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的生活他的电影里都有

近日疯狂的爱上了一张海报,如图

远看是海,近看是山,倒过来看是惊艳


2月20日柏林电影节,蜚声国际的贾樟柯带着他的新纪录片《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作为特别展映电影,首当其冲,于第一天首个媒体场准时上映,拉开了柏林电影节七十周年的序幕。


电影聚焦了四位作家,分别是“山药蛋派”代表作家之一的山西作家马烽;《秦腔》的作者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活着》的作者浙江著名作家余华;《出梁庄记》的作者河南著名作家梁鸿。在聚焦人物以外,也有莫言,苏童等当代作家的短暂出镜,这些作家共同组成了这中国当代文学的横截面。


由于电影还未正式上映,没有完整的看过,所以无法过多的去评价


今天我想说的主角并不是贾科长,而是和他一见如故的是枝裕和


20多年来,他们总是心照不宣般同时完成电影,因此几乎是不间断地在各个国际电影节见面、聊天,继续用电影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贾樟柯的电影大多是反映当下普通人或边缘人的生存状况、反映“年代变化”及“当下氛围”,关注“被时代甩出去的人”。而是枝裕和的电影主题总是离不开家庭、小孩还有死亡这三个元素。用不紧不慢的节奏,将那些看似平淡的生活故事凝练成一部让人过目不忘的电影。


自《小偷家族》摘得戛纳金棕榈后,是枝裕和的创作更加国际化。由凯瑟琳·德纳芙、朱丽叶·比诺什、伊桑·霍克、露德温·塞尼耶等主演的《真相》作为7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片。可能因为《小偷家族》的缘故,不少人对《真相》并没有抱太大希望或者说期待更多惊喜,又因为《小丑》爆热,是枝裕和的新片也没有得到太多关注。


《真相》一如既往地延续了是枝裕和擅长的家庭主题,虽然改换了西方的面孔和语言,其中生活中细致交织的情感暗涌依然非常“是枝裕和”。




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几部影片了解一下这个人~


近年来是枝裕和这个名字越来越火,说起他的名字随之而来的便是《小偷家族》《无人知晓》《如父如子》《海街日记》《步履不停》等电影。





《小偷家族》


故事的设定是六个毫无血缘关系且缺乏关爱的陌生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形成了一个奇妙的羁绊,最终住在了同一个屋檐下,给了彼此一段最真挚的亲情的故事。


这样一群被社会“抛弃”的人们,在一处不见天日的角落里小心翼翼地喘息着,长久的黑暗往事让他们无时无刻都处于警戒的状态,但是对于自己的“家人”,却是掏出了自己仅存的那一点良心和爱。


是枝裕和说:“生活就是这样,千疮百孔之中也会有些美丽的瞬间,我想捕捉的正是这些瞬间。”




《海街日记》


《海街日记》可以说是一部小清新电影,看惯了悬疑推理烧脑的我们,一开始肯定会嫌节奏缓慢,但越往后就会越觉得好看。


影片开始就引出了第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关于亲情,同父异母的小铃和三姐妹该如何去交流、沟通、乃至后面的共处。


亲情、生活、城市和时间正是这部电影导演想表达的东西。


纵然失去了一些宝贵美好的人或物,也一定会有留下来的东西,比如“辛姐”、“铃”、“梅子树”、“走廊”、“美食”、“烟火和海边”。


这些人或物穿梭都在城市之间,四季流转,时间也没有倒退一直往前走,而他们都选择留下。


是枝裕和曾经说:“我认为好电影,就是会让人看完之后,长久不能忘怀的,会真切的对你的人生造成一点点改变的电影。”《海街日记》就是这样,不经意间就湿了眼眶。教会我们如何去过日复一日的琐碎日常,重复之中仍有新意,饱含深意




《步履不停》


小说开头写道:我当然知道,他们迟早有一天会走,但那也只是“迟早”,我还无法具体地想象失去父母到底是怎样的状况。直到我真的搞清楚的时候,我的人生已经往后翻了好几页,再也无法回头挽救什么。


感觉从那之后已经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当初若是这么做的话”或是“如果换成现在的我就能做得更……”之类的感伤,至今仍会不时地袭上我心头,感伤伴随着时间沉淀、混浊,最终甚至遮蔽了时间的流动。在这段不断失去的日子中,如果说我还得到过一点什么,应该就是: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来不及——这么一种近似于认命的教训吧。


在电影里,良多回忆与家人相处的细节时,有很多“来不及”到最后也没有和解,成为他一想起来便如鲠在喉的遗憾。


或许人生本就如此,当我们感受到那些“来不及”时,距离想要弥补的人或事已经太远。时间的脚步不会停下,生活亦然,遗憾停留在某一段回忆的结尾处就该适可而止。


有些电影惊心动魄像是在提醒你它是部电影,而是枝裕和的影片则是通过那些充满治愈的画面、剧情,慢慢把你的心变得柔软。生活里那么多平凡琐事,他的电影里都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要的生活他的电影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