学习》中写道:家长学习意识的觉醒是学习的前提。家长的学习意识包括如下方面:一是对“学习”价值的理解。学习价值让家长真切体会到自己学习的需要。我在和家长的沟通中,有些家长总是向我诉苦,说他们很无奈,这时候我会提醒他们调整一下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或者相处方式,家长们都认为是对的,但是却苦于找不到方法,依然是没法改变。二是对学习内涵的理解。原来家长学习的内容涉及亲子交往、家庭生活,而且以孩子的发展为核心,还涉及到对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关注、涉及到对时代发展的理解、对健康方式的理解。这让我对“你好,暑假!”项目有了新的灵感,我们可以设置一些亲子作业,同时可以借鉴王怀玉老师的做法,进行“亲子小主题阅读”活动,还可以进行“亲子互教游戏”活动,倡议由家长教孩子传统游戏项目,如滚铁环、打弹珠,跳房子、翻花绳等,孩子教家长玩魔方、电子游戏等。而家长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可以有课堂的学习,如统一的讲座,网络课程学习(这方面的学习如何开展?我暂时不懂操作),可以互相学习,更主要的是日常生活的互相学习。三是学习的评价。很多家长习惯于评价孩子的学习,但却容易记:家长的学习也有外部评价,也需要进行自我评价。在“你好,寒假!”和“你好,暑假!”项目中,我们都对家长进行了评价。首先是学生用申请书的形式对家长进行评价,为家长申请优秀家长称号,然后家长回复,家长的回复是对自己的自我评价,最后是班主任评价。这个过程,确实有助于唤醒家长的学习意识。

一、关于学习意识的觉醒需要生态支持的思考

        人具有自我觉醒的可能,但绝不是在真空中发生,而是在真实的交往、实践中发生并发展的。从生态支持角度认识家长学习意识的觉醒,就需要综合考虑多类主体、多元实践和多维关系。

      就从我日常工作生活来理解,这个支持系统可以理解为教师和学生对家长的支持。教师通过组织家长、推动活动进行线上线下多类型的交往。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推动,促进家长的学习,甚至孩子可以成为家长的老师。教师在推动学长学习时,也需要促成家长之间、亲子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也是我下一阶段需要去实践的方向。

四、关于提升家长终身学习意识的“教师示范引领”的思考

    王怀玉老师在《社会学视角下的家长角色意识唤醒——以“亲子互学共进”活动为例》第三部分“互学共进”唤醒家长学习意识中第一个观点是“提升家长终身学习意识的′教师示范引领´”,开始是这样写的: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学习意识、思想固化、视野狭隘的班主任会引领出一个学习进取、蓬勃奋进的家长团队;更难想象一个不懂规律、不明孩子身以发展特点的老师会引领家长科学育儿,协同教育。这也是笔者这么多年来始终保持一颗向学之心、不敢懈怠的原因之一。笔者始终相信班主任的率先垂范是最好的引领。在4篇文章中,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一段。联系到我任教的班级在“新基础教育”实验改革中家长的呈现。孩子们在三年级下学期末第一次参加了“你好,暑假!”的作业变革研究,当时是在前任班主任带领下进行的,2018年9月,我接手了这个班,发现孩子们的“你好,暑假!”的成果较单调,本人是不满意的。因为我是“新基础实验”改革第一梯队的教师,所以这个班就成了“新基础教育”的实验班级。在四年级的第一学期,本班学生和我一起承担了两次专家研讨活动,这两次活动都是需要家长的配合的,在我的推动下,全班家长都很配合,我们顺利地完成了这两次活动。同时,周末的时候,孩子们还组建了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我也看到了本班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技能、学习成绩的提升。2018年12月,“你好,寒假!”继续启动,当时因为面临期末考试,同学们利用中午午休前的时间进行发起项目,全班都几乎有选择参与小队合作完成,学生选择小队后,中午有给一些时间给他们去讨论各种前期策划,但没有时间听他们的汇报。学生在组队成功后,我想本班已有“你好,暑假!”的实践经验,就没有再组织进行家长座谈,寒假就到来了。寒假到来后,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家长因时间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后来有几个小队没有成功进行活动,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家长能不能感受到这一活动的意义和价值?在这过程中,我反思自己,“你好,暑假!”和“你好,寒假!”有什么新的成长点?一成不变的做法能让自主参与的家长坚持多久?新学期开始了,新的一轮节点活动又开始了,我和另外一个实验老师都觉得,每一次研讨活动都需要家长配合,好象有点麻烦家长。为什么我们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呢?我分析原因是:向我们反馈活动对孩子有成长的家长很少。本班家长都比较配合,家长不发表反对意见,甚而很少发表意见,但不会积极创造条件去参与。看了《家校合作手册》第一章我才知道,家校合作不是单向的过程,而是双向的过程。当老师向家长单向地传递信息,而没有获得家长的反馈时,而只是“通报”“告知”。当家长对于学校、教师、认识、理解、感受、期待没有清晰地表达出来,则离“合作”依旧遥远。合作一定是主体之间在相互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共事,而不是单方面的行为。通过这段文字的表达,我知道我和本班家长还没有达到家校合作的关系,所以自然就觉得是在“麻烦”家长了。同时,再也不敢贸然发起家校合作的项目了。

图片发自App


    家校合作就此止步了吗?不是,只有做一个有终身学习意识、视野开阔、知识面广的班主任才能示范引领家长。从“终身学习”小组的学习资料中学习到有两本书很值得阅读,这两周内,我已经买回来了,一本是《家校学习指导手册》,一本是《家庭中的正面管教》,期待在阅读中提升自己,成就学生和家长,做一位研究型的班主任。

    感谢李教授组建的这个群,也感谢所有老师们毫无保留地分享,期待在共学中共进!

你可能感兴趣的:(终身学习文集读后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