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漫长的职业生涯也抵不过轻飘飘一句裁员

故事主人公我们叫他老张,退伍转业后就在现在的单位工作,是一名司机,先是给大伙当通勤车司机,后来当公务车司机,还给局里的一把手当过两年的私人司机,前前后后21年,见证了这个局好几次的撤并、整合,看多了局里的领导上任落马,算是局里的老人。却没曾想上个月被约谈,自己要被裁员了!老张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服务了20年的企业,兢兢业业的工作,不惹事、不给领导找麻烦,换来的却是轻飘飘的一句裁员和那几万块的补偿金。

这是周末逛街时,同学和我说的他们单位正在发生的事。同学在本地一个海关主管的事业单位工作,从毕业入职到现在也有8年了,一直在人力资源部干活,这是她第一次经历单位裁员。

用她的话说,她作为一个旁观者,在听了领导的陈述后,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老张是这批裁员员工中工龄最长的一个,之所以裁掉他是因为他一直以派遣员工的身份在单位,也就是说从老张入职的那天一直到现在,他都不是这个单位的正式员工,理所当然的,裁员要从这些派遣人员身上下手。

老张家里孩子正值高中,正是用钱的时候,妻子做全职家庭主妇,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裁员对他来说,就是断了全家的经济来源,他承受不起。

为什么不考虑下他家的实际困难呢?毕竟工作20年,没功劳也有苦劳的。

同学说,他们这样的单位关系很复杂的,能进来站稳脚跟的背后都有一两个靠山,她自己能一直稳坐人力资源岗,也是因为婆家的关系。像老张这样干了一辈子的司机也不是没有,比老张工作差的人也不是找不到,但那些人早几年都凭关系混了个编制,这回裁员自然不能从这样的人下手,都是买了票的。所以,只能找这些没有编制的派遣员工来做文章。

我同情老张的遭遇,同时也恨铁不成钢。20年,有这么多的时间让自己转正,有很多次的机会让自己调离操作岗,学些别的技能,成长为一名干事,为什么一直安于现状?

我在想老张在当初进入这个单位时,一定想不到这样安稳的事业单位开车的工作,有一天会有下岗的危险。这是不是就应了那句话:在应该拼搏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就只能在应该安逸的年纪继续拼搏。

都说2019是低迷的一年,是转折的一年。也许,东北的企业还会有很多开始裁员,还会有更多的老张在即将退休的年纪,被组织抛弃。

如果我不是选择离职,在我到了老张的年纪,会不会也会被单位一纸通知送回家呢?到时候没了稳定的工作,我还能去哪呢?

现在,根本没有什么所谓的“稳定”工作,看似稳定的背后,是懒散、学习停滞、自我退化的开始。我虽然同情老张,但真心希望老张这样的员工能够在企业越来越少。东北的营商环境众所周知的差,官僚作风、机构僵化、裙带关系、毫无创新并不是一个企业的问题,而是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这样,但这样的环境也不是一个员工或者一个领导人的错,到底是谁的错呢?怎么东北就从建国之初的工业重地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看到问题的人应该很多,但是对于这样的难题,每个个体都会很无力。除了跟着走,好像也没有别的选择。

我选择了辞职,为了让自己挣脱那种“安逸”的环境。我知道那不好,但是我改变不了,就只能改变自己了。

也许裁员是最坏的选择,但如果阵痛之后会有新生,那么从长远来看,就是值得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年漫长的职业生涯也抵不过轻飘飘一句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