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20字,道尽人生的迷惘与孤独:茫茫行复坐,惟有古时城

人说寂寞如雪,飞舞处无人得知,极言其零落如斯。以此喻人生,倍感凄凉意,无助之处,恍若小兽避静地舔伤口。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偶尔醒悟,顿觉满目怆然,百般毫无滋味,翻转处,泪雨滂沱。

人非独处,不能得其真谛;人生妙趣横生,并非需要万千热闹。法门百转,得一即可。奈何诸多念念不忘,诸般依依不舍,从此驻扎心头。是枷锁,是牢笼,是前生缘,是来世情,原来各种因由,都是缠绕着的三千烦恼丝,剪不断,理还乱,只有好好揣摩。

《夜半步次古城》

【唐】杨衡

茫茫行复坐,惟有古时城。

夜半无鸟雀,花枝当月明。

杨衡,字仲师,吴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初年前后在世。天宝间,避地至江西,与符载、李群、李渤等同隐庐山,结草堂于五老峰下,号“山中四友”,日以琴酒相娱。衡工吟咏,著有诗集一卷。

“茫茫行复坐,惟有古时城”。从来处来,到去处去,诗人的心,必定在某个时间点上,是惘然的,是无助的。所以,他在此时此刻的情绪,正是挣扎在一种难以安定的状态。或行走,或坐下,然而是不行的,内心的骚动让他坐立不安。他的茫然是如今的夜色,漆黑而幽深。当他四顾,身边一片空荡荡,没有陪伴的那些所谓的“知己”,唯有从古代遗留下来的,颓败的城垣。

诗人的孤独来得并不突然,而是慢慢堆积起来到了某种程度,然后猛地爆发出来的。正因为来势汹汹,诗人从而显得有些手足无措的样子,只好用了一个“茫茫”来形容其中的彷徨感。这种感受反映在外在上,就是诗人此时的行为举止,或走或坐,都不自然。为了更好地映衬自己的内在丰富情感,诗人借助了周边景致,古代遗留的城垣,以此作伴,愈见其孤单状况,愈见其寂寥程度。

“夜半无鸟雀,花枝当月明”。在这里,诗人把时间给摆放出来,细腻地描绘着这个时间点上的自然景色。半夜时分,鸦雀无声,万籁俱寂,整个世界蓦地安静下来了,仿佛刹那置身永恒的宇宙空间。如果有什么可以打破了时空,给人带来些稍微不同,那么一定是夜空上的那轮皎洁冰盘。当然,还有,在月光下繁花初绽的芳枝,馨香沁人肺腑。

诗人对诗题的照应,是分阶段进行的,如果说前面是对“古城”的某些借用,那么到了此处,则点明了时间上的切入之无奈。这种无奈的举动,全部隐藏着诗人心灵上的那一部分脆弱性质。在当下的时间之内,是可以没有生气显现的,这种窒息感不仅仅来自于现实之中,更多地来自于诗人的内在空间,是一种思想上的压迫感。他费力地去描写进入视线范围中的花、树和明月,都只能用来表明或传递其心灵上的乏力。月亮是明亮的,心灵却是黯淡的。

阅读此诗到最后,忽然在心底浮现出来著名诗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面对造物,自身何其渺小。能够亘古不断,唯有时间。世相纷纭,人事复杂,奔波劳碌,偶尔延宕,驻足停歇片刻,欣赏一番周边风景,未尝不可抵销诸多繁芜嚣扰。可惜,终究无法释放天性,不得不咬紧牙关,风雨兼程。人生的无奈,便是如此。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短短20字,道尽人生的迷惘与孤独:茫茫行复坐,惟有古时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