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重庆前,我就已经吃过很多碗红油小面。
几乎每年回老家,过早都会在家附近的面馆吃上一碗。长大才知道,宜昌这边很多面馆、餐馆老板都是重庆、四川来的,馆子一开都是好几十年。宜昌的小面都是下的碱水面,有着浓浓的碱味儿,待面煮好,半勺红油下去,依次撒上作料,点睛之笔是那勺花椒面儿,再依据个人喜好撒上葱花、香菜还有软糯的豌豆(我爸妈都叫“mó ěr”),看着就迫不及待想动筷子了。
口味上可以说非常接近的重庆,对于我而言,却是完全陌生的。
这次十一空了三天去重庆,也是一瞬间决定的事情(记忆里好像说“想去重庆、成都”说了有一两次了)。查火车票才知道,原来从宜昌去重庆就要4个多小时,去成都竟然要7个多小时,真的是感觉这么近,却又那么远。最后决定就去重庆“耍”个三天。
出发前有认认真真地做了攻略。考虑到十一出行,目标是“躲避人潮”,哪里人少去哪里;其次是妈妈去年11月去过重庆,所以这次想去些她没去的地方。小蔡姐建议的去南山吃顿火锅再去一棵树看夜景,成功的被妈妈一票否决,理由是距离太远,人也太多,于是放弃了。
之前从武汉坐动车回老家,一看要穿山洞了,就知道马上到宜昌了。而从宜昌到重庆这段,仿佛要穿越时空一般的不停穿山洞,一个隧道紧接着一个隧道(下次我真想好好数数究竟有多少个洞……)几乎是全程“被屏蔽”的四个多小时,一直处于“下线”的状态里,我一直在昏睡。过了涪陵(没错,就是那个榨菜),就开始有雨滴划过车窗。到重庆,已是暴雨。
谜之“乌龙”桥事件
“O__O …...欸,这是什么桥?不是刚才那座么?”
在重庆,除了来来往往的人,层层叠叠的楼,感觉无论走到哪里,总能看到一座桥,运气好的话连看两座。
在牛角沱换乘的时候,听着空中玻璃隧道玻璃顶棚上啪啪的雨滴声,看到了两座隔得特别近的桥。回来查了下才知道,远一些的是牛角沱嘉陵江大桥,被誉为重庆“公路第一桥”,现已“服役”半个多世纪,在暴雨里显得尤为沧桑。
说起这座桥和武汉长江大桥还颇有渊源。在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后没多久,武汉大桥工程局设计处来重庆设计重庆首座长江大桥 —— 白沙沱长江大桥(由于钢结构腐蚀较为严重已于2019年4月23日“退役”)。没多久重庆市政府又提出请求——给重庆设计一座跨江公路大桥,于是就有了这座嘉陵江大桥,于1966年1月建成通车,结束了嘉陵江两岸居民只能靠轮渡或是游泳过江的历史。
而在玻璃隧道里头顶正对的一座桥,距离牛角沱嘉陵江大桥只有约200米的是“渝澳大桥”,这座桥于2002年1月建成。那之后,牛角沱嘉陵江大桥改为单向通行,仅供渝中区往江北区;从江北区往渝中区的则走渝澳大桥。
最让我懵圈的是第一天路过的“东水门大桥”和最后一天走了一小段的“千厮门大桥”,简直“双胞胎”一般,太像了!回来对比了半天照片,又查了地图,才分清楚哪座是哪座。没玩两天,竟被两座桥给“耍”了……下次真想去找个“茬”!
