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优雅的辩论:关于15个社会热点问题的激辩

这周读的是书是布鲁斯·N·沃勒 的《优雅的辩论》。

话说当代人的急躁,不只急匆匆的步伐,还急于表达自己的立场,想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此时容易抬高嗓门、压制别人(我也不例外)。但往往咄咄逼人、气势汹汹的话语里边所包含的信息,是最不容易被接收到,也最难以服人。古人谓之“欲速则不达”。

别误会,这本书重点不在于教我们如何心平气和地辩论(第一章),而更多的是通过社会热点问题的激辩,摆出正方双方的意见,让我们接收到不同的立场与不同的声音,发现异己的闪光点,悟到思辨的重要性。

读完我们会发现,要做到如此,便需要认真的倾听、优雅的辩论,我们从不为吵架而争论,也不为在争论中获胜。

①稻草人谬误

书的框架很清晰,前面三章主要提出了一些概念与方法论,从第四章起至结束,都在阐述具体的社会热点问题,赞成方与反对方的看法(美国视角),一个问题一个章节。

有意思的是,书在每一个章节都会列出关于该问题的稻草人谬误。稻草人谬误是一种错误的论证方式。在论辩中有意或无意地歪曲理解论敌的立场以便能够更容易地攻击论敌,或者回避论敌较强的论证而攻击其较弱的论证。(百度百科)

例如在第15章,关于爱国主义,作者列举的稻草人谬误——即如果有人批评自己的国家,那么就等同于他不支持自己的国家甚至讨厌他的国家。而我们都知道任何国家都不完美,都有改进的空间,国家一定会受到批评。而爱国者也不会无条件的支持和同意每一项国家政策。

这样的指控,就是树立了一个极端爱国主义的稻草人(靶子)。

稻草人谬误对我的指导意义还蛮强的。我偶尔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别人有意无意地曲解了我的想法,但当我陷入对方批评甚至指控,我却不知道怎么反驳。是因为当对方理直气壮地树立了一个稻草人,我却没能及时缕清逻辑而上当了,明明感受到了微妙,却不知道如何表达。

例如一次,有个朋友充满民族自豪感地说,“这次疫情管控,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像中国如此强大、快捷有效,我们地大物博,火神山雷神山说建就建……”对于中国在管控疫情的手段,以及每个工作人员的付出,我始终抱有至高的崇敬之心,也很敬佩那些人不舍昼夜、无私奉献的精神。

但当时可能是杠精本质,我回应道,“国内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一开始不重视,而国外也有国外的优势…”(例如在我国宣布没有人传人之时,新加坡卫生部在1月2号就已经发布公告,通知医疗从业人员留意疑似新冠肺炎感染者,并出台了一系列管控措施,反应十分快速,早于其他国家……)

括号中的话还没有说出口,我就被劈头盖脸地骂说不爱国、觉得国外的月亮比较圆……

如果当时我逻辑清晰、思维敏捷、情绪不暴躁(的确不耐烦地停止沟通了><),我应当先做出肯定,再共享其他信息、提出我的看法,被骂的时候,仔细听理由,如果她打击的是批评=不爱国的稻草人,我也能将爱国与批评之间无必然联系的关系表达清楚,阐明自己爱国但还希望国家变得更好的立场。

这样或许更行之有效,也能让朋友更加接受——批评和爱,不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观点

马克吐温说过,让我们陷入困境的不是无知,而是看似正确的谬误论断。稻草人谬误会限制我们真正地讨论某一个话题,意识到它的存在,未来才能更有效地进行讨论。

②共识

与稻草人谬误相反的,是共识。有时候双方的分歧是基于共识的存在。这听起来怪怪的,但的确如此。

人可能对谈话话题的前提达成共识,再继续深层次的讨论。也可能没有共识,此刻辩论或许最平静——像两个平行宇宙,自说自话,自行其是;也可能最激烈——三观与三观之间有最猛烈的碰撞,迫不及待想令对方接受自己的逻辑,化敌为友。

