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P成长日志-模块三经验管理复盘

最开始上这个课,我的重点就在前面2个模块,这一模块的内容是我之前从来没有考虑过的。这一模块的给我的总印象是概念很多,理解起来有点困难,然后有许多需要实践的内容,操作起来还不太熟练。这一模块围绕着经验管理模型的三要素:积累、存储和运用展开,对如何进行经验管理进行了讲解。

第一部分:经验积累

这一部分从认识经验管理开始,经验是什么,我们可能知道经验是什么,但经验管理具体指什么呢?经验管理就是将获得的直接和间接经验进行梳理、加工和存储,方便运用传递的一整套方法。

经验管理有什么用?经验管理能解决信息零散导致的“信息缺失错觉”和信息过多导致的“信息过载”,还能帮我们查漏补缺,形成核心竞争力。接着就提到了这一模块的重点,积累-存储-运用的三要素模型,其中积累是前提,存储是手段,运用是目的。

那么我们如何积累经验呢?首先我们得知道经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碎片阶段、文件阶段和项目阶段。这三个阶段所需的时间、花费的精力会有所不同,涉及到的人员也会有不同,我们可以从碎片化阶段开始,逐渐像文件阶段发展,当然项目阶段是我们希望达到的,但是得慢慢来,不要好高骛远。接着课里提到了一个经验积累的方法——ORID模型。ORID具体指事实、感受、反思和决定,它是一个思考的流程,可以帮助我们对工作和问题进行反思,从而更好地进行下一步行动。这个模型的应用范围很广,学习、反思、事件回顾都可以用到。

一般的工作用ORID模型来进行经验积累很方便,但是无条理和重复性的工作是否能进行经验的积累呢?课里针对这两个问题提出了结构化思维和ECRS分析原则2个解决方式。工作没有条理,可能是由于我们思维混乱,找不到合理的思考路径,也可能是思考不够深入,没有找到根本原因,针对这一问题,结构化思维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什么叫结构化思维呢?就是通过分类归纳,让零碎的想法变成有逻辑关系的结构形式。课里提到结构化思维的2种运用方式:金字塔结构和鱼骨图。

金字塔结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思维组织形式,要素有:1个中心论点+3-7个分论点+向下衍生出的新的分论点。运用这个结构时要注意4个原则: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大概意思有点像写作文,就是说要先有中心思想,上一层论点是对下一层分论点的总括,每组中的思想属于同一个逻辑范畴,并且要按照逻辑递进的顺序进行组织。

鱼骨图是一种发展问题“根本原因”的分析方法,关键是要进行要因的分析。鱼骨图的结构像这样:

鱼骨图

在运用鱼骨图时要注意:大要因用中性词,中小要因用价值判断;能够找出大要因,就要对大要因进行追问细化;找不出大要因,就多找中小要因,再归类分组。

金字塔结构我觉得可以用在写作上,就跟我们小时候写提纲的感觉差不多,工作中可以用在汇报事情上,交流沟通感觉也可以用到。鱼骨图的话感觉很多的是对已经产生的结果或者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找出原因。这两种结构化思维的运用,我都尝试过,感觉用起来可以帮助自己更快理清条理。

针对重复性工作,课里提到ECRS分析原则,用这个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工作流程。E是取消,即取消多余的或无用的环节;C是合并,即将两个或以上的环节或操作变成一个;R是重排,改变环节或操作的先后顺序;S是简化,让流程更加简单有效。在用这个方法时要注意:要明确背景和原因,深入分析;不能一下子就大改,要循序渐进。

这一部分的内容,让我对经验管理有了初步的认识,首先明确了经验管理对我来说是有必要的,然后学习了经验积累的一些方法:ORID模型、结构化思维和ECRS分析法,这些方法的学习让我对如何进行经验积累有了一些初步的方向,但实际的运用可能还不够,特别是ORID模型,很多时候不太习惯去用它,所以掌握得还不是太熟练,还得加强实践才行。

第二部分:经验存储

学了经验积累的方法,如何更好地存储呢,这一部分就围绕着经验存储的原则和搭建存储体系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知道,经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所以我们在做经验存储时要以一种目的明确、系统化且有规划的方式将日常记录的信息整理好,让经验对个人产生价值。我们在做经验存储时要注意2个原则:一是确定经验存储方向,不盲目存储;二是及时分类筛选,定期整理。

要确定存储方向,我们得明确自己的个人需求,对于职场人来说不在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所处的环境需要2个方面,也就是说我们存储的经验要么是有助于未来职业发展的,要么是可以解决当前工作问题的。而能让我们事业有长足发展的关键是核心竞争力,比如说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学习能力等。

确定了存储方向,我们如何对经验进行分类呢?大致可以分为对事物和人脉2方面,对事物的存储主要是自己实践和学习经验,对人脉的存储,主要是让我们知道遇到一些问题时该向谁学习和请教。对事物存储时关键要做好2点:学会分门别类和取个好名字。分类的时候要注意不重不漏,分类的深度也最好不超过三层。取名字时要将关键要素包括进去,比如存储类别、文件名、来源等。对人脉的存储可以做个表格,记录相关信息。

经验存储的过程中,我们要形成一个存储体系。经验存储体系模型包括需求、输入、内化和输出4个环节。需求和输入前面已经有提到,内化就是对输入的经验进行理解、消化,以此更好地理解经验的内涵、加深印象,最后的输出是难度较大的一步,即将存储的经验进行反思总结后写成文档,其内容可以直接指导工作实践。

课里提到一些存储工具,这些工具包含如下的重要功能:

经验存储工具的功能

这些功能主要是让经验存储更加方便,所以选什么工具不重要,用起来顺手就行。

每个人的经验存储体系都不同,课里提到的存储体系包含输入的原始素材、输出的阶段性成果以及最终成果几大部分,这个分类还是很有普适性的,我目前只把体系的框架搭起来了,实际存储的东西还不多,先慢慢来,摸索合适自己的体系。

第三部分:经验运用

经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但不是存储了经验就可以得心应手了,我们还得学会经验的迁移,因为经验的使用对象是不停在变化的。这个迁移包括4步:分析、提取、匹配和改造,这4步是一溜儿下来的,遇到问题,先对问题的背景和产出要求进行分析,然后从经验体系中提取相关经验,和目前的问题匹配,存在差异的部分,需要进行分析,改造匹配不上的经验,获取解决办法。

我们存储了经验,形成了体系,还得会和他人共享,从个人来说,在共享经验的过程中,可以树立个人品牌和影响力,还可以从别人那里获取反馈,不断修正自己。从组织层面来说,经验的共享帮助企业实现“精兵强将”的愿。而上升到整个人类层面,经验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知识,共享知识让我们可以多角度的看待这世界、感受这世界的美好。

最后课里结合前面谈到的舒伯职业发展理论,谈到每个人生阶段经验存储的目标有所不同,现在的我处于探索期往确立期发展的阶段,要逐渐明确自己的定位,加速发展自己。

这一模块的内容很多,学下来感觉收获也很多,目前的我开始有意识的积累和存储经验,但整个经验体系还不够完善,以后还得继续努力,让整个体系更加适合自己,从而更好地运用经验去解决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IDP成长日志-模块三经验管理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