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派笔记》四十一:家长里短那点事儿

      上周四一大早,我接到张勇书记的电话,说是和我们工作队一起去一趟张园村。这大清早的,有什么突发情况吗?我正在疑惑,张勇书记接着说,还是张某彩与张某先两个家庭的纠纷问题。之前我们去协调过,就为了张某彩家楼房旁边一点儿河头沟,张某彩说是公家的地方,张某先说是他家的地方。就这样僵持着,谁也说服不了谁。

      边走边聊,我们已经来到了张园村。一进村口,就听到七嘴八舌的吵嚷声。走进一看,张某彩老两口和张某先老两口正激烈的“辩论”着呢。

      有了张勇书记的简要介绍,我对这个问题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真正面对着四位情绪激烈对抗的老人,我还真懵了一下。该怎么处理呢?先听听他们分别说说吧。

      哪知,四位老人站在张某彩家的楼房前面越“辩论”越上劲儿,哪里还顾得礼让三先的道理呢?此时的四位老人好比在演群口相声,一句接着一句,一句比一句嗓音高,场面有点失控。

      张某先老人先看到我们走过来,说村部的两位张书记都来了,咱们也别都说自家的理了,请你们给断一下吧。张勇书记见状说:“张某先老人是退役军人,这句话说的在理,你们两家分别说说吧。”

      张某彩老两口带我们来到他家的楼房北面,说起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家楼房北面是原来村里的老宅子,自己现在盖楼的地方是父亲在世时留下的宅基地。扒掉老房的时候,长辈们就在老宅子上种下了树。种树不光是为了乘凉,还是自家与别人家宅基地的分界线。他家楼房的东山墙就是依着老父亲种的那颗杨树来的。他指着楼房下面说,你们看,这下面是一条小河沟,俺盖房子的时候就依照俺家宅基地的大小,在河沟上架起了水泥柱子,建了两层楼房。楼房东边剩下了这一点儿河头沟,沟东边就是公家的小路。张某先家在地头沟边种了杨树,非说是他家的地方,其实这个地头沟是公家的地方。

      听完张某彩的叙述,张某先的老伴儿接着说,这块地头沟确实是俺家的,不然俺哪会在人家的地盘上种树?

      一听这话,张某彩的老伴儿急了,“你这话说的,这块河头沟是你家的,那这整条沟是你家的吗?俺家的楼房还盖在你家的地盘上了?”

      得,刚刚熄灭的火药味,这会儿又呛了起来。

      我看了看张勇书记,他笑着给四位老人打趣说,你们四个人加起来都300多岁了,为了这一点儿河头沟跟孩子“过家家”一样争执不休。有意思不?你看看,吵的额头上青筋暴多高,回头血压冲上来了,你们这把年龄了可管撑住?值当不?

      听了张勇书记的话,四位老人暂时偃旗息鼓了。这时张某先老人说,我家也不是非要用这点河头沟,就是他承认是俺家的就行。张某彩老人一听这话又急了,俺为啥非要承你这个情?双方又争执了起来。

      刚熄灭的火焰又燃起来。张勇书记看了看我,对他们说,村部有好多事情要处理呢,你们四个先冷静一下吧。

      当了半天观众,我琢磨这事情也不大。就这样回去,还是没个结果。不如我留下来再劝劝四位老人。

      打定主意,我跟张勇书记说,要不你们先回村部,我跟大爷大娘们再好好聊一聊。

      四月的天,过了谷雨,一天一天就热起来了。此时已经临近中午,太阳照在四位老人头上,汗珠直冒。我拉过他们来到墙根的阴凉处,和颜悦色的跟他们拉起家常:“我虽然是下派到咱们李腰村的党总支第一书记,但是今天是来听听你们心里话的。按年龄,叫你们一声大爷、大娘,可以吧!”

