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离职,我对部门经理讲:为什么?
我不想每天只是为了赚钱活着,我想去经历点不一样的生活。我想出去看看。
我把这段对话说给同事,他们都觉得很震惊,怎么讲的那么直白。能说出这句话其实我已经是100次想离职了,我不喜欢这样的工作,每天在商场里找客户,跟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一般喜欢在商圈闲逛的人,都打扮时尚,拥有相对较好的支付力,去商场的人大多是购物的消遣娱乐的。而我却在工作,每天有那么多的业绩压力。总觉得心里不平衡。为什么别人可以过的那么轻松,我要那么辛苦。虽然每天都有很多人去商场购物,却不代表每个人每天都会购物消遣娱乐。
在社会学上,有一个概念很好的表达了这种陷阱——“聚集效应”。
知名教育博主@恶魔奶爸 曾解释过这种现象:
互联网的阅读体验,存在一个“聚集效应”。它容易让我们产生聚集印象:我身边有人生活很轻松天天旅游;现在赚钱很容易;我认识不少有钱人。
但是我们看不到别人平时996两年才旅游一次;普通人一生可能都赚不到年薪30万,背地里都是做着一份无生机无前途的工作。“聚集效应”让我们产生心里错觉,习惯性的把所有人的生活光鲜,凑成一个人的面,继而认为社会应该就是这样。
“假设你朋友圈里有100个人,每个人两年最多旅游一次,发个一周照片,这些人哪怕都是错开了,你也会在100周里,看到的全是旅游的照片。”
换句话说,这种错觉会让你“习惯性的把所有人的生活光鲜,凑成一个人的面,继而认为社会就应该是这样的”。
这个理论很好的解释了那时候我的心态。
在商场里看到那些华冠丽服的人,自己也总想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能过体面的生活,体面的生活又是什么呢?拥有名牌包包,穿名牌的衣服,拥有大牌口红。这是我看来好的生活。那时候的我曾在日记里写到,我要使用的东西一年要比一年好。为了这个而努力工作,却忘记了为什么选择这份工作。后来有几个月业绩不好,觉得赚的钱少了,就索性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做这份工作能给我带来什么?有一位前辈告诉我如果你的动力只是为了赚钱,当有一天你赚不到钱的时候你会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怀疑。后来看到韩国作家写的一本书因为痛所以才叫人生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与其拥有什么,不如去经历点什么。这句话让我很痛心,我好像忘记了自己的梦想忘记当初为什么来到这里。确每天再苦苦追寻那些不重要的东西。我的确应该去经历点什么,去做点自己想做的是,经历点自己该经历的事。哪怕没有赚到钱。至少这些经历会结结实实的长在自己身上。
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走出去看看,看看外面的世界,会不会在其他国家也有另一个我呢?
我的大学时代,很多人觉得我是妈宝,妈妈照对我的照顾是事无巨细,我想我已经长大了,应该出去看看,去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我申请去台湾待了一学期,回来后有些人讲我是浪费钱,去了一学期花了那么多钱。现在我已经毕业快三年了,我觉得这不是浪费钱,而是一次宝贵的经历。现在申请去台湾上学,自由行越来越难。如果仅仅是旅行可能无法更好的体验台湾的生活。
在我上初中高中学习成绩不好性格也有点古怪。对于很多事有自己的想法,有很多心事家长教育也够及时,在我心里一直很自卑,成绩是中学时代学习是最重要的,也是考核一个人的重要指标。后来我听台湾朋友讲,她念书的时候也是常常被男生往书包里放垃圾。还有一个男生跟我的经历相似,他是性格太老实,所以被欺负,他的家长觉得这是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去解决,哪怕我们知道我们也不会插手,那个男生很善良觉得如果把这些事告诉老师就没法跟欺负他的同学做朋友。那时候的我心太脆弱,变的什么事都太在意。我真的很感谢那位同学,能够坦诚的跟我讲出这些事。后来我的一位越南朋友跟我讲他的故事,他的性格非常温和,我从来没见过他生气。他说他念书的时候,没有人敢欺负他,因为无论什么方面他都懂一点。所以没有人能欺负到他。不过遇到很生气的事他也会讲出来,比如他喜欢钓鱼,花了大概1000元买了个新鱼竿,放宿舍,几天后回宿舍发现断了,他很生气,他买的鱼竿是质量非常好,哪怕是不小心碰倒在地,也不会坏,除非是有人很用力的在上面踩。他对室友说:如果有一天你出去了,你回来的时候发现你的笔记本坏了,你会怎么想呢?在台湾我最好的朋友是越南人。他很少去计较眼前这些小事,无论是吃饭,还是出去玩都是抢着付钱。他刚来台湾不会讲中文,每天下课后还要去打工。他知道他生命中重要的事,知道不为失去的东西而流眼泪。在我即将回大陆的那天我才发现他喜欢我的,之前我没有发现只是我每次遇到困难他就像多拉A梦一样出现在我身边,给我帮助,也是他的存在让我在台湾的生活格外的安心。
台湾的老师完全就像朋友一样,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哪怕是休息日,老师也会带我出去玩,吃好东西,那份情谊格外厚重。在台湾老师跟学生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关系。有了问题大家可以一起讨论。记得有一次上商品流通课,老师讲到商品的生产,现在更多是为了环保,越来越注意生产商品时注意要排出多少的二氧化碳。所以叫碳足迹。我问老师,你知道我们呼出一口气要释放出多少二氧化碳呢?我当时觉得提出这个问题是很有水平的,没想到老师回答了我一句,我没有测过,不过你有机会可测一测。在台湾上课的气氛相对是比较轻松的,没有太大压力。大家可以针对很多问题进行讨论,没有所谓的对错之分。
在台湾商店里的报纸都是放在门口的,我当时还觉得奇怪,门口放报纸不是很容易就被顺手拿走了。我的台湾室友说谁会为了15台币(大概三人民币),去偷一份报纸。通过这些小事足以看出台湾人非常信任彼此。
从台湾回来已经快四年了,四年了这些宝贵的经历一直留在我的心里。这些宝贵的经历是用钱买不来的,那时候我20岁,现在我24岁,估计不同的年龄去经历这些事会有不同的感悟吧!
