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配产品经理指北,Chapter 2

抛开「简历就是你的第一款产品,你应该运用学会的产品思维去打磨它」这样的鸡汤话不说。简历确实是在求职过程中值得投入较多时间去认真打磨的。特别是产品岗位,因为本身没有直接通用的量化指标且是非标准化岗位,简历的凝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以往和人的交流中,我的想法基本是尽可能有节奏和策略的去改进和投递。

首先肯定是要明确一些大方向,比如城市;有大方向偏好的城市后,剩下就是明确细分领域公司,甚至精确到某个公司的岗位应该划分到哪里。针对不同领域,甚至不同 JD 了解会需要哪些经验或认识。

其次对公司划分上,个人建议:我会大致把目标公司划分为四大类(在划分完领域后):想去的大公司、大公司、理想公司、普通公司。大概比例:5%、10%、30%、55%。然后每个大类里面,大概分出上、中、下三等的公司。

公司细分类的想法上,大公司永远是质优选项,因为职能完善对精进技艺是很重要的,加上因为有不错的薪水,较稳定的环境(钱不是目的,但是维持好生活的手段)(比如腾讯这种,内部的培训项目和大牛多到来不及参加、拜访)。所以第一梯队是「想去的大公司」和「大公司」。

「理想公司」可能是创业型或者有某些理念打动你的团队,但要明确一点,创业公司、小团队都会出现一个人当两个用的情况,所以你单位时间成长效率会有所区别。但,在这样的环境下确实能点更多的技能树,所以也还是要看公司情况。

「普通公司」是用来海投和保持自己面试状态的….面试是一场马拉松,所以需要有所准备。你也需要了解不同领域的公司会在面试中问一些什么问题。普通公司就算给 offer 也尽量把时间拉长一些,给自己更多富裕的时间争取更好的机会。

再次,每个公司类型分为上中下三级,是你在投简历和求职的时候,优先从普通公司-下,开始。一方面你要调整自己简历(作品集)的质量,可以看看尝试不同的简历、作品集,接到面试邀约的情况,由反馈进行调整。

普通下、理想公司下、大公司下,是第一轮。完了对简历和作品集进行一定调整。然后普通公司中、理想公司中、大公司中,第二轮。同上。普通上是第三轮。

理想上、大公司上、想去的大公司,在最后一轮。但是不仅仅是海投了。可以考虑找朋友内推,或者找陌生人但是愿意帮忙内推的也行(大不了请他们吃顿饭)。到这轮的时候,你的简历和作品集应该是能争取不错的面试机会了。

#题外话

其实无关乎学历背景、实习背景,而是建议每一个有所希冀的年轻人都能更有节奏和策略的去求职。或许「低配」这个先天不足的条件会导致前期可选择性更少,更差。但正是因为更低的起点,才需要在相同的时间内走出更陡峭的曲线才能达到一样的高度。那为之多付出些努力也是不为过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低配产品经理指北,Chapter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