重庆,是“火锅”味儿的
“电梯里都是火锅味儿”
第一天抵达民宿,是位于解放碑附近的一座大楼里,在大楼附近走来走去,一直没看清这栋楼的样子。可是,这栋楼的气味儿已深深地印在脑海里,毫不夸张,一电梯的“火锅”味儿,特别接地气。
走在路上,看到最多的就是火锅店,感觉比奶茶店多太多,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火锅味儿。
这次来重庆,我其实没有准备好……因为中秋着了凉,咳了已有小半个月,来重庆还在吃药,所以吃辣都变得很谨慎,不过江湖菜是有吃的,火锅也是有吃的,凉粉也是有吃的。作为三岁就吃的我,其实吃辣是完全木有问题的,所以这次没有敞开来吃,想想真得很有点遗憾。
重庆,是“视觉系”的
“8D魔幻城市,没看够”
做攻略,看妈妈去年来重庆拍的照片,都不如置身重庆所感受到的。
去之前,奶奶听说我和姐姐要去重庆玩,还回忆说,她当时和爷爷决定落户宜昌前,其实先到的重庆,当时感觉一眼望不到天。可能觉得太过压抑,于是最后选择了宜昌(差一点就成了“重庆娃儿”)。
宜昌属于丘陵城市,奶奶家就住在北山坡,所以从小对起起伏伏的地形就比较熟悉,也莫名的喜欢。
第一天下午,按照既定计划冒雨走去了传说中迷宫一般的白象居。感谢指路的大叔,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门口正对着的马路那边有一座“白象”雕塑。嗯,人不多。来之前其实一直担心走错路,而且想到没有电梯的24层楼隔空已觉得腿软,做攻略时还把整栋楼的平面图给挖了出来给工程师妈妈看,结果她一脸不屑,“这就是我们那个年代设计的房子,去了就知道了。”
一进大门,感觉闯入了一个大型棋牌室,曲曲折折的旮旯里全是打麻将的。重庆人民的生活真安逸。
从中间的走廊望出去,左手边隔几分钟可以看到长江索道慢慢从你眼前滑过,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超惊喜!
长江索道后面的就是上面提到的让我傻傻分不清楚是哪座的“乌龙”桥,现在终于整明白了,从这里望出去的是东水门大桥,这里还能看到刚开业的来福士,应该还能看到湖广会馆,不过当时眼神不好没瞅到。
右手边望出去,你就会惊讶的发现,你以为的一楼并不是一楼……
时间有限,似乎还没摸清楚其他几个出口,我们便去了江对面 —— 南滨路。本来想沿南滨路走走看看一些民国时期的建筑,可是逛了下龙门浩老街后(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老街里四处散落着吃鸡里的盒子),妈妈和姐姐已经不想走路了……无奈……直接坐车去了弹子石老街。因为这里可以看到无敌江景,没错,虽然还下着零星小雨,但夜色中的重庆真得好美~~
后来还想去看看夜色中的洪崖洞,可是看到那边人似乎很多就放弃了,新闻里说的“宠游客”我们切身体会到了,因为我们就是从桥上走了一段才回到解放碑的,第一次看到大桥被封……
第二天一大早去了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因为去年妈妈已经打卡了黄桷坪校区)。第一站是由川美郝大鹏教授主持设计的罗中立美术馆,看到的第一眼就爱上了!雨停了,天依旧是灰蒙蒙的,可是满满的“涂鸦”外墙色彩好美,完全想象不到这里曾是五十年代的国家粮仓。由教授、学生和建筑工人花了大半年时间,用回收的废瓷砖、玻璃和镜片和粘合剂一点点贴出的“涂鸦”外墙简直就是他们共同创作的艺术作品。
馆内正在展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看到了几幅有意思的画。
下午则打卡了川美的彩色梯田。游客明显多了起来,很多人在彩色梯田拍照。这里发生了一件很搞笑的尴尬拍照事件……
本人其实一拍照就四肢僵化,陷入莫名尴尬……妈妈拍我的时候就开始各种嫌弃。
妈妈:“你的腿往这边挪一点……手往那边伸一些,脸转过来……”
我:“O__O "…”(越来越僵硬我自动开启假笑模式)
然后此时在附近拿着单反拍照的一个男同学,不知道是看我被我妈吼得太惨还是怎样突然跟我妈说,“要不我来帮你拍吧~” 我妈竟然一口答应,“好吧,你来拍”,没给我反应的时间竟然就把手机给了这位男同学……还不忘嘱咐了一句,“我这个是华为P20的……”
场面一度陷入尴尬……
同样由于时间和体力原因,以及秋天的蚊子,没有去成后山……下次,下次一定还要来好好逛逛。
短短三天,经历了暴雨、毛毛雨、阴天、晴天的重庆,犹如感受着这座城市的不同情绪。
这里的方言听起来很亲近,大部分都能听懂,可是听起来却有种莫名的喜感,和东北话一样,听起来就好欢乐,不自觉地口音被带跑。
这里的路不好走,跟着导航也很容易迷路,问路更靠谱。
这里的菜看着辣,其实不辣,麻麻的,入嘴满口香。
这次,只体验到了这些细碎的片段,期待下次重逢呀,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