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孩子如何才能更有胜算?

上周,又一年高考落下帷幕。

相信不少家长对现在几年一改的高考制度十分关心,为自己的孩子各种操心、各种打算。我就给家长们简单捋一捋,这历年来国内高考制度的改革与变化,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给大家讲解下,在最新的高考制度下,孩子要如何做才更有胜算。

01

那些年的高考

1

高考制度恢复

从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并稳定开展后,几十年里,国内高考制度经历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改革。

高考恢复当年,考试分文理科。文科科目有:语文、数学、政治、史地;理科科目有:语文、数学、政治、理化。如果有学生报考外语专业,还需要加试外语。

到了1980年,报考所有本科院校的学生都需要考外语,以成绩的30%计入总分;而到了 1983年开始,外语成绩就以100%计入总分了。当时,语文、数学分别为120分,生物50分,其他科目为100分。

从1980年到1983年,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外语科目的重要性直线上升,国家对外语人才的重视非常明显。

2

“3+X”高考方案

因为文理分科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1990年,高考科目进行了变化,分为4类:

A政治、语文、历史、外语

B数学、语文、物理、外语

C数学、化学、生物、外语

D数学、语文、物理、外语

新科目试验方案“三南方案”或“4X4方案”。1992年,高考科目又分为两类:文科,考语数外+史政;理科,考语数外+物化。这个“3+2”的高考方案自此开始推行。

1998年,高考科目中准备开始设置综合科目。次年,教育部提出了“3+X”高考制度:语数外3门必考科目+X(物化生政史地6科目或综合科目中选一门或几门科目)。综合科目有文综、理综、文理综合或专科综合。

经过广东省试点后,2002年起,全国开始实行“3+X”高考制度。这种高考制度讲究学生各学科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02

填报志愿,重中之重

“3+X”的高考制度基本就是近年来高考的主要模式,而经历了多次改革的高考,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环节抓住了每位考生和家长们的心——填报志愿。

都说高考这回事,“七分考,三分报”,就是因为填报志愿这个环节非常重要。有些学生因为忙于准备考试,没有时间提前去了解这块内容,导致填报志愿的时候过于匆忙,对信息了解得太少。

其实,填报志愿的方式随着高考制度的发展也有了一些变化。

1977年恢复高考后,一开始实行的都是考前填报志愿的方式。那会,考生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成绩来填报志愿,然后再参加高考。

后来,国内部分省市开始实行高考后先估分再填报志愿的方式;到了本世纪初,一些省市开始实行高考后出成绩再填报志愿的方式;接着,出成绩再填报志愿的方式推广到全国各省市。

跟刚开始的提前填报志愿相比,现在填志愿的方式显得更人性化,也更保险安全。考生和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来判断和选择想要报考的专业。

关于报志愿,其实也讲究一些技巧和方法。

1

考生要了解自己

在填报志愿前,考生应该结合自己平时实力和模拟考成绩来给自己做出一个定位,初步估计自己可以上哪类院校,并根据自己的各科学习情况,确定自己的专业倾向。考生选择专业的时候,切忌盲目跟风,最好还是根据自身的兴趣结合分数、排名来综合考虑。

其次,再根据自身情况和家庭情况,筛选院校和专业,比如考生想到北方读大学,或者因家里的关系要选择离家近一些的院校就读。

2

了解目标院校及专业的基本信息

选定大概报考院校的范围后,考生需要先了解目标院校的基本信息,再重点查看目标院校近年来的录取分数线信息,包括该院校每年招生政策的变化,专业招生人数的计划等。

在关注院校招生情况的同时,考生也要留意该学校哪些专业是比较好的,如果自己进入该院校就读,有没有转专业的机会。

选定目标专业后,考生可以多了解下该专业的课程情况,包括该课程的培养方向、就业方向、收费情况等。

3

关注学校是否有留学项目

有些考生想参加“3年国内1年国外”的留学项目,就要在填报志愿前对院校有足够的了解,确认该院校是否有此项目。也有些考生和家长会比较关注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些都需要考生家长们提前搜集信息,以便填报志愿。

03

新高考制度:取消文理分科

2014年,新高考改革开始。

制度取消了文理分科,并设置了选考科目一年两次考试的机会;同时,录取将不再以高考分数作为唯一依据,而是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评价体系!

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考)相结合的制度,估计让不少学生心里直打鼓。先前一些年,高校录取学生就只凭高考成绩来判定,而现在最新制度却将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也纳入高考评价体系。

不只学生慌,家长估计也操碎了心。

以前只要抓着孩子补习6门课(语数英+文综或理综)就万事大吉了;现在,高中满满10门课,孩子却一门都不能落下。而且,高中学考是在高二阶段进行,这就意味着孩子需要在高二的时候学完所有的课程。如果课都没上完,孩子怎么参加考试?

