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贤南哥的信》:要记得,永远对自己诚实,保持怀疑

《给贤南哥的信》是韩国作家赵南柱的新书,她还有另外一本书也非常有名就是《82年生的金智英》。《给贤南哥的信》在2021年3月份出版,然后那一年我经常会在微博、豆瓣还有线下书店看到推荐。自己有一种强迫症,对太火爆的东西有强烈的抗拒和抵触,但是静下心读完这本书觉得很值。

感觉(不一定准确)最近几年韩国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不断走进大众视野,比如金爱烂的《你的夏天还好么》《外面是夏天》、韩江的《白》。《给贤南哥的信》也被称为韩国“女性主义”的全新里程碑,出版即被评价为“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完美见证”。

这本书的第一章是“我们的故事”,包含赵南柱的《给贤南哥的信》、崔恩荣的《你的和平》、金异说的《更年》。第二章是“她们的故事”,包含崔和正的《让一切回归原位》、孙宝渼的《异乡人》、具并模的《鸟身女妖与庆典之夜》、金城重的《火星的朋友》。因为我比较懒,所以打算只挑《给贤南哥的信》写一写我读完以后的想法。

《给贤南哥的信》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写了“我”决心拒绝自己相恋多年的贤南哥的求婚,并将拒绝的原因尽可能诚实地表达出来——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光是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是否真的愿意接受求婚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自己还需要认真思考自己为什么不愿意接受求婚——在必须克服与贤南哥即将要分离的孤独感和无助感的前提下。

既然“我”都已经和贤南哥相恋十年,目前人生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已经和这个男人相伴度过,那么为什么要与贤南哥分手呢?


一、在与“我”的交谈和相处中,贤南哥总是那么肯定自信,并且不断否定“我”

二十岁的“我”在新的校园生活中,面对陌生的城市、陌生的学校、陌生的人群中感到非常紧张和不安,在一次迷路中遇到贤南哥一起去了工学院。对于是“我”先求助刚好路过的贤南哥,还是贤南哥看到迷路不知所措的“我”说了句“走吧,我也要去工学院”这样的细节,“我”坚持认为是贤南哥看到我先提出一起去,而贤南哥却认为无足轻重,如果“我”非要这么认为那也行。

遇到圭演学弟,贤南哥觉得自己认识圭演是因为他是和“我”一个系的同学,“我”说认识圭演是因为他和贤南哥一个社团。但是贤南哥对于“我”的印象直接否定,嗤之以鼻地说他怎么可能不认识自己社团的学弟,为什么“我”对于这件事这么较真,最后又以“就当做是你对吧”这句看似妥协的话实则是更深的否定来结束话题。

作为读者的我感到了深深的共鸣,我曾经也有一个交往了4年的男孩子,决心与他分手的原因与文中的“我”决心与贤南哥分手的情况如此相像。一想到未来一生要跟这个人生活在一起,“令我反感的一切都变得鲜明起来,包括过去你不尊重我是独立个体,以爱为名替我套上的桎梏和轻视”。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提起我不会做饭的事情,当时的男友说:“不会做饭就学啊,你还当自己是仙女呢?”我当时听了特别难受,但是性格温吞的我当时也想不明白那种难受的情绪具体是什么。这句话经常在我的脑海里徘徊。然后在大四毕业的那天晚上,聊起将来的事情,我把这件横亘在我心底的事拿出来质问他,问他这句话什么意思。(幸运的是,他不像贤南哥一样,说自己不记得说过这种话),虽然他很认真地道歉、保证以后如果我嫁给他绝对不让我做饭之类的话,但是我内心已经再也没有办法真正接受他爱他了。

他说我不能因为这一句话给他判刑,当然不是因为这样一件具体的事情和一句话,这件事只是我们之间发生过的还未发生的语言海洋的一个针孔一样的出口,背后隐藏的更多是过去、现在和未来我看不到的无数的对女性的潜意识否定。

后来还有再认识其他男生,虽然已经是在我个人意识比较强烈的时候,遇到类似的情况还是无法当场表达不爽,因为你永远也掌握不好提出这些抗议的时机,比如他正在温情脉脉地讲,你是否要上纲上线地严肃否定他(男生往往不会有这种顾虑,因为他们觉得否定女性是太理所当然的事情)。得知我爱看书的时候,他评论:你爱看书这一点真好,将来咱们家小孩肯定也爱看书。我忍了忍还是没有发作。这是什么狗屁言论?难道和我谈恋爱仅仅是为了给自己将来的孩子找一个受过教育的、爱看书的妈?说起来,我爱看书这件事究竟跟小孩子有什么关系呢?原谅我这么较真和抗拒,哦不,不用原谅,我不需要任何人原谅,本来就该如此不是么。


