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笔记42|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痰饮(基本观念)

此篇与第七篇“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相关。

一、“饮”的概念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饮”,也就是“水饮”。平时多运动、多劳动就可以把这个“饮”排掉。

二、“饮”从哪里来?

可能喝水太快,嗝在中间,打嗝一下,“饮”就已经进去了;可能在发表时吹到冷气,比如在冷气间运动、靠三温暖流汗等都会造成饮病。

三、如何知道有饮病?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得到感冒,桂枝汤一剂下去就好了,这个人没有饮病;如果一个人每次一得感冒就很严重,这种人就有饮病,赶紧要在未成大病前把“饮”排掉。“饮”常停在内臟下方,中医的观念是:臟的上方是阳,下方是阴,水会停在下面,所以要多运动出汗,及时把“饮”排出。

四、饮病的种类及区别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

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

师: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饮病分四种:

1、痰饮:本来很胖的人现在很瘦,肚子里常有咕噜咕噜的水声。

2、悬饮:一喝水就感觉水往两肋下跑,临床上是十枣汤证。

3、溢饮:四肢有水肿,喝下去的水跑到四肢上,水饮积在四肢。最浅的药是麻黄加术汤,喝下去后出微汗,把水排掉,麻黄加术汤对关节、肌肉痛也都很好,可见溢饮要发汗。

4、支饮:水到肺里不能平躺,咳嗽严重。

经方治疗饮病思路:温阳化水,把已经积到的水排掉,然后再把不足的部分补回去。

五、饮在五臟如何区分?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肾,心下悸。

肝心脾肺肾五个臟如果有水的话,我们该如何去分辨水在哪个臟呢?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症状。

1、水在心:胃脘的地方痞硬,让病人无法正常呼吸,就是所谓“水气凌心”,心臟本身是火,根本不该受水,因为心很热,当有水停在膈膜的时候,呼吸时横膈膜往上升动,水就跟着往上跑,水跟火一碰在一起,当然很难过,这叫做“水气凌心”,吐气时横膈膜又把水降下去,这水气上来又降下去,便是造成中膈心窝处硬硬的原因。“恶水不欲饮”,因为已经有很多水聚集在上焦,所以不渴。水在心是茯苓杏仁甘草汤证(胸痹篇心包积水处方)。

2、水在肺:病人会“吐涎沫”,不断吐白色津液出来,同时口渴“欲饮水”。

3、水在脾:脾管少腹,水渗到少腹,吸进的气无法下降纳入小肠,便回逆,就会“少气”,呼吸很短,同时感觉“身重”。只要病人陈述走路身重,脾臟就有问题。水在脾可以用桂汤枝加点白术茯苓等利水的药。

4、水在肝:胸胁支满,连打喷嚏都会痛,可以用小柴胡汤,因为有水可以重用半夏。

5、水在肾:心下悸讲的是脐下的地方,在肚脐正下的地方,如果水积在肾臟,水会停在下焦。我们正常的肾臟,水气化上来以后到肺,除了胃里面吸收的水进去以外,肠胃里面吸收食物中的水也会进去(金生水),就是好的水还会再回到肺上面。如果肾积水,水没有办法被气化上来就会产生动悸,肚脐下边就会跳动,苓桂甘枣汤证或五苓散证。

这是几种内臟积水主要的表现症状,表示五臟有饮,饮就是有积,有水积在里面排不出去。

六、留饮

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欬嗽则辄已。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有留饮。

留饮有两种:心下和胸中。心下指胃,胃中有水,胃跟我们背脊椎神经贴得非常近,会“背寒,冷如掌大”。背部冷像巴掌般大小,其实就是我们胃的大小。“胁下痛引缺盆”,胁下痛一直会痛到缺盆穴。小青龙汤证背后也会感到一块凉凉的,位置在肩胛骨中间,如拳头大的凉块,以前得到此症的多裁缝、女工,晚上弯着腰干活,后背着凉。这里背寒的地方要再下来一点,胃的下方有水停留,“咳嗽则辄已”,咳嗽让水动一下移开会舒服点。

