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清明的文化,你有多少不知道的?边吃青团边聊聊吧!

都说"清明时节雨纷纷",对于生机盎然的春天来说,微微的细雨反倒是对于美丽景色的装扮。清明节到了,它是春天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暮春时节将至,也标志着更加绚烂的生机即将绽放。

虽说我们内心最盼望的,一定是清明节时候的三天小长假,不过多了解些清明的习俗可以更加"沉浸式"地体验节日氛围。不知道过了几十年的清明节,大家对清明了解多少?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清明是上古先民为了缅怀祖先而进行祭扫的日子。一个冬天过后,想必祖先们的墓碑上积下了不少枯枝杂叶吧?作为后人,自然要前去打扫清理一番,同时也要和祖先聊一聊家族中的大事小情,寄托追思。这一习俗流传千年而不止,一直到今日,仍然是刻在我们骨子里面的传统,正是中华民族一脉相传的文化脉络。

清明既是节日,又是节气。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是指导农耕的重要工具,那么清明的作用是什么呢?其实从无数描写清明的诗词之中,我们可以轻易地提取出"雨"这个关键词。没错,"雨"正是清明节最普遍的天气,也是清明节的文化象征。如果说早春时节最能描述春天的词语是"风",在晚春时就一定是"雨"了,从清明开始,一直到下一个节气"谷雨",绵绵春雨将一直光顾大地。

清明好时节,踏春人如织。踏春也叫做踏青,正是清明节最主要的娱乐活动了。中国人民一直是将乐观放在心中的。在清早,将位于城郊的先人墓碑清扫干净后,这回程的路上不正是欣赏美景的好时候吗?久而久之,踏青也成为了民间庆祝清明节的主要活动。即使是在今天,喧嚣又浮躁的大城市内,也有无数年轻人要呼朋引伴,在江边、公园、园林之中饱享春色袭人。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清明节又被称作"寒食节",在这一天不能起灶开火,一切食物都是事前准备好的冷餐点心。相传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的忠义之士介子推而产生的,虽然寓意美好,但这也是后人的附会。其实寒食节真正的来历源自周朝就有的春天禁火政策。时间长了,这个春季防火措施就变成了祭祀的节日,真让人感叹文化习俗演变的奇妙。不过寒食的传统也催生出清明节特有的饮食习俗,这才是小骏这样的吃货最关心的!

清明节应该吃什么?这个问题南北方的小伙伴有着不同的答案。在北方地区,尤其是山东、河北等地,清明的传统食物叫做"馓子",这是一种像是干炸手擀面一样的食物,也是萨其马这个甜点小吃的源流。在山西则流行"介子馍",就是捏成各种造型的馒头。北方多面食,南方自然是以米为主啦。在南方,清明节会吃"青团",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自己采摘艾草榨汁,亲手制作青团,供全家人品尝。

带着植物清香的青团,软糯的口感搭配甜蜜的芬芳。想必这是所有南方小伙伴童年时的共同回忆。仿佛缠绕舌尖的盎然春意,绵密的幸福感从嘴里甜到心里——青团是每个江南人不变的心头好。在这个清明,还有什么能比吃一口自己亲手做出的青团更幸福的事情?话不多说,一起来动手吧!

材料:新鲜艾草一把,糯米粉300克,豆沙馅300克,糖、盐适量

1, 将新鲜艾草洗净切碎打成青汁,加入一小勺盐,过滤出杂质;

2, 将青汁少量多次加入糯米粉中,揉成面团,并掐成荔枝大小的剂子;

3, 包入适量的豆沙馅,根据个人口味适量加糖,紧紧收好口同时搓成圆形;

4, 在抹好油的笼屉中蒸15分钟,即可食用。

春雨润如酥,一年清明至。自千年以降,青团那圆圆胖胖的青色身影就一直贯穿在节日的背景中。无论是祭扫的庄重还是踏青的快活;无论是对祖先的追思还是对未来的祈福,青团的味道一直如春天一般清新可人。今年的清明,在这个春天经历了太多波折的我们,正需要可爱的青团来满足我们的嘴和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关清明的文化,你有多少不知道的?边吃青团边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