一想到原本3年的课程,却要压缩到两年完成教学,家长的焦虑满满,孩子心里也火急火燎。

莫慌,莫急,我们先来了解下,新高考“3+3”究竟是个什么模式?

1

新高考“3+3”

3门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6月份进行),每门满分150分,得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3门选考科目:根据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

选考科目按等级赋分,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赋分法,起点赋分40分,将21个等级采用3分一个等级的措施,还原为百分制,计入高考录取总分。

3门选考科目有两次考试机会,分别在高三上半学期的10月,高三下半学期的4月,选用其中一次成绩计入总分。

值得学生和家长注意的是,新高考制度下,考生选考科目会影响到填报志愿时对高校专业的选择,考生填报的专业必须符合该专业要求的选考科目。

比如学生要报考理工科类的专业,选考科目里可能就要包含物理;如果学生想要报考文科类的专业,选考科目里可能就要包含历史(具体选择方法,可自行查阅)。

2

纳入高考评价体系的“学考”

因为新高考制度将学考等级纳入了高考评价体系,所以,我也有必要给各位家长们普及一下现在高中阶段的学考制度。

高中一般会组织两次学考,一次在高二上半学期的11月,另一次在高二下半学期的4月。学校通常会给两次学考安排不同的科目,比如11月安排了物理、化学、生物、历史,那次年4月就安排剩下的科目。如果有学生在11月的物理学考中成绩不理想,他可以申请次年4月再次参加物理学考。

当然,每次学考时,学生不一定要参加全部课程的考试,可以选择其中的几门进行。如果学校开考的科目,学生还没有完成学习,那就可以申请次年4月再参加这门课程的学考。

除了英语,其他9门课都是学考科目。而学考成绩分为5个等级,分别是ABCDE,其中E为不及格需要重考,D以上才算通过,A最优。同一科目,提供学考和选考两种试卷。学考满分70分,考“必考题”;选考在学考的必考题基础上增加30分的“加试题”,选考满分100分。

很多尚在初中或者小学的学生和家长可能不了解,这些学考等级有什么作用。新高考改革后,学考的等级将会影响学生报考“三位一体”招生的高校(“三位一体”招生的高校列表网上可查),这些高校在录取学生时,会考察学生的学考科目为什么等级。

比如,浙江大学要求报考学生的英语学考等级为A;清华大学则要求考生的学业成绩在全年级前列。当然,也有些高校对考生的学考等级并无要求,只要D以上通过就行。具体学考等级要求,家长和考生可以查看具体院校的招生条件。

3

注重综合素质与自学能力

从新高考“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的方式,我们就能看出,现今的高校更注重选拔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而且高二就开展的学考制度,也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年的课程两年内要学完,导致老师讲课的速度较之以前的课堂进度要快得多,很多知识点在课堂上只能匆匆带过,需要学生在课后自行消化。有的课程老师可能提前教完了,而学生还没有跟上学习进度,那就要求学生另外找人补习或者自学剩下的知识点了。

而且,现在的高中生需要掌握10门课程的知识点,比起高考改革之前的6门课,学习不是一般的紧张。除了这必修的10门课,高中还开设有体育、音乐、美术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到场学习,这些课程也占去了学生的一部分时间。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难免为自家孩子的未来担忧:

高中的学习进度那么快,也不知道孩子到时候能不能跟上?

孩子的自学能力不行,到时候上了高中老师讲得太快,怎么办?

有危机感是好事,家长可以趁着孩子还没参加高考,让孩子及早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变和调整:

1.让孩子尽量做到各科平衡,保持良上的状态;在此基础上,发展孩子的优势科目(可以作为未来高考的选考科目)。

2.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的课程进度快,有些知识点在课堂上没法详细解释,所以孩子一定要学会在课后能够自主学习,不然知识点漏洞越来越大,再想补就难了。

3.引导孩子重视学考。现在的高考模式不再适合考前几个月“临时抱佛脚”的方法了,因为高二的学考等级会影响高考录取,所以家长要督促孩子从高一开始就要及时把知识点掌握、摸透,不能等高三再努力。

新高考“3+3”的模式让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擅长的科目去学习,家长可以从这个点入手,引导孩子自主学习,早早为孩子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家长也要让孩子平衡好各科之间的关系,尽量都保持在中等以上的水平,以免影响高考的录取。

最后,祝所有的考生都能金榜题名,如愿以偿!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高考改革,孩子如何才能更有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