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家传“什锦菜”

图片发自App

“什锦菜”是我们赣南客家人对“大盆菜”的俗称。虽然叫“大盆菜”通俗易懂,但我以为,从字面上看,它只是告诉你这菜装在大大的盆子里,分量很大,仅此而已。

而“什锦菜”呢,这“什”即“杂”也,一看便知晓这菜肴里头原料多种多样;“锦”,形容光彩华丽,说明这菜色漂亮。见此三个字,怎不叫人浮想联翩食欲大振!

图片发自App

“什锦菜”属苏菜系,何时传入赣南客家无从考证。至于我家传的“什锦菜”,与苏菜系“什锦菜”仅仅同名而已,食材、烹饪方法则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我们家逢年过节必做“什锦菜”。据父亲说,家传“什锦菜”从食材选用到烹饪方法,自他孩提时代起,就已经如此这般了,数百年一成不变,代代相传。

我家“什锦菜”的主要食材为五花肉、黄豆干、墨鱼、冬笋、香菇、腐竹、藠白、萝卜等八种,寓意“发”,因此缺一不可。

图片发自App

制作“什锦菜”技术要求虽然不高,但备料、烹饪工序繁杂。首先,得把墨鱼于头天晚上用温水泡发,(临时泡发不易致其软,泡发时间不够,香味难以浸出)制作前剝冬笋,拣藠段,泡香菇,泡腐竹。

黄豆干是“什锦菜”中的“镇味”之宝。外形呈方块状,厚薄介与豆腐、豆皮之间。成品前用天然植物黄姜汁浸泡,故通身金黄,具黄姜独特香味,且韧劲十足。若“什锦菜”中没有它,则不能称之为正宗“什锦菜”。

黄豆干是老家魏姓几户人家祖传手艺,如今只有一、两家人,在端午、中秋、过年三个时节,方才捡起家什方便乡邻所需仅制作数日,平时鲜有面市。因此,黄豆干在当地也算是珍稀食材。


图片发自App

“什锦菜”所有食材均细切成丝,大小厚薄均匀。肉丝加食盐、生抽、本地自酿黄洒、番芋粉伴匀腌制待用。藠白取藠头上端小手指般长短两、三段。

藠头太粗与“丝”不配,且不易入味,靠末尾段细嫩不耐烹煮,易失水变疲软。这看似无关紧要的选材小节,对于“什锦菜”之“形”至关紧要。


图片发自App

食材全部准备停当,进入烹饪阶段。首先是干锅煸冬笋丝。锅烧至中温,入冬笋丝,反复煸炒,将其表面容易致人生痒的茸毛煸去,捎带去除竹腥味。见冬笋丝边角微焦发黄时迅速起锅。

这道工序一定不可轻视。若如宾馆酒店那样贪省事图快捷,将冬笋入锅焯水,冬笋茸毛、竹腥味倒是可以去除,但其天然香、鲜味也会随之消失贻尽。

随即洗净锅放猪油适量,油温至八成热下冬笋丝翻炒,倒入少许黄酒加盖,冬笋丝呈柔软状即可。


图片发自App

接下来,将肉丝,黄豆干、墨鱼、香菇、腐竹、先后分开爆炒。肉丝用木梓油,以免太过油腻;其他则用猪油,猪油去腥增香作用最好。

所谓爆炒,火要旺、油须热,手得快,久则变韧。所有食材炒至表面微赤,外疏内嫩即最为理想。惟藠白、萝卜,中火刹青即可。遂逐项分开装盘,忌倒入同一容器。

到了最后一步啦!记得一定要洗干净锅哦!锅内放入高汤,起中火,按墨魚—香菇—黄豆干—腐竹—肉丝次序先后入锅,扒开,勿翻动,盖上盖。

煮沸五分钟左右,入藠白、萝卜丝,充分翻匀再煮两分钟。见满锅冒起晶莹泡泡,各种食材相依相偎翩翩起舞时,就可以请它们出锅啦!


图片发自App

这有荤有素,亦菜亦汤的“什锦菜”,既有山珍海味,也有当令时疏,既有肉香鱼香,也有豆香菇香,高蛋白低脂肪,不滞不腻。再融汇藠白、萝卜的括甜,香醇扑鼻令人垂涎若滴!

“什锦菜”既️解馋也养生,️可以下酒也好下饭。味道还可依个人喜好稍作调整。口味重者,可另装一盆加入辣椒粉,食之热血沸腾头冒热汗;脾胃虚寒者,则可撒些黑胡椒粉,具温中散寒,助消化之功效……


图片发自App

至于吃法嘛,悉听尊便。可以碗盛大夾朵颐,也可轻挑细拣,间隙吸吮几口鲜香汤汁,叫人百吃不厌欲罢不能……

儿时的“什锦菜”食材选用与撘配虽远不及今日来得精致、讲究,但对它的喜爱同今日相比,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无任何保鲜措施,任由其于自然条件下存放的“什锦菜”,当天味道脆嫩爽口,清香恬淡,第二天嬗变成(墨)鱼香浓郁,回味悠长。即便到了第三、第四天,味道被当今的人们视为“不新鲜”时,我仍然闻香如初而大揪扁夾!

时代在变迁,家传“什锦莱”个中味道也随之在变化。基于当时的生活条件,儿时的“什锦菜”虽然也是以肉为主料,但所占份量显然太少。那些需掏钱购买的墨魚,香菇,黄豆干等本应在其中占有相当比重的配料,也仅成似有似无的点缀;而自家菜园里应有尽有的藠仔、萝卜,则堂而皇之在其中唱起了主角。因为,那个年代对于物质之求,皆以量为先,质居其次。


图片发自App

今日生活条件今非昔比。陆陆续续独立门户的弟妹们对家传“什锦菜”依然情有独钟。只是依各家口味不同喜好,对其中的食材配比尝试进行了改良——

猪肉由主角变成了配角,冬笋、黄豆干由配角变成了主角,藠段、萝卜则屡屡逐下“舞台”。令人失望的是,这舍本逐末的改良“什锦菜”,看不到原有的“色”,闻不到肉的“香”,失去了原本的“味”——色,香、味都大不如从前了!我几次含颌笑问小弟们,这是咱家传的“什锦菜”么?

仔细端详眼前满满一盆冒着热气,味道却不咋的的“什锦菜”,我不由想起“改开”初期,频频见诸报端,领导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俗语:“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兵不安”。

这寥寥十四个字,精辟概括了工、农、商等诸业在国民经济中互为一体,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事业方可发展,社会才能和谐的道理。

我想,这“什锦菜”不也像是一个“国民经济”的缩影么?若是弟妹们能够纠正“什锦菜”食材配比中本末倒置厚此薄彼的“改良主义”,让它们回归本来的位子,不缺位不占位,充分释放各自的“味道”,这家传“什锦菜”仍可重现往日真容,散发久违的清香!

                      庚子年正月初八·花城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说家传“什锦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