二、在对于人的好恶方面,贤南哥也是以自己毋庸置疑的态度影响了“我”的判断

“我”很尊敬、对“我”也很关注的教授被贤南哥说成是对“我”有所企图的变态,但事实上教授从未有过逾矩的行为,对学生非常尊重,聊天的内容也只是与课程相关。但“我”却跟着贤南哥自以为是的对教授的恶评走,基于错误的判断、毫无根据谩骂教授。

“我”和贤南哥之间后来与一个叫知恩的女生打得火热,然后知恩因为贤南哥对她说“你好像和一般的女生不一样”——知恩对他这样高高在上的审视和评判感到反感,并且将其直接表达出来反驳贤南哥,导致贤南哥自尊心受伤跟“我”说知恩没教养没礼貌,并感受到知恩在不断颠覆“我”一直以来对贤南哥的顺从而更加与知恩产生嫌隙。


三、以“爱”之名的保护让“我”变成了一个无用无能的人

“我”生平第一次和父母相隔两地,经常感到孤立无援,贤南哥帮了“我”很多忙,几乎包办了我生活的一切,不让“我”独自一个人去找房子看房子搬家装修房子,给“我”安排职业选择和复习备考公务员的人生计划。贤南哥还不断用语言来压制“我”:把“女人到了二十五岁就凋谢了”的玩笑话挂在嘴边,说自己的职业需要经常加班希望“我”的工作能早点下班将来亲自照顾小孩,求婚时像家里的叔叔语气一样“你也该结婚了吧”......

贤南哥完全把“我”当成了他人生的附属品,一切要按照他的意愿进行,完全不会考虑“我”也有自己的人生要实现。

我回忆起了我上大学期间,精神上是非常依赖当时的男朋友的,他的想法在同龄人中属于比较成熟、考虑很深的,所以大大小小的问题、遇事不决的情况都会找他拿主意,听从他的意见和安排。所以一想到离开他,我就和文中的“我”一样产生强烈的孤独、无助和恐惧:如果没有他,自己以后遇到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我能独自面对和处理好自己的生活么?

这样可不行,我连自己都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思想独立的个体。当时我想,如果我不走出这一步,还留恋这份依靠,那我永远也没有机会独自成长。就算是他这样聪慧的人,也是自己一个坑一个坑踩过来的,吃了很多亏和教训才积累了经验。他可以,我自然也可以。最后终于下定决心离开他。

当时正在研究生毕业面临最艰难的找工作,自己一个人面对了很多选择和压力,面试完灰头土脸、灰心失意的时候,很渴望有一个人能分担我的愁苦、能鼓励我,能像以前一样帮助我度过这么多艰难时刻。但是最后自己咬牙扛过了,站在生活的遥途上和人生的每一个关口,我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无知和稚嫩,去学习如何独立地解决问题。自己一个人搬家收拾屋子,工作中遇到不顺利自己想解决办法,和父母朋友有矛盾的时候不再依赖别人的分析崇拜别人的智慧,而是自己借助阅读去分析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感情世界.....我变得真正自信起来(而不是被别人一味鼓励、肯定、夸赞而建立的虚伪自信),我逐渐坚定自己的想法、努力做抉择、勇敢承担自己的错误所带来的后果。我真正地成长了。


《给贤南哥的信》中,作者写得非常细腻,这些和男生交往时令女生十分不舒服的细节,细节到甚至对外人不值一提,用作者的话来说,是那些“先前发生过很多次类似的情况,一时要举例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的不值一提。甚至是对同样身为女性的朋友讲了,得到的回复也是“是你想太多了吧?”“你太敏感了吧?”......即使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也是看似妥协、肯定实则是更深的否定,这其中很多的感受当事人无法轻易用语言表达出来,“就像有块极为细小的肉末塞在牙缝里,怎么样都弄不掉的那种郁闷、排斥感与不自在”,最可恶的是当事人往往无法立即把这种不爽的感受告诉对方,想不透彻、说不出口、形容不了,往往过去很久才能准确描述出这种情绪但是却再也没有合适的时机再和对方一吐为快——因为对方一开始就浑然不知,隔这么久连情绪发生时的场合和时间都记不清了。

作者说:“我经常思索有关‘身为女人而活’这件事,经常对大家所说的无可奈何、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产生怀疑。”

这世界上存在着太多像贤南哥一样的男孩,他们自信、惯于否定自己身边的女性,但是也有越来越多的像文中的“我”一样觉醒的女孩,怀疑、观察、梳理自己遇到的那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就像躺在热水中的花茶,缓缓舒展出花瓣来,写出来、说出来就像花茶入口进入腹中一样让身为个体的自我感到无比熨帖。

所以,要记得,永远对自己诚实,保持怀疑,剖开自己的内心问一问,我是否真的想、是否真的愿意、是否真的开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贤南哥的信》:要记得,永远对自己诚实,保持怀疑)