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忘的一次讲座,是杨振宁主持的

最难忘的一次讲座,是杨振宁主持的

2010年 5月13日下午,在清华的西阶教室,曾有幸当面聆听过杨振宁讲话(不是讲课),近距离见到过他和夫人翁帆。

事情的起因是,何炳棣先生来清华演讲他研究墨子的心得。他是国外的中国史研究第一牛人,原是清华校友,毕业于1938年,时年已经93岁(生于1917年,2012年去世)。清华几个德高望重的老先生都来捧场,堪称一时之盛。

(何先生此次专讲其近年来研究先秦思想史的一大收获,钩沉出墨家消亡的一段历史:墨家在秦献公时入秦,使得秦国突然兴盛起来;继之以商鞅变法,终使秦国统一天下,而墨家本身,则由成就此一大事因缘后,退隐到历史的深处。)

何先生虽已93高龄,且说话一些颤颤巍巍,声音依然铿锵有力,思路清楚,爱憎分明。为此讲座,我特地购买了一本《读史阅世六十年》,想请他签字。孰料他老人家手已不能捉笔。不过,在此教室,一时间遇到许多学术大师,亦是难得的机会。 

主持人是杨振宁先生。杨振宁开场便讲,当年考留美奖学金,何先生比他还高2.5分的往事。可能是朋友间的友谊,经过岁月的淘沥,往往最后凝结在一两件经典事例上,所以最后何先生还不忘问问,杨先生有没有告诉大家这件事。 

林家翘老先生(已于2013年去世)坐着轮椅专程赶来。林先生是《读史阅世六十年》一再提到的人,因他是科学家,我对其生平不甚了解。何先生再次回忆,当年林家翘告诉他的,清华人,无论做什么,一定要做第一等的题目,这就是清华的精神。林家翘先生听完讲座,便问,是不是中国人都冤枉墨子了?何先生说,冤枉几千年了! 

李学勤先生(已于今年年初去世)也过来。他最后提问,当年整理秦简,发现法家里好多文字和墨家相似,今天听了报告才明白;又问他是不是可以就孙子、墨子、商鞅的关系再做研究?何先生说,已无此体力和精力了。何先生耳背,未带助听器,听不清。李先生便站起来,立于其侧,恭敬地贴耳重述问题。其貌之恭敬,令人肃然起敬。 

陈来和刘东(清华国学院的院长和副院长),以及好几个老先生,俱是我不知道的,坐了一排。  

读何炳棣的《读史阅世六十年》,那些事都是历史了,现在这么个老人站在你目前,带着大半个世纪的岁月沧桑,真是令人唏嘘!

在这个场合,翁帆也像个小学生一样,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 一晃九年过去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难忘的一次讲座,是杨振宁主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