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伤逝》有感

        穷酸书生与富家小姐的故事在古代文学中经常以书生中举,父母成全大团圆的方式来结尾。然而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伤逝》中给了我们不一样的角度和深度去思考类似的故事:饱读诗书的男子和接受新思想的女子毅然决然在一起后,矛盾也就逐渐的显现出来。

      《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情投意合,天真以为两人在一起,有了自己理想中的爱情一切的苦难会迎刃而解。两人搬到吉兆胡同之后,矛盾也渐渐浮出水面。涓生为家庭生计努力,子君为操持家务忙活,日子倒也还过得去。不幸的是涓生被局里解雇,只好待在家翻译作品,子君的关心和担忧让他倍感羞愧,喊他按时吃饭两人就不可避免发生的争执,慢慢的,两人也越来越疏远。他喜欢的是接受新式思想并且能够在评论文学作品时能与他惺惺相惜的子君,因生活中的琐屑小事,她已许久没有闲暇时光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子君也觉得涓生不能够理解她的付出。成为涓生的妻子后面对柴米油盐,这是她不可忽视的问题,哪有什么心思去寻找精神的粮食呢?精神上的契合固然重要,但也要直视生活中的小事。最后小说以子君离开涓生不久后死去,涓生也生活在对子君的后悔与痛苦中,让人大叹可惜。

        再来看《西厢记》,杜丽娘与柳梦梅,我认为掺杂了作者太多的美好与想象,用现今的话来说就是主人公开了"挂"一样的人生。柳梦梅进京赶考有贵人资助盘缠,他挖开杜丽娘的坟墓时也顺顺利利,还得到了许多金银珠宝,大量的钱财让他们两个不用为生存而烦恼,错过科举考试时间也可以补考,最后以他中举的方式来大团圆。如果把《西厢记》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中,杜、柳两人的爱情又会怎样呢?柳梦梅无贵人慷慨相助,路途中孤身一人风餐露宿,救出杜丽娘后发现棺材里只有些许银子,两人找杜父还得省吃俭用。到了临安想参加科举考试却发现自己错过了考试时间,再无补救之地,去找杜宝被杜父误解抓起来之后并无中举,那么他活不活得成还是个问题。再来看杜丽娘,从没出过大门一步的闺中女子,柔柔弱弱跟柳梦梅上京途中不会嫌弃柳梦梅?柳错过科举又要再等几年,这几年之中又要跟着柳梦梅受苦还不能无父母相认,柳如果像大多数的读书人一样"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还要像子君般为操持家务而老了容颜她怎受得了这种煎熬,两人的感情是否最终也会走向破裂。

        鲁迅先生的小说并不只是停留在虚幻的表象,也让我们陷入更深的沉思。涓生没有错,子君也没有错,两人在一起后的注意力与重心不同而已。子君与涓生之间的爱情包含了更多血淋淋的现实,家庭生计的维持与两人在一起不受祝福,朋友的冷眼相向,思想上的差异让两人分手。

        大人们常说:"结婚没钱为生计奔波,以后说不定还会动手哩"。这句话不是绝对,但也涵盖了大多数人的经验,风花雪月,花前月下固然让人向往,但还是逃不开现实的枷锁。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鲁迅《伤逝》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