台湾的护肤品衣服都很便宜,各个国家的零食也很好吃。回来四年了那些曾经买过的,曾经拥有的东西,也早以吃完,早已用完。唯独留下的是在台湾各种各样的记忆,经历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还有一本日记,每次看到日记就像回到台湾一样,那些熟悉的笑脸,多希望时光可以倒流。这些宝贵的经历就像血液一样就躺在我身体里的每个角落。经历这种东西是不能用图片,或者任何形式表现出来的。因为经历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与自己血肉融为一体。
钱花着花着就花玩了,物质上的东西用着用着也就用完了。哪怕是美貌,好的身材只要时间一到上帝也会收回来。唯有经历的事,是时间带不走,也用不完的,成为我们心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三十而立,在我看来30岁就要成家,有孩子了。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以前认识一个日本朋友35岁的女性还没有结婚,还在中国教日语,当时在我看来很不可思议的事,一个女孩在在异国他乡,无依无靠。她说:没关系,我还没有遇到那个正确的人。我有个朋友也是35岁以后结婚的,他的老公对他很好,很少吵架。我现在还没有异性朋友,还没有结婚都没有关系。我可以用这些独处时间一个人去修炼,让我的脾气变得更好,不轻易对别人发脾气。之前在台湾也是大龄没有结婚,哪怕结婚后不要孩子的人很多。我有很多老师40.50岁左右不结婚,一个人生活。今天我可以在台湾教书,明年我可以去日本教书。我突然想起越南朋友跟我讲的关于他的故事,他说:我在念高中的时候,有喜欢的女孩,我父母不让我恋爱,那时候学习最重要。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而那个女孩早早的结婚了,我想如果当时我选择了结婚,现在我就没有机会出来学习。现在人的思想也逐渐开放,越来越追求个人的精神独立。如果有了孩子有了家庭,就无法追求自己精神上的独立,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给家庭好的生活条件就必须好好的工作。哪怕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你也要坚持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工作。没有选择的权利。因为你是家里的顶梁柱。你必须承受着家里的一切压力。没法选择去做自我。哪怕你已经厌倦了现在的一切。在我没有经历这些事前,我也无法理解,以前我总是觉得到了时间就要结婚,就要有孩子。离婚,二婚是不可以的。现在,看过很多事也觉得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反而觉得时代变了,人的思想也会跟着改变没有所谓的对于错。结婚是志同道合的人,经过时间,经历的事,都会慢慢的改变吧
人生就是要学着去经历,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经历了才会懂得。回头看看自己以前的经历,我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为了能够跟外国人成为朋友,为了学习到纯正的英语,在高中时代,见到一个外国人就打招呼,聊天,那时候在外人看来,很幼稚,现在回头看看也觉得幼稚。如果让我现在再去做这样的事,我可能做不到了,因为没有了当初的那份勇气,在经历很多事反而会考虑很多。觉得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成为朋友,年龄越大,反而觉得时间越珍贵,交朋友也是一个非常耗费时间的事情。
手机哪怕是开发出再多的功能,他最根本的功能就是通话。可是科技的进步总是让他开发出更多吸引人的功能,人活着也不是一样吗,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超越自己。我们最终的结果也是死亡,在死亡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带走房子,车子,所拥有的财产。唯独这些经历可以带到坟墓。
不管是在外旅游遇到黑导游,被骗,还是钱包丢了,或者因为太过于相信别人被骗。或者是付出错了感情,再或者是错误的选择,让自己损失很多精力与时间。好的经历,坏的经历都要去尝试。这才是完整的人生。就像有上坡路就一定会有下坡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