共识除了前提,也可能是共同的目标等。

或许我和朋友的共识,就是作为国家的公民,我们都该爱国,都应该对国家抱有支持和积极的态度。只是我们在具体操作层面有不同的看法,这也像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有的是鼓励式教育、有的是打击式教育,在看不到结果、或没有明朗的证据支持,我们根本说不清楚哪种教育方式的损益比更高。

但要时刻记住,很多东西是可以共存的,不是批评了就不能支持,赞美了就不能反对。只是我们在争论的时候,往往被情绪左右了理性,忽略了共存的可能性。

诚然,铃木光司说过这么一段话:“说花美就会有人说“也有不美的花”。预想到会有这种抱怨于是写“既有美丽的花也有不美的花”。这已经是废话了。让所有人都认同的文字称不上表达。表达需要勇气。

我也认为,中庸,把握尺度,爱情和面包都重要,大家都懂的这些话没有太大的意义。但对于不小心落入极端的人,告诉他们极端与中庸的区别,有俱收并蓄的可能性,是有意义的。

有无共识,都没有理由拒绝自己认知之外的可能性。

③尝试站在自己的对立面

识别谬误、聆听不同不是最难的。最难的部分,是反驳自己。

还是爱国主义那个例子,让我站在朋友的角度来反驳自己,真的很难。首先不知为何,有一股羞赧感油然而生——怀疑我的自我怀疑——我怎么会是错的呢?我如此公允,甚至有种大义灭亲的凛然正义……

看,才踏出了第一步,我就有万千理由来说服自己——主观上,我是如此笃定自己是正确的,以至于步履沉重。越是触及到自己所认为的本质的东西,就越难以动摇,对于一些小事我们反而易于理智分析。

再举一个接地气的例子。和朋友约好出去玩,突然肚子不舒服耽搁了半小时,快到约定时间了,才和朋友说,啊我因为肚子疼要晚到一个小时。朋友无辜地说自己已经到了,我怎么不再早点说呢,于是她生了闷气,两个人见面后也有些不愉快。

站在我的角度:事发突然,我也不想呀,有什么好气的,谁还没有这种时候,何必这么小气。——把错都推给了意外,理直气壮

而当我站在对方的角度:她从家里出来路途遥远,我应该想得周到些,等待是最煎熬的事,特别是一个小时之久。见面后我也毫无愧疚之心,甚至看到她的臭脸有点来气。但是她完全有理由生气呀,我欠她一个道歉呢。——理性剖析

在家庭中,尝试站在自己的对立面也至关重要。疫情期间,很多人都抱怨长辈不听劝,不戴口罩。试想,为什么我们说戴口罩他们不听,一看到钟南山的呼吁他们就肯戴了,只是因为权威吗?

我们是否站在长辈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想法?又或者,是我们的态度过于蛮横,又或者一开始就对长辈的想法抱有偏见,导致他们的抵触心理。对于长辈不戴口罩这件事,我认为作为晚辈是该负一定责任的。

会有人认为是长辈观念落伍,但我们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的长辈在为孩子为生活奔波的时候,可能还不是信息层出不穷的互联网普及的时代。他们的起跑线,比出生于信息时代的孩子,天然慢了几拍,这是时代、环境使然,而我们应该更耐心,给他们弥补、追赶的空间,而不是自顾自前进,却嫌弃他们停滞不前。

④优雅的辩论

很多人都知道要思辨、要批评性思考,但同时他们并不知道要怎么样进行批评性思考。《优雅的辩论》这本书,便能够解决这方面的一些烦恼,学会思辨,同时它不仅让我们得益于信息的扩充,更呼吁一个减少敌意、避免曲解的良好的辩论环境。

更多阅读:

第一百零六周 | 反对完美

第一百零五周 | 今日简史·人类命运大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 | 优雅的辩论:关于15个社会热点问题的激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