      两位张大爷听我这样说,也都掏出烟,分别点燃,深吸几口烟,逐渐安静了下来。张某彩的老伴儿给我搬了一个小凳子,说闺女,坐下说话。张某先的老伴儿转身从自家回来,递给我一瓶牛奶,说闺女,喝吧!

      看到眼前的四位老人,我真是哭笑不得,他们一把年纪了,还这样高声大语的吵架。待他们平静了以后,我微笑着把张某先和大娘拉到旁边说:“您二老教子有方,三个儿子都那么有出息,尤其是老三,在市里当公务员,可是为你们家增光添彩了吧!如果他知道您二老在家还跟老邻居磨牙,他会咋想呢?他工作那么忙,这不是给他添乱吗?”

      张某先大爷接着说:“谁说不是呢?张书记,不瞒你说,往上数一辈,俺两家的祖辈都是一个门缝的,没出五服。当时分宅基地的时候都是老辈人合计好了分下来的。当时虽然没有立下字据为证,但是老亲旧眷们都是可以证明的。俺两家都依着老宅子的大小盖了新楼房,俺家就在他家的隔壁。空下的这点儿河头沟也是没用的地方,俺就是想要个面子,让他承认河头沟是俺家的,他想怎么用跟俺说一声就行。人不就是这样吗?不蒸馒头争个面子。”

      听了张某先大爷的话,我忽然有了思路。现在只要能说服他们两家不纠结这个河头沟的所有权问题,那就好解决了。

      我跟张某先老两口小声说,您家的三儿子在市里上班,我们都熟识。如果您二老想今天让我解决问题,就先给我一个面子。咱先不计较这河头沟到底是您家的还是公家的。等一下,我让张某彩大爷跟你说句软话行不?这不也算给您面子了吗?”这二老听我这么一说,连忙说:行。

      我又把张某彩大爷和大娘拉到另一边说:“您和张某先大爷是老弟兄们,别为了一点儿小事伤了和气。我刚才跟张某先大爷两口说了,只要您不再让他抹不开面子,他绝不再纠结河头沟的所有权。”

      张某彩大爷掐灭了烟蒂,用鞋后跟踩了踩说:“张书记,俺就是想,俺家的孩子都是打工的,他从心里就是看不起俺家呗!只要他不再嚷嚷这河头沟是他家的,我就永远不再提这个事。”

      两边都说好了,下一步就是把表态变成文字,双方达成协议,这事儿就翻篇儿了。

      我微笑着跟四位老人说:“这大热天的,让您们在这儿晒太阳,我实在不忍心。咱们现在就去村部,您两家签个协议,今后还是和睦的好邻居!”

      回到村部,我安顿四位老人在一楼为民服务大厅稍事休息,自己先到宿舍泡了一壶菊花茶。当我分别为四位老人双手捧上一杯茶的时候,我看到老人们凝结的双眉舒展开了,脸庞露出赞许的笑容。

      打开电脑,我迅速拟了一份《关于张园村矛盾纠纷调解的协议》。甲方张某先,乙方张某彩,张某彩家东边的河头沟系公家地方。自即日起,两家均不使用、不垫平、不建房。两位张大爷代表户主,分别在协议上签字摁手印。




      送走了张某彩老两口,张某先和老伴儿拉着我的手说,闺女,赶明儿三儿子他们一家回来,我一定请你到俺家去喝口茶。我说,一定。您二老今后一定要保重身体啊!让孩子们回家看到您二老身体都硬朗儿的,他们也放心了不是。

      群众都是真诚的,也都是讲道理的,只是有些时候表达的方式不合适。我们党员干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人民群众的依靠。群众有事情找干部,我们就不能辜负群众的这种期望。只要我们真诚的对待他们,不偏不倚、推心置腹,多跑一里路、多说一句话、多一些关怀,就能把群众的事情办好。群众心中有杆秤,只要我们努力做好人民的公仆,群众就会更加拥护党的领导。

你可能感兴趣的:(《下派笔记》四十一:家长里短那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