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道”与“术”

关于教育的“道”与“术”

关于课程的研发,我想要先弄清楚这几个问题:课程研发的哲学基础是什么?课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教师的哲学思想、理论水平能达到自主研发课程的要求吗?研发的方式和方法对吗?研发的内容有科学性、层次性、逻辑性吗?教师真的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吗?如果这些都没有,我想所谓的课程研发,也不过是一句空话!也许有些时候,对孩子来说,反而是另一种伤害。

林教授说过:课程的研发是先要有一定的哲学观。因为一个人有了哲学观,才能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教育理论; 教育理论形成了,才能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教育大纲(也就是教育的基本框架或者说教育的目的、目标是什么);有了教育大纲才能有具体行动的《教育指南》(指南是指导教师具体去怎么做的行为准则);有了《指南》才会有课程(课程是解决我们应该给孩子教些什么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课程体系才会有相应的活动设计。具体的活动设计就是解决“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去教”的问题。

纵观古今中外,那些大教育家,你去研究他们的课程,就会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学体系、理论体系。不管是借鉴别人的哲学思想也好,还是自己的发展创造也好!他们的课程都一定离不开这两个基本要素。

以现在国内外最流行的两个教育理论(蒙特梭利和华德福)为例: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就是“对生命的教育”。那么她的教育理论是怎么来的呢?“为了更确实了解人类的生命,她着手去了解了医学、心理学、物理学、哲学等种学术界权威所持的论点,这些人的名字如下――伊塔、塞根、佛洛依德、盖赛、科克希尔、沙特、朗勃叟、史多班尼、达尔文、伍尔夫、狄佛利、莱易尔、拉瑞尔、瓦特逊、赫胥黎、尤克斯克尔、波多曼、洛斯、班尼迪特、爱因期坦等。” ――《蒙特梭利教育的理论概述》。然后再通过自己从孩子身上的实践观察,发现了孩子的成长要遵循孩子的内在力量这一现象,进而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论。

华德福教育理论的根基就是《人智学》,而《人智学》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思想。华德福教育将人视为“身、心、灵”完整的个体,以培养“身、心、灵合一”的个体为“全人”。华德福教育仍是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史代纳认为:人的教育不能仅了解人的表象 ,更应从对人本身的了解及研究开始。

所以如果你们的课程研发,老师们说不出自己的哲学观,说不出自己的教育理论,说不出自己的教育大纲。我只能说你们的课程研发是没有根的,是经不住时间的检验的。

哲学观,教育理论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教育的“道”,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根源。如果你的课程没有这些,哪只能说明,你们的课程是无根之水,立不住脚的。

教育大纲、指南、课程、活动这些都是教育的“术”,既我们通常所说的技术。技术是可以模仿的,可以学习的,可以千变万化的。但是“道”不行,“道”是无形的,道只能通过自己去‘悟’,所以才会有‘悟道’一说。

教育的“道”,你能悟到它的真谛,你就不会被现在社会各种各样、种类繁多的教学模式所迷惑,你才能从这么多教学模式中跳出来,去伪存真,找到那些真正适合孩子的教学,你才能真正有效地去帮助到孩子的成长。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和观点,共大家一起探讨!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教育的“道”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