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新结构经济学》阅读札记(4)

      比较优势是林毅夫教授《新结构经济学》中又一个重要话题,是贯穿全书的一条生命线,全书9篇文章包括相应的评论和回应,皆有比较优势的内容, ″要素禀赋及其结构″也好,″自生能力″也好,还有″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等等皆与其有密切的关系。 比较优势理论有三个版本: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说是比较优势的现代版,林教授在本书中所依据的主要是要素禀赋说。按照要素禀赋说,要素禀赋即劳动、土地(自然资源)、资本等相对丰裕则其相对价格较低,若相对稀缺则其相对价格较高,选择相对价格较低的要素来优先发展本经济体的产业和技术,则遵循了比较优势战略,那么其产业和技术将具有最低的生产要素成本,从而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因此,它们将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并产生最大可能的盈余,资本投资也能获得最大的回报,家庭将具有最高的储蓄倾向,从而使得这个经济体的要素禀赋结构更快地升级,在升级过程中还可以从后发优势中受益,取得比发达经济体更快地增长。日本和东亚″四小龙″的经济奇迹正是在遵循比较优势发展战略中发生的。反之,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和其它许许多多发展中国背离比较优势战略,不顾资本相对价格昂贵的实际,全力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无一例外地陷入低收入陷阱或中等收入陷阱。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采取了渐进的双轨制改革,在对原先违反比较优势缺乏自生能力的企业转轨的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实施比较优势战略,创造了中国奇迹,为比较优势战略注入了全新的动能。对此,林教授在第9篇文章作出了集中而完整的理论阐释及严谨而详实的实证检验。

        但是许多国外知名经济学家对此却持保留态度,特別是剑桥大学经济学院发展政治经济学专业高级讲师张夏准与林教授反复进行了争辩,第一、夏准以芬兰发展诺基亚,日本发展汽车、钢铁、造船等,特别是韩国推行其雄心勃劫的重化工业为例,说明它们都不符合各自的比较优势但都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成功。第二、夏准指出:″我们同意,各国应偏离比较优势来提升自己的经济,虽然毅夫认为,这种偏离应该是相当小的,而我认为它可以较大″。对于第一点,毅夫并不认同,他指出:″有些企业需要扮演'领头雁'的角色,率先升级进入新产业″,″我把领头雁看作动态过程中一个小而重要的楔子,而他(夏准)则认为它是在一个经济中数量较大的部分″,″数量上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本质上的差异。当领头雁是动态过程中的一个小楔子时,经济的性质与自身的比较优势相一致″。这里的关键是数量的大小,小呢,毅夫是对的;大呢,夏准是对的。遗憾是我们现在尚不知道它的大小。对于第二点,夏准在稍前的论述中已经给出一半的答案,他说:″我们可以假设,一个经济偏离其比较优势的程度与该经济的增长率之间存在某种倒U形关系″,″截止到一个点之前,对比较优势偏离越大,增长率越高。过了这一点后,保护的负面影响(例如,过多的学习成本、寻租)可能会超过幼稚产业带的生产率增长的加速,导致整体上的负增长″。″整体上负增长″,我们大幅度偏离比较优势干什么?稍后,夏准的一段话又给出另一半答案,他说:″我相信跳跃可以有时不得不大一些(以毅夫的话来说,是'比较优势违背型'的)。当然这种尝试也有可能不会成功″,原来夏准对大幅偏离比较优势的成功也无多少的把握,这样的冒险似乎也不可取。

        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我国如何进一步实施比较优势战略,林教授在第6篇文章作出了明确回应,他把现有产业分为五类,分类施策。其中有违背比较优势的产业,如中国汽车、高端装备业、高端材料,他称之为追赶型产业,对这类产业,中国各地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在资金融通和外汇获取上支持所在地的合适企业,到海外并购同类产业中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来源。在没有合适的并购机会时,各地政府可以提供方便,支持所在地企业,到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直接利用国外的高端人才来推动技术创新。另外,还可以去海外招商引资,把那些高端制造业的生产企业吸引到国内来设生产。至于战略型产业,不论是战略性新型产业还是国防安全产业,皆由财政拨款来补贴这类产业。

        总的来说,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是一个基本原则,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实行,同时我们也不能把它教条化、机械化,小幅度偏离是可取的,局部背离也是常有的,比战略型产业和关系国家命运的产业。这就是我阅读比较优势相关论述时悟出的基本看法。

    2020年11月15日于盛世嘉园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较优势——《新结构经济学》阅读札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