第二种留饮在胸中,胸腔肋骨横膈膜地方有水,会“短气而渴”,呼吸不过来,正常情况下肺中津液会到舌下,嘴巴里口水很多,如果有留饮在胸腔里,这是冷水,就没有热水能上去,当然就口渴了。“四肢历节痛”、“脉沉者”这种现象,通通是属于胸中有留饮。一般治疗历节关节痛时,都要把水饮(湿)排掉。这里不见得是已经有风湿关节炎了,而是平常没事时感觉肌肉很酸,关节紧痛,说明已经有留饮了,这时候赶快出去跑一跑流点汗,会觉得身体很舒服,酸痛都没了,代表把饮排掉了,所以平时要保持留一点汗,以避免发生历节痛。但是如果你是住在很冷的地方,按《黄帝内经》的说法就不要出汗了。

只要“脉沉”就一定是肾,肾臟的脉是沉脉,肾主骨主关节,如果水是在肾里面,关节本身收不到肾水的滋润,骨节就会痛。“四肢历节痛”这种都是属于寒症的痛。

七、伏饮

膈上病,痰满喘欬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润,剧必有伏饮。

这个条辨是说明何谓“伏饮”。胸膈上,有“痰满喘欬吐”这四个症状,即痰涎雍塞、呼吸很短、咳嗽、呕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问题很多,咳嗽或者喘气喘得太厉害时眼泪都会跑出来。“振振身润”,咳嗽咳得那么严重,喘成这样子,病人在那边一直呼吸呼不过来,然后痰又一直咳出来,最后眼泪鼻涕都出来了,喘气剧烈到这种程度,一定有伏饮在内。

伏饮是饮里面最深的一种,比留饮更深一层,这种饮在我们内臟组织中很深的地方,潜伏在里面,平常都不知道它在里面。所以有的人得到感冒用桂枝汤就解決掉。但是有的人得到感冒,就发热、背痛、气喘大作,晚上不能睡觉,毛病很多,很凶,好像命要去掉半条,所以在没得感冒前先要把伏饮去掉。

人体最浅的是“饮”,再来是“留饮”,再来才是“伏饮”,伏饮最深。

九、脉症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里虚,脉偏弦者,饮也。

虚弱的人平常“饮水多”,喝水喝得很多,就会“喘满”,很难过。凡“食少饮多”,吃东西很少,而喝水很多,素虚之人胃火不够,喝水很多,冷水就停在胃里,严重的会动悸,因为胃的上方是心臟,水的寒气不断往上冲,病人就会有动悸的现象,轻微的呼吸微微有点困难,胃中太冷了无法吸得很深。中医的基本观念:喝的水到胃里就气化掉了,吃的食物里也有水,到小肠里消化成水和残渣进入大肠,大肠再把水气化。食物里面的水进入血液,即血液中的水来自食物,所以如果吃的东西不对,血糖就高,比如白米白面,喝的水进入三焦淋巴系统,是在血管的外面,肌肉、臟腑间的津液都来自于喝的水。

如果出现弦脉,代表里寒很甚。如果双手都是弦脉,代表这个人一定受寒了,如果只是一只手有弦脉,就代表有饮了。有饮在身上病人并不见得都知道,因为当时没有外感,只有在外感风邪产生的时候,才会引发原有的饮病。

体格强的人便秘,被清出来后胃气就回来了,大下后不会里虚。而有的人大下后会里虚,长期的便秘又挑食,用大承气汤或三黄泻心汤等寒凉的药,大下后胃气弱,又喝了很多水,水就停在胃里,成为饮病的源头。

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饮病如果在肺里是摸不到弦脉的,但是呼吸很短,很急促。支饮也会喘但不能卧,也就是肺里面有积水了,当肺里有积水时平躺,水会回逆上去,往肺里冲,呼吸会更短,咳嗽很厉害,坐起来水又跑到肺的下方,人就比较舒服。支饮的脉是很正常的脉,摸到是平脉。


注:文中涉及到的处方仅供学习交流,不作他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匮要略》笔记42|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痰饮(基本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