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艾容《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出乎意料的一本好书

  知道书名已经很多年了,但是一直在心里把本书和“如何做川菜”“家庭日常妙招200例”乃至二流旅游手册摆在一个层次。毕竟,每个人从小时候的儿童唐诗开始,都至少读了好几百本书了,还用得着这些不是大师的陌生人教你怎么读书么。

  直到这些年读的书逐渐往专业化发展,手边事务也越来越多,不再像学生时代单纯的“好读书不求甚解”,读书的目的性越来越明确。才发觉之前的读书方式过于随意,读完后的心得不多,用农业来比喻,恐怕近似于“刀耕火种”的阶段。

  打开这本书,如果以作者的四个层次说明的话,之前相当于以第一层次的方式去达到第四层次主题阅读的目标,达不到目的也是自然不过的事了。

  一上来,作者就强调了读书是学习,特别是主动学习的一种方式。这一根本目的,决定了阅读需要更多的调动自身的资源去探索,消化,吸收而非被动接受作者推送的信息。

  一方面,作者通过把阅读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设计了极为清晰的目标,相当于通过略读和精读的方式,把握了一本书的主题,结构以至细节。同时,作者这本书也是按照这种读书的方式而写就的。因此,掌握了这种读书的方法,其实同时也就是掌握了清晰地写出一本书的方法。

  总之,对十几岁的少年而言,如果能在开始阅读大部头经典的时候,能先

  阅读本书,同时能坚持按照本书的建议去“主动阅读”,必将受益匪浅。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六):相见恨晚,关于阅读方法的最好的一本书

  每个人擅长和困惑的事情是不同的,有的人愁钱,有的人愁没对象,有的人愁没房子,有的人愁事业前景......

  在所有令我恐慌的因素中,让我最无法接受的是“未知”。曾几何时,我性格木讷,沉默寡言,不是因为深沉,而是故作深沉。因为,我清楚,我的脑袋里空空如也,我担心我一开始表达,一开始展现自己,我就彻底暴露了自己的浅薄。

  然而,那时候我并没有尝试自我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哪里。随着年岁增长,迈入而立之年,越来越清晰地看起自我,才明白思维的简陋,根本原因在于从未真正地学会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更不用说建立系统。

  我相信很多人已经走得很远很远,所以他们在思维上,在智慧上占据了高地。除了仰望那些佼佼者们,我也得继续重新探索自己的路。

  《如何阅读一本书》,包括一系列关于学习方法、阅读等自我成长类的书,虽然早有耳闻,却因为自身的各种问题,迟迟没有机会真正地展开探索。

  读完之后,一大感触就是,要是早读到15~20年,并且真正领悟其中的精髓,我相信也不会有今天境遇的如此的被动,也或许早就快马加鞭,奔驰在理想的康庄大道上。

  但是,没有如果,而且事实上,人也很难因为一本书就真真正正地改变命运。我想说的是,“思路决定出路”,虽然人的成就除了与坚持不懈的努力,科学有效的方法有关之外,还跟运气有很大关系。而改变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必定还是能多几分希望的。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往往是因为能说出很多人游移的想法,并且给出清晰的结论和指引。

  之所以感觉这本书对我来说受益匪浅,主要原因在于我的根基太浅,以前的阅读习惯过于原始,拿到一本书从头看到尾,一字一句,在心中默念,而且常常无法做到专心,所以读书的时候,看了后面忘前面,看了前面忘后面。整本书读完,在大脑中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概念和思路。

  所以,这本书的每个章节都是对我过去固定思维的一种洗礼。

  首先,主动阅读,要求的就是全神贯注。除了阅读本身,还要有意识地去思考,与作者的思想共舞。而且,书中还指出,学习的过程,除了听与读这样的被动接受过程,更重要的是需要说和写这样主动输出的过程。

  其次,书中的四个阅读层次,对我本人相当试用,在我看来也很成体系,环环相扣。

  基础阅读:做到这一层,对于一般人来说都不会太难。

  检视阅读:这是一个习惯问题,可能被忽视的却极其重要的一个步骤。

  分析阅读:相当重要的一个过程,需要花费耐心做读书笔记,拟大纲,与作者对话,并最终给出一个比较客观合理的评价。

  主题阅读:虽然之前听说过多次,却从不知道也没探索过具体该怎么执行,需要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我看来,这里的主题阅读更像是主题写作,因为在收集概念,整理议题和主旨的过程中,在与不同作者的对话过程中,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已经无意识地做到了质量比较高的输出)

  书中还有一大亮点,但同时也有些不足的地方在于,针对不同类型的书,提出不同的阅读策略。

  亮点在于,不同类型的书的确需要不同的阅读策略,作者在这方面尝试着给出了不少建设性的意见。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涉及的题材很广,而要事无巨细地给这些书的阅读策略进一步做归类和详述,难度是很大的,所以,作者在尝试提供解决方案的时候,着力点轻重不一,且多有重复,甚至略有些啰嗦和拖沓之处。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的收获颇多。说它是最好的一本关于阅读方法的书,一点也不为过。至少对我而言。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七):应该叫论说性作品的阅读

  本书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主动的阅读能够让你的心智获得成长,而主动阅读是一种习惯。本书长于论说性作品的阅读,对于针对某一主题的阅读有着相当大的帮助,与其叫如何阅读一本书,毋宁说叫如何阅读一本论说性作品。书中对诗、故事、想象文学的解读是有失偏颇的,尽管他知道这些文学作品需要依靠想象和情感共鸣来获得对方传达的经验,但是它对于这类作品好坏的评价却以为很随意,以作者意志为转移的,太强调作者的独立性而没有谈到与我们实践的连接。 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 我的知识体系构建过程需要太多的主题阅读和实用型书籍的阅读,这些方法对我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同时,其中谈及历史、故事、戏剧、诗等也让我有很大的感触,关于历史的真实和故事类作品的经验传递意义,诗、戏剧、故事等靠想象来传递经验。 本书提到的检视阅读是我此前都没有做好的部分,以后需要找到方向去做好,主动阅读的习惯养成需要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养成也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每一个技能的习得最后都应该包括一个总结,检验您是否确实掌握了这一技能,并将之融会贯通。是否了解一个东西,你把它用自己最简短的话转述出来就明白了,如果你做不到,那么你可能还有不少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54➕艾容《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